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音乐评论

羡慕鸟儿会飞翔
飞翔能抵达远方
远方不枉年轻一场
我们行走在路上
路上铺着燎原的光
去冒险一趟
年少不轻狂
行事坦荡荡
伙伴在身旁
前路亮堂堂
火把尽情燃烧志向
意气风发
我们铁壁铜墙
年少不荒唐
少小游四方
伙伴在身旁
去乘风破浪
谈何彷徨来日方长
知道这首歌是因为步非烟的预告推荐,姐姐说超好听,让大家可以期待一下。真到了这首歌在《经典咏流传》播出的时候,我才体会到用美声来表达少年侠气是多么的桀骜洒脱。
阿云嘎、郑云龙、高天鹤和鞠红川,联袂演绎了这首改编自王维《少年行》诗三首的经典歌曲。都说江湖儿女日渐少,可是在这个阴云笼罩的江城里,当我听到这首《少年行》时,依然可以想起多年以前,在侠客社区,在《侠客志》,和那些志同道合的江湖好友们一起激扬文字的日子。
热血难凉,还是少年。
椴公的《开唐》讲过“拟置壶酒山阴畔,青葱岁月好斟酌”,也讲过“请从绝处读侠气”,还讲过“大好头颅当一刀碎之”。
我们的武侠作者写尽了大唐明月和少年风流,听着这首《少年行》,仿佛能嗅到他们四人剑锋上的血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光寒十四州。
“芳魂”啊“芳魂”
又有秋光正好,长安城风吹香动,满城金蕊赤英,秋色霞光引得游人如织之车马如龙。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相逢意气为君饮,吾心安处是我家。这长安少年可是那青史里最澄澈的明月,只是想想,也觉得热血沸腾。
多年以前,盛颜为《武侠版》写过《十二城记》,写到长安时,说这长安少年因了这“盛”就多了点少年的味道。五陵年少、银鞍白马,落花踏尽,歌舞豪饮,这就是一名名张狂肆意的活在盛唐的少年。
真正的少年意气是纯粹的。兴起纵声高歌美酒痛饮,兴尽泛舟而归酣卧船头。只有在一个开放的朝代,才能有这样的大气,包容自由和叛逆,因而才有了无数纵横的剑客。锋利的刀光和高高竖起的衣领,只要国家边患再起,立即投身军中的任侠之客。许多年后垂垂老矣,仰望云海关山的明月,枯瘦的手指握着剑柄,少年时在帝都度过的岁月悠然涌起,充塞了整个清寂的边塞。他们只是“繁华富丽堂皇中一场畅意痛快的生”。
▼
一个有关追杀、出逃、有情与热血的江湖,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生在大唐的人,生命里有一种奇怪的饱满感,或许这都来自四夷宾服、万国朝拜,有处处笙歌,也有硝烟四起。生在这个时代的少年,当得起那首《将军令》。玉门关外,边庭孤寒,却也挡不住,千悲万恨四五弦,玉盘倾泻珍珠滑。
千古少年侠客梦,一切创作都是反抗时间的方式,为了弥补我们对永远已逝的当下的迟钝,为了一场永远迟到的醒悟,也为了在这个时代芳流华夏、光被九州。远处无数山峰上都有烽火独照,我们虽然被这个时代彼此隔绝,但是总还有一些东西,可以穿越千里,温暖彼此的内心。
就像演绎这首歌的四位少年,对于他们而言,那烽火是曾经走过的那条昏暗道路的心火,这种对音乐剧、歌剧的向往,值得众人浮水飘灯,万里传杯。
很喜欢开头加的这一段,那是一个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莫欺少年志不老,西来无双一剑,乐游原上音尘绝:
不问归来路,不问明日光。
且听鼓阵阵,任霞红染衣裳。
星月伴剑眉,风吹石割伤,
云何同行无旧友,
只因芳魂荡平疆。
莫叹辜负春华暖,
莫惜少年好时光,
可知少年,可知少年?
可知少年,可知少年。
人生如枷,而游侠是梦,千里明见,一目奔腾。国人血脉里快意平生的冲动,一直藏在武侠中,谁在年少时没有想过做一个如烟花一般灿烂的少年呢?心不老,情难了,至死依旧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