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通鉴》第95卷 一世枭雄石勒 一代儒将陶侃
石勒是一个枭雄。
他先是替刘渊父子卖命,攻入洛阳活擒了晋哀帝,打下了山东、河北一带,然后打败前赵刘曜统一了北方中原腹地,不亏为当时的第一枭雄。他对于非常崇拜汉高祖刘邦,认为自己可以会心甘情愿的替他卖命,也认为自己可以与汉光武帝刘秀并驾齐驱,看不起曹操、司马懿。总体来看,石勒属于那种喜欢“光明正大”地打天下而不是“偷天下”的人,比较的有男子汉气概。

在石勒死的时候,后赵初步统一了北方中原,其实已经拥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此时,如果正确的选择继承人、并作出合适的安排,后赵统一大北方也是可能。只不过中间插入功高盖主、野心暴虐的石虎,事态的走向完全出乎意料。石虎是个干将,但是并不太适合当后赵天王。
“战争太重要了,而不能交给将军。”
同样,“政治太重要了,也不能交给将军。”石虎这种没有政治素养的人上台,后赵的形式就要急转直下。石勒虽然没有学什么太大学问,但善于用人,还有着极高的政治素养,还比如早期与前赵虚与委蛇,后期在自身壮大之后,迅速消灭前赵,可谓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一个“开国皇帝”的材料。但石虎并非一个合格的守成之主,他篡位之后,大建公室,这让战乱之中的中原雪上加霜,民不聊生,加上羌族、氐族的首鼠两端,后赵散架只是早晚的事。

此时天下主要分为5个部分:西北的张氏前凉、东北的慕容氏前燕、中原的石氏后赵、蜀中的李氏成汉和江南的司马氏东晋,其实局势相对于之后的更为明朗,如果此时后赵能够统一西北和东北,东晋收入成汉,“南北分治”要比后来的南北朝早100年到来,只不过,历史不能假设。
这一卷,陶侃去世。
陶侃是一代儒将。
陶侃文化极高,一生征战于东晋南北,先是平定交州叛乱,再就是与王敦划清界限,然后平定起义和孙俊的反叛,最后驻守荆州,兢兢业业而没有反叛之意,这已经非常难得,要知道长江上游的荆州,常常会发生反叛而威胁建康。

此外,陶侃还是一个法家,并且是一个儒家化的法家。儒家并不是的不讲究法律的,只不过儒家认为法律不是目的,法律只不过是保证礼乐文化能够正常实行的手段而已。儒生看到陶侃使用法律手段获得了威慑而不是杀戮的效果,大加赞赏,作出如下评价:
“陶公虽用法,而恒得法外意。”
东晋处于乱世,“乱世用重典”是这大多数乱世中如三国曹操、诸葛亮的做法,陶侃也任用法律,是的荆州之地在乱世中鹤立鸡群,采用严刑峻法,实现了“路不拾遗”的治理目标,这就叫得“法外意”,确保了东晋长江中上游的政治稳定,使得建康几十年以来处于相对安定的状态,这非常的难得。“法外意”拿到今天来说就是:“罚款不是目的,目的是...”
© 本文版权归 allanscya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