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小读---第二回
老封提心吊胆地去县太爷那儿喝茶,却美美地拿了二两银子回来,也算乘惧而去,尽兴而归了。要老婆这段有点意思,一是贾雨村,要之前也不过两封银子、四匹绸缎作答谢,等老婆进了屋,出手就是百金和许多礼物,看来老甄当年一顿酒和五十两白银还抵不上小丫鬟一笑留情,聘礼在老婆进屋之后才送去,估摸着是怕老封收了钱还不给人。二是老封,先是赚了女婿卖地的钱,现在将女婿的丫鬟转头卖给县太爷,省了嫁妆、拉近了和县太爷的关系、解决了一个吃饭的人头、还白得了县太爷的聘礼,也算是这女婿对他最大的贡献了吧。老封可能还盼着再多来来个贾云村,贾雪村之流
贾雨村这头被革了职,转头送走老婆孩子自己就到处旅游了,看来是怕见江东父老。生了场大病,盘缠花的差不多了,正欲谋个栖身之所,就被荐到林如海家当家教去了。收了个女学生,叫林黛玉,是可以吹一辈子牛逼的了
贾雨村的西宾日子过得比较悠闲,平时除了上上课,就是接着自己的旅游事业。或许命中注定贾雨村与寺庙有缘,上次改变他人生的是寺庙,这次又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他若在此处回头,估计将来墓碑上写着的就是著名家教了,奈何终是思一进,不思一退
第二回最妙的,当属贾雨村和冷子兴聊八卦了。冷子兴虽是京都倒卖古玩的,奈何还是胸中缺墨,贾雨村毕竟是个文化人,二人吹起牛逼来倒也有板有眼。冷子兴基本把贾家的情况给雨村扒了个遍,就此展开了大家族的格局。曹雪芹真有意思,把贾家这个大家族的来龙去脉让一个旁人讲个一个姓贾的听,偏这个姓贾的还真就不知道,颇有些身在此山不识山的意味儿。冷子兴讲的大抵和现在夜间路边烧烤摊,喝上头的老爷们儿吹牛逼差不多:某领导包了个小三儿长得嘿;某领导的小舅子又咋的咋的;某领导家的儿子那个好色的·····贾雨村毕竟是个文化人儿,惯不得冷子兴,一番气论顿时反客为主抢下话头,冷子兴立马弱了下来,接着就只能听贾雨村上堂,自己附和附和了
二人吹牛逼的分歧点出现便出现在我们的宝玉哥哥身上:
如今长了十来岁,虽然淘气异常,但聪明乖觉,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这等行为,放到现在,咱们的宝哥哥若不是色中君子,那便不是伪娘就是gay了。冷子兴从中看到了一个色鬼无疑,贾雨村就开始抓着这点起范儿了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
贾雨村自认是多读书识事,有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者,一顿数前朝旧事如流水,冷子兴一下子就找不着北了。大抵翻一下(个人理解)就是:天地生人分正邪气,秉正气而生者,大仁,治天下;持邪气而生者,大恶,乱天下。这是两个极端。另外中间还有一部分人,正邪气兼而有之,则由于环境各异,便生出各种奇异之人。冷子兴被贾雨村这一番言论唬住了,后边便不敢再接着大吹法螺了,毕竟文化人儿在这儿,哪儿有自己说话的份儿,管它正邪,吃酒吃酒。于是这一番嘴谈,以我们著名家教贾老师的胜利告终。不知道林妹妹有没有学到贾老师的这点
有个小细节值得注意,贾老师平时便发现林学生念“敏”为“密”,写时亦会缺笔,但从未究其原因。可见他此前未曾想过借由林家攀附贾家,确曾只想做个西宾,闲时游山玩水,奈何又是一座庙、一顿酒、一个人,改变了他的后半生,从此身后再无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