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06 | 迪卡古典唱片最年轻艺术家李映衡(Christian Li)音乐精灵,未来可期!(2020)
在迪卡古典(Decca Classics)步入第九十年的时候,他们激动地宣布这个大家庭又迎来了一位唱片签约艺术家。令人惊奇的是,这位新人才刚刚十二岁!他也由此成为该唱片品牌历史上最年轻的成员。2020年3月,迪卡古典为他发行了首支单曲,让这位在10岁时就斩获梅纽因小提琴大赛少年组冠军的天才少年,向世界展现其惊人的才华。他就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华裔男孩李映衡(Christian Li)。
音乐精灵,未来可期——专访迪卡古典唱片最年轻艺术家李映衡
Christian Li: Aim for the stars, then he will reach the sky
文字:肖明霞

【努力都会有回报】
初听李映衡的首支单曲——19世纪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巴奇尼(Antonio Bazzini)的代表作《精灵之舞》( La ronde des lutins),听者们无不惊讶于他的技巧性和成熟度,你很难想象出演奏者并非成人而只是个12岁的少年。巴奇尼的这首高难度小品涵盖了小提琴的各种技巧,复杂且华丽,也因此成为了很多演奏者钟爱的炫技曲目之一,包括帕尔曼、文格洛夫和梅纽因等在内的精于技巧的演奏大师们都曾录制过这首作品。在迪卡古典发布的官方视频中,李映衡灵巧快速的手指和翻飞跳跃的琴弓,仿若真的被注入了精灵的魔力,时而轻盈灵动、俏皮狡黠,时而铿锵有力、迅猛强势,他成熟大气的台风和忘我的激情投入,很快让人忘记“他还是一个孩子”,音乐中充满了活力和想象力,演奏状态娴熟又自信。观者只有全神贯注、大呼过瘾的份儿,然后再暗自慨叹:“瞧,’别人家的孩子’就是这么优秀!”
李映衡是“零零后”一代,2007年出生于澳大利亚。父母并非音乐圈内人,但妈妈发现他有很好的耳音,具有音乐天赋,便像很多琴童父母一样,开始尽己所能培养孩子。起初妈妈送他去学钢琴,然而他却对小提琴一见钟情。“我觉得小提琴的旋律更吸引我……我会为它的音色着迷,它是那么具有歌唱性。相比钢琴,我觉得小提琴更容易,我更有兴趣演奏它。”
这位5岁开始接触小提琴的小男孩,起初仅仅作为兴趣每周上一次课。老师告诉他的父母他有这方面的天赋后,便慢慢认真对待了。他有着极高的音乐天赋和悟性,学琴四个月就能完整演奏《赛兹第二协奏曲》第三乐章,十个月时就能流畅地完成维瓦尔第《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他很喜欢在人们面前拉琴,从不显羞涩。“刚开始的时候每天就练半小时,现在因为要练一些篇幅大且复杂的曲子,为音乐会和比赛准备,所以每天练4-5小时,周末还可以多练一会。” 不过,如此繁重的练习任务,无疑会占用很多和小伙伴们游戏的时间,会因此孤独和遗憾吗?“不,我觉得我有必要练习这么多。”李映衡回答得干脆又成熟,“我不觉得我比其他孩子更努力,因为他们在学业上也付出了很多。我现在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可以有回报。”
的确,签约迪卡古典并发行了单曲,就是一份欣慰的回报。在他的官方视频中不难发现,李映衡在小提琴方面的天赋甚至已经超过了某些技巧纯熟的独奏家,这也是他轻松驾驭《精灵之舞》的基础。在问到选择这首作品的原因时,李映衡回答到:“几年前当我第一次听到这首作品时候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当时是文格洛夫在演奏,我从头到尾目不转睛,之后就一直想学它。”显然这首充满复杂技巧的作品,恰好能够充分展现他的优势。他的现任老师,澳大利亚国家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主任罗宾·威尔逊博士( Dr. Robin Wilson)博士同意他学这首作品,并敲定它作为李映衡首支录音。“录像当天非常顺利,我当时并不知道录像机会全程录下我的演奏,录音的时候我只专注于声音,所以有的网友会说我演奏风格和平时有一些不一样。”
【从广告萌娃到世界冠军】
实际上,李映衡年纪虽小,但却已经拥有众多关注着他成长的“衡迷”,他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小衡。这当中有人因学习小提琴而熟悉他,也有不少人是在电视中记住了他——多年前,著名歌手张学友在某奶粉广告中扮演一位精心培育孩子的爸爸,他聪明伶俐的“儿子”快乐地演奏小提琴,还十分“老练”地炫技,引来众人喝彩。那位眼睛笑成月芽儿,演奏《土耳其进行曲》的小朋友,正是仅仅5岁的李映衡。原来,此前他在家中的一段演奏视频被妈妈当作学琴的记录传到了网上,这个大方又充满灵气的小朋友被广告商看中,才催生了这段迄今仍令很多人记忆犹新的广告。据说有不少小朋友正是受这个广告影响决定学小提琴。其后不久,小衡又在一档深受欢迎的电视综艺栏目《天天向上》中亮相,面对主持人好奇地近距离围观,他也丝毫不怯场,还在间奏时挥舞琴弓“指挥”钢琴伴奏,有些困倦的小衡还努力眨眨眼睛以保持清醒,瞬间“萌化”了很多观众,让人们一下记住了这个可爱的音乐小天才。

恐怕当时观众都未曾料到,这位小神童在接下来的五年中实现了飞跃式的神速前进:2014年,在北京的“金色北京”小提琴比赛上获金奖;2015年,年仅8岁的李映衡就加入了墨尔本弦乐团(Melbourne String Ensemble),成为该团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成员;同年,他参加了澳大利亚各项少年小提琴比赛,当仁不让地摘得一系列冠军;2017年,不仅登上了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的舞台,还在意大利举行的森帕国际青年艺术家音乐大赛(Young Artist Semper Music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上再将冠军收入囊中。很快,李映衡迎来了学琴之路的重要里程碑。被誉为“小提琴界奥林匹克”的梅纽因青少年国际小提琴比赛,每两年举行一次。德国小提琴家朱莉亚·费舍尔、中国小提琴家吕思清、宁峰、柴亮、王之炅等人,以及澳籍华裔小提琴家陈锐都曾在此比赛中脱颖而出。2018年,这一重大赛事在日内瓦举行。经过三轮激烈角逐,少年组的前四名均被亚裔少年们包揽,其中华裔/中国选手占三名,10岁的李映衡和11岁的新加坡选手蔡珂宜(Chloe Chua)并列第一。李映衡也成为该赛事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冠军,还额外得了个“现场最佳奖”。
小衡三轮比赛的三段视频,在哔哩哔哩网站上的播放量均高达16.8万次。在精彩的决赛环节中,在完成一段现代风格的指定曲目后,李映衡选择了维瓦尔第《四季》的“夏”。他站在舞台中央,小小的个子甚至还不及身后乐手们坐着高,却博得了这些叔叔阿姨们“慈爱的眼神,满脸的宠溺”。他的演奏技巧炉火纯青,音乐表现充满感染力,风驰电掣,酣畅淋漓。在这部巴洛克时期的协奏曲中,小衡同时还要兼任指挥。和这些大人们合作会有困难吗?“完全不会,他们是非常专业的室内乐团,可以非常好地跟着我的指挥走。”小衡说这也是他第一次指挥乐团,还有网友给他留言,建议他去学指挥,“我对此也非常感兴趣。”
谈到这个结果,小衡说:“其实还是蛮惊喜的。一开始对夺冠没有抱希望,因为有好多很厉害的选手。”实际上小衡当时是抱恙参赛,老师和妈妈都不想给他任何压力:“其实那个年纪我还不大会紧张。每一轮比赛之前妈妈都会和我说,比完这场咱们就可以休息了,但是大家都没有想到我比到了最后,还以冠军身份参加了最后的庆典音乐会。”夺冠让小衡很兴奋,“因为我非常努力,所以也值得为它高兴呀!”同样令他开心的是在比赛中建立了珍贵的友谊。初赛之后,小衡就和蔡珂宜就成了好朋友,两人最后获得了并列冠军。“虽然我们都清楚彼此也是对手,但我们非常投缘,只要见面就会一直在一起。我希望我们能成为永远的朋友。”
【练琴是桩快乐事】
小提琴家文格洛夫是李映衡的偶像:“6岁的时候,我的乌克兰老师推荐给我一张介绍文格洛夫的纪录片,我一看就入迷了,被他的音乐和才华所吸引,也想成为他那样的人。他好像有魔力一样,把每一首曲子都拉得非常有趣,很有吸引力。也许在我小的时候会不经意模仿他,但现在不会,可他仍然是我的偶像。”看李映衡拉小提琴,每一弓、每个音都是一丝不苟,全情投入,连上下翻飞的小眉毛都让网友们喜爱有嘉,感染着周围的人。一位老师说小衡是他见过的最快乐的琴童,就连小衡的妈妈也感叹“他怎么就那么快乐呢?”对大多数琴童来说,练琴充满了辛苦乃至痛苦,但对他来说却是享受。“我不觉得练习技巧是枯燥的。我很清楚,当我的技术提高了,演奏才能更加得心应手。而且我的老师一直很注重音乐性的培养,即便是练习曲,有时他也会让我给它起个名字,并鼓励我展开想象,把它拉得有趣些。在我最初学琴的一两年,不否认我技术方面练得比较少,所以现在当我有空时也会补补课,练一些最基本的技术。”
如今摆脱了技术的羁绊,他能更自由地表达。“拉琴就像是在讲故事,可以把情感传递给观众。”小衡说他很喜欢维瓦尔第的《四季》:“每一个季节都有一首十四行诗,给演奏者一个诠释的指引,在这个范围之内我可以通过我的小提琴,描述大自然、人物和场景。在拉“夏”的牧童那一段,我把自己想象成他,我既害怕暴风雨又担心我的羊群和农作物,所以我哭了……”小衡的表现力很强,有超出同龄人的成熟。但毕竟年纪还小,在演奏一些需要深沉情感和深刻性的音乐时,该如何理解作品的内涵呢?实际上父母和老师们给了他很大帮助。6岁时首次尝试了马斯涅的《沉思》,为了帮助他找到感觉,妈妈就为他讲解,没想到这孩子居然就哭了。“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学肖邦小夜曲的时候,老师把每一句都用故事的形式描述出来,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夜晚的景象,体会到肖邦的心情,时而伤感、时而怀旧、时而愤慨。从那时起,理论上我知道,每一首曲子是可以根据和弦找出乐句和理解演绎的情感。”如今他现在正在学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每一次上课前会先根据和弦找出乐句处理的方式,待上课时请老师听一听。“随着乐理知识的进步,我越来越喜欢自学曲子了。”

乐器之于演奏者,如同宝剑之于侠士,能助高手的内功外化得淋漓尽致。小衡如今使用着由阿马蒂(D.N.Amati)于1733年制造的稀有的3/4尺寸小提琴,这让他感觉“非常幸运”。这是梅纽因大赛冠军的奖励之一,由波士顿的鲁宁家族小提琴(Reuning & Son Violins Boston)慷慨出借,冠军拥有为期一年的使用权;琴弓则是19世纪的皮埃尔·西蒙(Pierre Simon)制作,从伦敦的弗洛里安·伦纳德小提琴机构(Florian Leonhard Fine Violin)出借。“和其他名琴不一样,在我拉出第一弓的时候我便喜欢上它了,它的声音有一些像我在梅纽因比赛上拉的1/2巴莱斯特列里(Balestrieri),但是声音更响,音色更美。”描述这位新伙伴时,李映衡生动地形容,“虽然它将近300岁了,可是我觉得他像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士,富有魔法,同时还有一些感性。”
【“你若能飞,我托着你飞”】
在成人眼里“还是个孩子”的李映衡,在音乐中却有种超越他年龄的沉稳、成熟与老练,被网友称为“莫非是某位大师转世?”在舞台上,更俨然一位久经沙场的老手。有一次他与墨尔本交响乐团合作,为现场1.2 万名观众演奏圣桑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谁知演出中竟流起了鼻血,他却泰然自若地在乐队间奏时自己擦了擦。直到一曲结束,指挥赶忙俯下身来帮他擦拭,场景令人心疼又感动。很多观众和网友纷纷称赞他“太专业了!” 这位镇定的“大师”透露,其实上台前也会有些小紧张,不过吃个香蕉就好啦!
舞台之下的小衡,有和同龄男孩子一样的爱好,喜欢读书,骑自行车、游泳,但小朋友痴迷的电子游戏似乎对他没有吸引力。小衡喜欢看电影,太空探索类的科幻题材总是让他津津有味,他也很喜欢听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的配乐,《星球大战》《哈利·波特》能让他沉迷其中。这个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孩子说,如果能拥有一项超能力,他希望是“过目不忘”,这样只看一眼乐谱就能记住它了!瞧,果然还是离不开他钟爱的音乐啊!
小衡的一位老师曾感叹道,谁要是有这么一个孩子,“简直和中了六合彩一样”。但实际上,并无艺术背景的衡爸衡妈和其他“家有琴童”的父母一样,起初也曾有过诸如择师的顾虑、选曲的苦恼。当他们意识到小衡的确“是这块料”时,便毅然割舍了自己的工作资源和社交圈,带着小衡从墨尔本搬到悉尼,其后为他进一步求学又回到墨尔本,真可谓当代的“孟母三迁”。好在经过前后四位中外老师的打磨后,小衡的才华绽放得灿烂夺目,父母的这份苦心也有了回报。衡妈的微博上,悉心地记录着音乐之路的点点滴滴:上课的要点、练琴的录像、家长的苦恼和生活的趣事,偶尔她也会给小衡“爆料”,比如会笑他话多:“练琴半小时,有十分钟都在练嘴皮子”,更提到有一次他和外国同学聊起外星人的话题,最后那个男孩竟流着泪对他讲:“你也太能说了……” ,妈妈忍俊不禁:“能啰嗦到这样的,大概只有唐僧了吧?”这些片段组成了一份“琴童成长陪伴日记”,看似无奇却饱含深情。原本笔者也为小衡妈妈准备了问题,希望她能分享些经验,她谦虚地表示自己懂得不多,担心给出误导的答案;而且“这条路是小衡自己的选择,作为身后的父母会尽力给予默默支持”,所以希望我们不要介意她的婉拒。见此回复,尊敬之感油然而生 。记得小衡妈妈在微博上曾写下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能飞,我会托着你飞”。有这样一位谦虚、低调、坚定又温柔的母亲,小衡未来的路定会走得更稳、更远。
去年,李映衡与悉尼交响乐团合作完成了在悉尼歌剧院的首秀,之后还在登上了英国、以色列和挪威的舞台;12月时,还在小提琴家吕思清的带领下,与另外两位梅纽因小提琴大赛的冠军蔡珂宜、朱凯源(2012少年组冠军)在北京联袂演出。“零零后”们的实力愈加强劲,才华愈加耀眼。对于未来,有什么疯狂的梦想吗?“我想长大成为一名小提琴独奏家,和世界各地的音乐家一起巡演。” 这个梦想并不疯狂,我们知道,你,未来可期!【🎵】

-
豆友5b75-qxwZY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05 18:06:55
-
泥土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25 10:36:28
-
豆友211823155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9 08:43:03
-
彼得巴赫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10 11:15:45
-
Rachel 弄Green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5-27 13:34:31
-
阿修罗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19 20:14:41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19 20:09:20
-
树蜜与萤石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13 20:20:15
-
酱板鸭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3 21:29:22
-
这里跳个预言家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3 00:19:19
-
无齿之徒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22 22:06:49
-
AQR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22 19:52:24
-
杜松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20 19:54:00
-
roja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20 16:50:08
-
章鱼的眼睛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6 19:11:49
-
一郎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25 0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