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0年上半年读书记录
查看话题 >如果能一直读下去就好了
上半年读了63本书,包括乔伊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两个主题阅读和其他兴趣使然的阅读。

乔伊斯
曾经读两行尤利西斯就开始神游,今年却希望这个阅读体验长久一点、再长久一点,如果能永远延续下去就好。
一部荡气回肠跌宕起伏的出版史,文学史,文化史,也是一幅精妙考究包罗万象的上世纪初文化艺术圈的群像。在与陈旧迂腐的审查制度抗争的过程中,每个捍卫言论自由的人都勇敢、善良、慷慨、无畏。除此之外,伯明翰宏大叙事下的妇女参政论、无政府主义、性解放等背景也都充满魅力。
昨天刚好坐车经过墓地,看见雪花落在生者和死者身上。给《伊芙琳》《痛苦的事件》《死者》五星。
我要溺死在乔伊斯温柔的水中。
在读尤利西斯的这一个多月中,仿佛被很多细小如藤曼的手牵引着双眼和心灵,心思始终停留在它身上,无论是平时行走,听歌,还是看其他的书,总忍不住回想乔伊斯精致高深的迷宫里的某处奇景,不经意间遇见阅读生涯最大剂量的痴迷与享受。乔伊斯可以让读者把理性与逻辑抛诸脑后,纯粹沉浸于感性的世界里,经历意识和感观激烈的冲撞与咆哮,也经历彻底的沉思与静穆。萧文的译本不是最理想的译本,过于端庄持重且本土化,有时不得不对照原文才能理解,我略读了几章原文和金隄的译文,个人觉得金隄版更贴近原文的气质。不过萧文译本的注释非常好看,注释内自有一个丰富世界。想要获得更深刻更亲密的体验终究得读原文,在此之前,萧乾和文洁若为小读者准备的这本文学迷宫的详尽地图非常有帮助。
其实想放Emily Wilson版本的,可是插入的时候搜不到。
为了跟尤利西斯对照阅读买的,封面和毛边装帧都好美。Emily Wilson的翻译轻灵敏捷干脆,不失文学性和韵律感。偶有几处用词太现代有点跳戏,整体流畅通顺。Intro第一页说到epic这个词有误导性,让人觉得史诗一定宏大辉煌,然而从词源看,a epic poem本质上只是一个被讲述的故事。 始终读不进富丽堂皇气势磅礴译本的我终于在Emily Wilson的帮助下读完了奥德赛。
“由于失对他来说就是得,他就带着丝毫不曾减弱的人性步入永恒。他所写下的智慧也罢,他所阐明的法则也罢,都没有使他受到教益。他的脸甲掀起来了。如今他成为亡灵,成为阴影;他成为从艾尔西诺的巉岩间刮过去的风;或是各遂所愿,成了海洋的声音——只有作为影子的实体的那个人,与父同体的儿子,才听得见的声音。”
为了了解更多乔伊斯的生活细节,我还读了一本《莎士比亚书店》,是尤利西斯最初始的出版商毕奇小姐关于巴黎艺文界的回忆录。毕奇小姐对乔伊斯感情至深,有大版本都在回忆乔伊斯的往事。即使最后两人交恶,她回忆起乔伊斯仍然充满赞美和欣赏之情,无私善良高尚。看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一窥乔伊思在诺拉面前展现抖M的一面,还有可爱勇猛的青年海明威的生活片段。
陀思妥耶夫斯基
今年没有看陀翁的著作,而是看别人眼中的陀翁。别尔嘉耶夫说,“ 人分两种,一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人,一种是与其精神相异的人。 ”
通常宗教不会特别吸引我,但陀翁的宗教观激荡,独特,其中的翻滚与沸腾充满诱惑,超越了历史上东正教和天主教的藩篱。陀翁拒绝神秘、权威、小恩小惠,反对对自由精神的否定与对良心的强制,他认为人可以通过自身的觉醒而非宗教的赎罪来具有神性。他对自由和恶的看法尤其动人——没有罪和恶的自由,便没有自由的体验;只有自由的善才是善,受善诱惑而施行强迫和奴役,是反基督的恶。通过陀翁,我们很难获取生活之路的知识和技能,反而需要面对由陀翁揭示的精神深渊,一不留神便会陷入癫狂与迷乱。但我仍感到天然的亲近与无与伦比的慰藉。
我有多爱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有多讨厌这套书。Joseph Frank所著的传记是所有陀翁传记中最有重量的成就之一,他不光对陀翁的生活和他身处的时代进行了细致丰富的全景式的展现,还深入意识形态、政治或社会理论细节。可惜这套书的中文版像是为了取巧仓促而作,区区两册四人合译,水准层次不齐,审校极差,错漏百出,极大削弱可读性。我眼含热泪读完陀翁的少年时期,往后便一直陷入被错别字、乱用的标点、病句、还有无意义的语句打断的无奈和烦躁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文学纪念碑系列从2014年开始出陀翁传记的全集,目前出到了第四卷,慢工出细活,也许值得一读。
其他
经受过《撒旦探戈》的诱惑和鞭打,拉斯洛黑色锁链般令人窒息的缓慢审慎诚实地表达他思维过程的长句显得不那么暴虐。看到他几次表现内心经过窒闷重压之后荒诞的真空状态,反而觉得酣畅淋漓。贯穿短篇集的有两个拉斯洛异常执着地表达的主题:人类(包括他自己)对于秩序和公正近乎病态的迷恋,伴随着他对这份迷恋的嘲讽与怜悯;以及人与人之间暧昧的善意和依存。拉斯洛这些主题放到不同的情境中用拉斯洛式精雕细琢的长句反复叙述,反复探讨,继续他极致的文字实验。好想为了他学匈牙利语啊!
七年前看《窄门》读得懵懵懂懂,只是在之后的人生中依稀记得那句“我们应该努力进窄门”。今天重读时想到纪德的性取向,才意识到这是披着两小无猜异性恋之皮的畸恋悲歌。德行培育秉性,秉性产生吸引,吸引凝结爱,爱却损毁德行。在无望之爱和灵魂之美中,我们必须做出牺牲。我爱你,所以我要与你在美德的高峰会合。
终于读了黄碧云,邪典骇丽诡谲敏锐。她写圣使、落魄贵族、末路狂徒、游魂、癫狂痴绝的爱、暴烈却冷感的情欲、珠宝华服古董珍馐、死狗苍蝇污泥浊水,写每一种坠落,失序,无常。疏离而克制,阴郁而果断,藏起她对虚妄和绝望轻轻轻轻的哀叹。
同名短篇非常惊艳,欲扬先抑不疾不徐地摆放一块块多米诺骨牌,结局时指尖轻推显现出事件的全貌——我已经知道未来你将带给我的全部心碎和悲哀,但我还是决定拥有你。人类情感中最无谓最不可探究也最伟大的力量足以湮没我。特德姜笔下那宿命般柔软却坚毅的选择,是敲在心头的一记重击。
Chris Ware在构建他自己的宇宙。Rusty Brown集Building Stories的敏感细腻和Jimmy Corrigan的史诗感于一体,波普配色十分大胆,叙事和分镜前所未有地有电影感。他可以用一页画完一个人的整个青春,也可以用三页专注地表现一次冗长的剃须,他已经是颠覆与把玩时间的神。
卡塔林妮永恒地望着这个世界,像鲁本斯笔下的女人一样永恒,永恒的孕妇,但并没有孩子,因为只有她的恋人可以做她的孩子。前半本的探讨和描写令人疲惫,后半本却非常有张力,有既有深度的思辨又有异乎寻常的黑暗激情,恰到好处地混在布洛赫的柔情里。
对于本德里克斯这份丑陋龌龊卑微的感情,我即使用最大的怜悯也只能承认它是爱情的仿制品。可这份仿制品却在萨拉身后升华成一份平平常常的,堕落的,凡人的爱。
是自然主义文学的一块丰碑,也是一段正直亲密时光的感人注脚。最喜欢《放血》中血液里流淌着爱国热情的女救世主,塞阿尔热切地歌颂她的放荡慷慨和自我牺牲,也无奈地拥抱她的鲁莽而具有毁灭性的激情与自我感动。《羊脂球》则捕捉到古典战场的最后一丝柔情,作为征服者的普鲁士军人为缺少劳动力的法国妇孺劳作——战争是贵族的权力游戏,平民们总是互相帮助。
上半年的高光就记录到这了,希望下半年不会被工作分走太多时间。如果可以的话,想读几本David Foster Wallace和David Graeber,还有布罗茨基和茨维塔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