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拉西扯的爱猫小史
6

本来是说说关于养猫的一些名人轶事,但是不妨先从“断袖”说起。诸位别嫌啰嗦。
有一美男,名叫董贤,深得汉哀帝宠爱。同睡,甜香蜜腻。帝醒了,董仍睡着,玉臂压着帝的衣袖,睡态娇憨,小猫一般。帝欲起不忍惊动,竟拔剑断袖而去。
董醒来,见身下压着的断袖,深感帝之情厚,越发柔媚,须臾不离帝侧。
董贤是京兆云阳人。云阳就是现在的淳化。我和董贤是同乡,他算是吾乡风流一路人物的代表。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在一百年前的爱尔兰,有一家剧院。剧院的某位负责人,某日离座时发现了一只猫,压住他的衣服下摆,酣睡不醒。他怕吵醒猫咪,索性小心翼翼地将外套剪开后悄然离去。这是另一个版本“断袖”的故事。
这个爱猫的人就是诗人叶芝。

假如你看春晚,估计你会听过一首叫《当你老了》的歌,那就是叶芝的诗呀:
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同样是诗人,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则用风筝绑住猫,趁狂风雷电交加之际放飞,看雷电击猫为乐。变态。
无独有偶,叶芝爱猫的轶事在《古兰经》里也有类似的描述:猫压在先知穆罕默德的袍子上睡觉,先知不忍惊醒猫,便割断袍子让其继续安睡。
诗人圣人,一副心肠。两个故事,一样温暖。
在伊斯兰文化中,猫被认为是洁净的善兽,因而人人爱惜庇护。前段时间我在手机上看了电影《爱猫之城》,就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这座城里,人、猫、海鸥和谐相处,夕阳的金光洒在美丽的苏莱曼清真寺的塔尖,真美。

而在中国的故宫,亦有一群悠哉游哉的猫,它们被称为“故宫猫”。它们的数量被控制在两百只,每只都有编号和名字,负责着故宫的灭鼠工作。
有摄影师拍了红墙黄瓦下的霸气猫影而网络蹿红,吸粉无数。故宫文创产品中也因为“故宫猫”把钱挣美了。
下次去北京领奖,我不吃烤鸭,不看升旗,一定要拿着我的新相机进宫去拍拍这些猫的。

问我领什么奖,您觉得我这么低调,会顺便显摆吗?我觉得我们倒是可以讨论一下猫是何时进入我们中国人的生活呢?
明代张岱说,大约是唐朝。
他在《夜航船》中道:“猫,出西方天竺国,唐三藏携归护经,以防鼠啮,始遗种于中国。”
这话说得似乎也有些道理,“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咱们的《诗经》里虽然提到了猫,但是和豺狼虎豹并列,显然此猫非彼猫,应该是所谓“山猫”之类的大块头猛兽了。
真正意义上的猫还真是大约在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

电影《妖猫传》里那只黑猫是杨贵妃的宠猫。但是翻遍资料,不见杨贵妃有养猫的记载。杨贵妃倒是养狗,唐玄宗和人下棋,要是快输了,杨贵妃就把狗偷偷朝棋盘上一丢,搅局,保皇上的面子。
唐朝宫廷养猫,但是少,养得多的动物里前四名是:狗,鹦鹉,斗鸡,马。
因为稀罕,唐朝政府曾经将一对白猫当成珍宝赠给了琉球。日本也没少送。这大概就是"猫咪外交"吧,相当现在给外国租借咱们的国宝大熊猫。
猫一到日本,就被热爱。我们都知道,逛日本,少不了要去看看猫咖啡馆、猫神社、猫咪火车站长、猫岛……对了,二月二十二号是日本的猫日,因为日本话里二的发音似猫叫。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我们也熟知,诺贝尔文学奖资深陪跑运动员嘛。

村上春树未成名时也贫贱,且孤独,曾与流浪猫在天寒地冻时相拥取暖。他爱这毛茸茸的小东西,捡了一只来养,可是自己都没有饭吃,只好带着猫去化斋。村上是个聪明人,专去经济条件不错的女同学家。猫比他讨喜,比他“卡哇伊”,只要带着猫,总会有善良的妹子捧出鱼汤和大虾来喂猫,春上跟着沾光,打打牙祭。
后来,村上开始边养猫边写小说了。有次村上出远门,把爱猫托付给出版社。人家借机让他用书稿做交换。村上同意了。那部书稿,就是《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后来陆陆续续养了很多猫,这些猫统统被写到他的书里了,还开过一家以猫为名的爵士咖啡馆 。当然了,村上春树的书我一本都没有看过,我也不喝咖啡。我只是喜欢小猫。
爱猫的大作家里,可以和村上春树争雄的是海明威。

海爷写《丧钟为谁而鸣》时,身边有三十只猫为伴,真是铲屎大帝了。其爱猫里有个叫雪球的,蛮特别,有六个脚趾,是一个船长送给他的礼物。水手们迷信六趾猫是神兽,出海时候带上会逢凶化吉。
海爷用他喜欢的好莱坞明星以及艺术家的名字为他的猫们命名。他还从来不给猫洗澡,只因猫不喜欢,所以惯着。海爷的猫个个臭烘烘的,卧床挠椅。他的第三任老婆为此和海爷吵,还虐猫。海爷那受得了这个,离婚。
海爷后来娶第四位老婆,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是个爱猫的女人。

海爷有钱有名,女人是不缺的,诺奖也拿了,是人生赢家。可是,最终还是抑郁症和糖尿病放倒了这个硬汉子。他在家中用猎枪结果了自己。
他的父亲、弟弟、妹妹、长孙女俱因自杀而亡。男饮弹,女服毒。这算家族“魔咒”吗?
海明威的遗言是:晚安,我的猫咪。
他的猫咪雪球开枝散叶,至今仍有几十只后代生活在海明威故居,其中大部分都是六趾猫。这些六趾猫被称之为“海明威猫”,从容镇定,任由游客拍照和爱抚。
在日本,有一位作家被称为“日本的海明威”。妥妥的一枚硬汉,一身的腱子肉,玩拳击、玩剑道、玩空手道,还演过电影。他就是三岛由纪夫。

他也爱猫。奈何婚后,老婆不接受猫。老婆和猫不可兼得,三岛只能将猫送出家,然后偷偷摸摸去看猫,可怜兮兮的。
三岛由纪夫没有火的时候,日本文坛当红的是太宰治。太宰治大家都熟吧,丧文化的代表,动不动就寻死觅活,他的QQ签名是“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三岛由纪夫怕老婆,他倒是倒是有勇气在拜访太宰治时直言“我不喜欢你”。那天,三岛由纪夫郑重其事地穿了和服。
太宰治哈哈大笑:“三岛君,您尽管这样说,可是能来见我,说明内心还是喜欢的啊。”
太宰治的偶像是作家芥川龙之介。他刚见了偶像没几天,偶像就自杀了。也许是为了向偶像致敬,太宰治一辈子自杀上瘾。
二十岁时,吞安眠药,剂量不够,未遂。
二十一岁时,和情人甲跳海,甲死,己活,未遂。
二十六岁时,山中上吊,绳断,未遂。
二十八岁时,和情人乙服安眠药,剂量依旧不够,双双未遂。
三十九岁时,与情人丙雨夜跳河……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这一次,终于成功了。太宰治死后过了二十二年,三岛由纪夫之也自杀,不过,人家一次就成功了。
一九七〇年,三岛由纪夫带着四个兄弟搞兵变,没成事,随即切腹自杀。消息传出,不少作家赶到现场观摩,只有川端康成获准进入。
川端康成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人。嗨,我怎么老提诺贝尔文学奖啊,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啦。反正没有我去北京领的奖牛逼。
三岛由纪夫死了十七个月后,川端康成也自杀了,口含煤气管而亡。日本文学史是自杀史啊。
说猫呢,咋扯远了。本来我想说太宰治也是一个爱猫之人。当然,他也像猫,高冷忧郁。猫有九命,他亦有五条呢。
他的代表作《人间失格》中,阿姐跑到叶藏的房间问有没有什么好看的书,叶藏从书架上拿下了夏目漱石的《我是猫》。
夏目漱石,就是印在面额一千的日元上的那个帅气大叔啊。

《我是猫》中主人公猫咪“吾辈”的原型就是误入夏目家而住下的一只黑猫。夏目极爱之。猫死后,夏目漱石为猫立了石塔,并写了“从此黄泉夜,炯炯若闪电”的悼词,每年会在猫的祭日举行祭奠仪式。
非常抱歉,我扯远了。聊天难免东拉西扯,请您就当这是一种风格吧。
我刚才说到唐朝宫廷养猫那档子事了。那就不得不提的是,武则天一朝宫中无猫。
据说是因为宫斗。武则天把萧淑妃整趴下了,泡到酒缸里做药酒哩,淑妃醉死淹死前大骂:“愿阿武为老鼠,吾作猫儿,生生扼其喉!”
武则天从此再也不愿见猫了。
还有人说,武则天怕猫因为自己属鼠。就像慈禧太后属羊,所以不吃羊肉,羊奶也不喝,喝人奶。贾平凹的文章里说他也不吃青蛙哩,因为名字里有个凹。
也有专家说,武则天属老鼠这事真靠不住,其实人家属猴子。
到了宋时,养猫之风大盛起来。《武林旧事》提到了首都临安已经出现了猫市一条街。

宋代有乞猫的风俗,用盐和鱼交换,不用钱买,而且仅限于邻里和亲朋之间。所以,不是交易,是交情。
盐和缘的吴音相近,拥有一只小猫,靠的是缘分喽。用鱼去换,意思则是我家不缺鱼,猫咪来了不受委屈。您瞧,这多像娶媳妇,嫁闺女啊。
大文人黄庭坚乞猫就是用鱼换的。有诗为证:“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用了一个“聘”字,没错,真是拿鱼当聘礼啦。
狸奴啥意思?宋朝人把猫叫狸奴。现代人自称为猫奴。颠倒啦。
衔蝉啥意思?也是猫咪的意思。后唐的琼花公主,有俩猫,都有名字,一个叫衔蝉奴,一个叫昆仑妲己。衔蝉奴的毛色是白的,嘴角处有一花斑,好像叼着一只知了,故名。
陆游是爱国诗人,爱吃诗人,更是爱猫诗人。

从他的诗文里可知,他养的猫可不老少啦,其中一个叫小老虎,一个叫粉鼻,一个叫雪儿。
陆游乞猫则是用盐,也有诗啊:“裹盐迎得小狸奴,护尽山房万卷书。”
用盐巴换来一只小猫,做了他的图书管理员。
不要小看图书管理员。
老子是周朝官方资料管理员。少林寺藏经阁图书馆的管理员是神一般的扫地僧。梁实秋做过山东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员。沈从文曾经在北京香山慈幼院图书馆当过管理员。莫言在保定某部队图书馆当过管理员。哦,对了,北京大学图书馆里曾经有个管理员,湖南籍的小伙子,名字叫做毛润之……

除过图书管理员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之外,陆游家的猫还充当暖水袋,负责给他暖脚。陆游有一句很有名的诗:夜长暖足有狸奴。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更是他的名句,出自《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实这天他写了俩首诗。另一首中说: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家里这么暖和,我就待家里撸猫,不出去啦。
风雨大作的天气,可以是“铁马冰河入梦来”,也可以“我与狸奴不出门”,家国情怀和小资情调不违和。
不知道和陆游一起宅家不出门的猫是不是宋朝还很流行的黄白相间狮子猫。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里说权臣秦桧的孙女丢了一只这样的猫。不得了了,临安城全乱套了,全城搜寻,鸡飞狗跳,不少人被当成嫌疑犯给关进去了。临安知府赶紧托人求情,这才平事。
秦桧的大老板,是宋高宗,不孕不育,没有继承人,就在宗室的小孩里挑来挑去,挑出了俩个做接班人。带上大殿再相看相看,一胖一瘦。高宗觉得其中胖一点的好,有福相嘛。
就这时候过来了一只猫,胖娃是个灵活的胖子,也没多想,提腿一脚就把猫踢开了。

皇宫里向来多猫。“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南唐后主李煜当皇上的时候,四岁的儿子在大殿里玩耍,一只猫将大琉璃灯给打碎了,声音很大,竟然把孩子给惊吓死了。
胖娃这一脚,可能也是下意识地举动,但是高宗非常不满。不爱护猫猫狗狗花花草草的人,走上领导岗位了能善待老百姓吗?还是换人吧。胖娃下,瘦娃上。
你看,一只猫改写中国历史了。包公案里头“狸猫换太子”那是写小说的人编的,我说的这事可是真的哦。
因为岳飞冤死风波亭的那档子事,民间对秦桧,以及秦桧的后台老板宋高宗意见很大。但是有一件事,我觉得高宗还是蛮有人情味的。高宗吃饭提倡用公筷。因为他剩下饭菜会分赏给宫女。他觉得那些小姑娘做服务行业挺不容易的,他不想让人家孩子吃他的口水。

高宗后来就退居二线,做了太上皇,瘦娃继位,即是孝宗。孝宗主持工作后给岳飞平反,恢复名誉。这时高宗还在世呢。你说尴尬不尴尬。
岳飞的孙子岳珂,我们熟知的“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金兵喊岳飞为爷爷”都是来自他的妙笔生花。我怕又扯远了,就不说这些了,单提岳珂在《桯史》中记载,他家一只黑猫也丢了,没找到,他怀疑是附近一家野味店抓去了。
可见当时有人吃猫呢。
广东有道名菜,“龙虎斗”, 又叫做“豹狸烩三蛇” ,是把猫和蛇烧在一起的菜肴。我没有吃过,也不想吃。

朝鲜人吃狗肉,越南人吃猫肉的。按照越南风俗,每个阴历月的初一,都要吃猫肉。
哦,对了,顺便要提一句。谁说十二生肖里没有猫。十二生肖在越南就有猫,用猫换下了兔子。
作家老舍就吃过猫肉。不过不是在越南,是在法国船上。
老舍在英国教书了五年,回国时坐的是法国船,从巴黎先到新加坡,然后再倒船。在法国船上自然吃法国大餐喽。
老舍文中写道:“也记得三十年前,在一艘法国轮船上,我吃过一次猫肉。事前,我并不知道那是什么肉,因为不识法文,看不懂菜单。猫肉并不难吃,虽不甚香美,可也没什么怪味道。”

老舍爱猫。写了长篇小说《猫城记》,又写散文夸过猫。晚上猫在外晚上没回家,他就睡不着觉,要开着门等。法国船上的猫肉,他算是误吃。
法国人确实吃猫肉,法国作家凡尔纳在《八十天环游地球》中也写到了猫肉上餐桌的事情。
英国人不吃,英国人爱猫得很呢。老舍在文章中甚至说“英国人对狗爱得有些过火了”,他在对英国的“脱猫所”称赞有加。
英国二战时候的首相丘吉尔烟瘾猫瘾都很重。吃饭的时候猫咪不在身侧,必要让人去把它们找回来才能开饭。其遗嘱里还专门为猫立过福利条款。

在英国人眼里,就俩大文豪,一个是莎士比亚,一个是狄更斯。狄更斯爱猫,养过很多,最爱的一只叫鲍勃。鲍勃死了以后,狄更斯用其猫爪和象牙订制了一把开信刀,刀上刻有“1862年,纪念鲍勃”字样。这把刀目前收藏在纽约公共图书馆。
此外,狄更斯还有了一只小聋猫。当他写作的时候,小猫总会陪着他。如果它觉得被冷落了太久,就会想办法扑灭蜡烛。这只猫被狄更斯叫作“大师的猫”。哈哈哈,真不谦虚,自称大师。
再后来,看《非诚勿扰》,一个女嘉宾自我介绍,说自己是科学家,我宽容地笑了。
不要嫌我东拉西扯,风格,就是这风格。本来我还打算写几笔狄更斯和两个小姨子的香艳故事呢,但是我克制住了。
钱钟书和杨绛两口子爱猫,不知道是不是和在英国留学的经历有关。他们当时租住在英国人家里,撸过洋猫。
回国后在清华,钱钟书杨绛两口子和梁思成林徽因两口子做邻居。两家都养了猫。钱钟书家的猫叫花花儿,瘦小,两家猫打架老吃亏。钱钟书为此特地支了个竹竿,不管多冷的天,不管多晚,只要听见自家的猫叫,就从被窝里爬出来举着竹竿帮自己的猫打架。两家人因此伤了和气。

钱钟书后来写了小说讽刺林徽因,第一句就是“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
哎呀,咋又扯远了,我真服了我了。赶紧往回收。
说到哪里的?
宋朝后面啥朝?好像排序是宋元明清?“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嘛。元朝咱也不熟,我都怀疑元朝从来没有存在过,是虚构架空出来的。
那就直接说明朝吧。明朝皇帝里的猫奴也不少哩。
洪熙和宣德这对父子善于画猫。画了就给文武百官看,求点赞。
宣德皇帝有一点必须提一提,他在位时,春节假从初一放到正月二十五。中国人民的好领导啊。

万历的猫咪都有爵位、官位。这就有些耍二了。
嘉靖抱着猫咪二十多年不上朝。哼,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上朝。任性啊。
他有两只爱猫,一叫“雪眉”,一叫“狮猫”,那是他的命。
“霜眉”死后嘉靖几天不吃不喝,立了“虬龙冢”的石碑以作纪念。
“狮猫”死后以金棺为其下葬,礼部一个姓袁的官员写祭文,来了句“化狮为龙”,拍马屁,哦不,龙屁。嘉靖说:这是好干部,绝对要重用。
皇帝如此,民间也会跟风的。秦淮名妓顾横波, 和董小宛、柳如是、陈圆圆那一帮子小姐姐是一个级别的,同称“秦淮八艳”。

她的爱猫“乌员”,又黑又肥,是她的心头肉。猫死了,备了沉香木的棺材,延请十二个尼姑做三天三夜的道场来超度。
到了满清,吸猫图谱《猫苑》这种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出世了,非常畅销。
我就知道慈禧太后爱猫,特别是白色的缅甸猫,一见就眉开眼笑。慈禧带着又长又尖的指甲套,不知道撸猫的时候摘不摘?
慈禧很赏识张之洞。当年张之洞考进士,慈禧特意把他从前十拔至第三,探花郎。张之洞感恩慈禧了一辈子。

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带着光绪抱着猫跑路了。李鸿章怕摊子烂了,说:别跑,别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张之洞惦记着慈禧安危,则说:快跑,快跑,赶紧去西安吃羊肉泡。
张之洞也爱猫,养了一群,其书本和公文上处处都能看见猫屎,他也不气,只是用手帕擦去就是了,还对身边的人说:“猫本无知,不可责怪,若人如此,则不可恕。”
我猜想,张之洞估计不知道猫屎咖啡,如果知道,肯定不排斥。
传说养猫的人养久了自己也会变得像猫,张之洞吃饭的时候不会好好坐在椅子上,而是猫着腰蹲在椅子上。所以有“张猫李鲈”之说。“李鲈”就是李鸿章,因为太爱吃鲈鱼了。
“张猫”都是背地里叫的,反正见了张之洞的面都会喊一声“香帅”。张之洞号香涛,又是总督,所以人称"香帅", 和郑少秋主演的《香帅传奇》里的楚留香没一毛钱关系哦。

哦,对了,我有个重要发现:张之洞吃饭时的这种姿势我们陕西人就叫圪蹴(音gejiu)嘛,过去的关中老农吃饭都是端个碗在地上一圪蹴,和张之洞一个架势。现在有个时髦说法叫“亚洲蹲”。
清朝亡,到民国。民国时期的名人里,猫奴不少。当然,也有例外的。鲁迅就不爱猫,他在文章中直言他是“猫敌”。
周作人和鲁迅兄弟不和,但是他在文章里也说自己不爱猫,和兄长保持一致了,“这柔媚与凶猛并存的小动物实在不是好家伙”。

周氏兄弟不爱猫,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其中一个共同的缘由是,受不了猫夜里叫春,害得他们不能读书,不能睡觉,半夜听到猫叫春会提棍子出来打的。
和鲁迅打过嘴仗的梁实秋在文中写猫叫春,很精彩:“哇咬之声大作,唏哩哗喇的,铿天地而动神碉”。文章还引用了一位和尚的诗:猫叫春来猫叫春,听他愈叫愈精神,老僧亦有猫儿意,不敢人前叫一声。
梁实秋原来并不喜欢猫,到台湾后,七十来岁了,死了老婆,老来寂寞,“老僧亦有猫儿意”,娶了个女歌星,比他小二十八岁。婚后没娃,干脆养猫。娇妻娇猫娇无比,梁实秋的晚年生活幸福地一塌糊涂。

梁实秋的《雅舍谈吃》里提到了一道菜,蚝油豆腐,是他在上海时和徐悲鸿、蒋碧薇两口子一起吃的。
后来,蒋碧薇跟国民党高官张道藩跑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跑了就跑了吧,徐悲鸿续娶了他的学生廖静文,也是小二十八岁。婚后有娃,还要养猫。养了猫还要画猫,且画得不错。徐悲鸿得意道:自称世人都说我的马画得好,岂不知我画猫才真叫好。
徐悲鸿给多情诗人徐志摩送过猫画,少不了在画上的提款中调侃一下:志摩所多恋爱,今乃及猫。鄙人写邻家黑白猫与之……

徐志摩和胡适关系好,曾送给胡适一只猫,不是画,是活体,叫作“狮子”。徐志摩空难之后,胡适写了一首诗叫《狮子》悼亡,对这只猫说:“你也失掉了一个好朋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弘一法师也是猫咪咪的好朋友哩。
弘一法师还是李叔同的时候,留学日本,给家人发电报惜字如金,只问四字:爱猫安否?
他的学生丰子恺,得其真传,也是爱猫。画画也猫咪,作文也猫咪。他曾说过:“养猫有个好处,遇有客至而有一时不知道与客人说什么,便说猫。”
丰子恺的粉丝投其所好,老往他家里送猫,一只两只尚可,多了他就吃不消了,猫粮不便宜哩。丰子恺赶紧写文章发表到报纸上,撇清,说他其实他并没有特别喜爱猫,只是喜欢画猫而已。
哈哈哈,一大把胡子了,骗谁呢?


文章发完了,发点我最近刻的桃核吧。是几个朋友定做的。哈哈哈。这才是咱的正经营生呢。




蟠桃叔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蟠桃叔《苹果园》:淳化的青春爱情故事不过是,当穆桂英遇上了贾宝玉 (1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