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梦境里的人物都是自己的分身
Wednesday, July 8, 2020

这次做的梦太少见了——我第一次在梦里完成了完整的三段式争执:互相视而不见的冷战,歇斯底里地大吵,最后分道扬镳、不欢而散。
起因是我跟最近认识的女性朋友约好一起去逛超市,偶遇了多年未见的男性发小。新旧朋友相见,免不了要把中间人,我,当做谈资尬聊一下,说说我小时候的趣事,说说我的当下。谈兴正酣,话题急转,他们两人突然开始评价起我的个性来,说我额外喜欢怼人,然后以仿佛他们自己是从业多年的心理咨询师的权威姿态,尘埃落定般地下了结论:“我”这个人缺乏自信,所以才会喜欢怼别人。
讲道理,在当事人面前评价对方的个性,不免显得很不礼貌,但这是我做的梦,不能以常理论。既然他们的谈话已经被我听到了,那我必须做出我的反应来——我自然是非常不服气的。我以我惯有的表达不开心的方式,板起脸,单方面开始了和他们的冷战。
在超市货架间补给生活用品的过程略过不表。期间二人各有伸出橄榄枝想要缓和流淌在空气中的紧张气氛,都一一被我无视掉。直到我在心中反复咂摸、品味他们的评价,积累的怒气达到了一个峰值,我才猛地转身,大声驳斥他们的论调:“我哪有喜欢怼人!我明明平时都很nice!你们很了解我吗?凭什么对我指手画脚、棺盖定论!”之后就头也不回地走了。接着梦境小剧场顿入黑暗,沉睡直至天明。
这梦中的怒气如此鲜活、有重量又记忆犹新,以至于我隔日一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发消息找好友求证推敲,是否我平时为人刻薄,毫不知收敛。坐下来冷静分析一下,如果心理学说的都是真的,所谓梦境都是现实的投射,梦里的人物都是自己的分身,那么,为什么发小会是男性?为什么新朋友会是女性?为什么我们在逛超市?我是在评判自己的什么?我又是在和自己争论什么?我的怒气从何而来?
健康的自省有益于身心,然而对这些问题我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睡前看的两个视频和一本书都有激发我的思考,分别是某期《十三邀》对畅销书《人类简史》作者的探究,YouTuber理科太太某个视频中访谈对象对梦境的解读,以及知名博主的书《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头三章节。也许,它们都和我的梦境有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