不要让走过的路,都成为“临时的人生”
记得高中的语文试卷中,“活在当下”是频频出现的一个考题。当时我还年少,对“活在当下”的理解很肤浅,认为“活在当下”就等于用珍惜时间。
“活在当下,每一天都要努力学习,熬过高考!”我对自己说。
后来,我对自己说了无数个这样的句子,“再认真学习10天,度过这个期末,我就可以开心放暑假了”“坚持完这6个月,考研结束,考上研究生一切就有出路了”“等到存到30万,我就开始享受人生,多旅游,好好养生”……
时光呼啸而过,我经历了人生的一关又一关,有的目标实现了、有的没有实现,但是我发现我越来越不快乐了。直到有一天阅读《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的心理学猛然敲醒了我,我突然找到了我不快乐的原因。
书里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
假如人生是为了到达山顶的登山,那么人生的大半时光就都是在“路上”。也就是说,“真正的人生”始于登上山顶的时候,那之前的路程都是“临时的我”走过的“临时的人生”。
我对未来抱有太多的期待,潜意识认为,只有达到了某个目标,我的付出才有意义,甚至我才有资格去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我对自己说的话永远都是“等到”,而此刻都只是是为了实现目标的准备阶段。如果目标无法完成,那之前的准备阶段都毫无意义。这样的心态容易让自己陷入自我否定中。这样不是“活在当下”,而是“活在未来”。
我需要的是,过好现实性的人生,而不是潜在性的人生。这样的改变很难,但我现在已经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自我重塑。
1.正念练习:感受当下的每一寸觉知
练习正念本来是为了让大脑更高效地休息,但是它也让我用体验式的练习,去感受“活在当下”的真正含义。
我的正念第一课叫做“葡萄干”练习,我用了10分钟的时间去完成日常只需要10秒就能完成的动作——吞咽一颗葡萄干,不过这10分钟里,我跟随着老师的声音,去观察它的外形,感受口腔与它的触觉,体味它的滋味。每一秒我都尽力的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葡萄干上。
这10分钟全神贯注的投入,让我竟然产生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因为这600秒里,我全然在享受当下,没有其他思绪的干扰。在后续的正念练习中,这种投入当下的愉悦感越来越明显。
2.调整心态:不把期待寄托在未来
现在的我,当然依旧认同人生需要目标和规划的观点。但我现在,会不断暗示自己,目标的达成与否,只是我每一刻的当下,延绵成的一个时刻。
如果我的目标是雅思考到7分,那我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重点应该关注自己每天的进步、英语提升的乐趣,等到考试成绩出来以后,再回头看“已经来到这里了吗?”
在准备考试的期间,我也可以抓住其他的“要点”,不要让这段时间显得这么黯淡无聊,比如,我可以每天把自己收拾地精神一点,坚持运动让自己放松愉悦一点,偶尔在空闲的时间可以出去见见朋友……
——
所有的人生都不是终结“在路上”,只要跳着舞的“此时此刻”充实就已经足够。
-
Dann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6 22: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