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狮子山下》的一点介绍----借此鄙视豆瓣和mtime的混乱
我没有听说过《狮子山下》,我承认,我还是对香港电影缺乏了解。
今天偶然在一篇文章里读到一部名为《狮子山下》电影式系列电视剧,从1973年开始在香港电视台播放,为香港千家万户耳熟能详,可算作香港草根阶层艰苦奋斗,逆境求强的香港精神代表作,而且该剧主题曲《狮子山下》由黄沾作词,罗文演唱,多年来脍炙人口,有香港市歌的美称。我多年关注香港电影,对香港电影史也算多多少少有个了解,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这部《狮子山下》,于是兴趣大增,豆瓣搜索。
豆瓣的搜索结果有两部《狮子山下》,第一部许鞍华导演,分为四个故事《桥》,《路》,《来客》,《归去来兮》:
《路》 演员:黄淑仪 郑裕玲 陈玉莲 制作年份:1978
《桥》 演员:张瑛 黄莎莉 施南生 制作年份:1978
《来客》 演员:李国松 梁洁芳 制作年份:1978
《归去来兮》 演员:侯德健 金士杰 赵志强 制作年份1992
于是非常纳闷,难道这是一部四段式的电视剧么?为什么要跨越那么多年来拍?
豆瓣的第二部《狮子山下》,导演也是许鞍华,但是一部10集的电视剧,演员包括陈奕迅,宣萱,刘心悠等等,而且制作年份变成了2006。这又是怎么回事?到底是10集,还是四段式?
转到mtime搜索,结果只有一个,10集的电视剧,导演许鞍华,可是剧情介绍却完全是四段式的剧情,看来又是一个断章取义的。
再转百度搜索,结果如下:“1973年香港电视台开始播放《狮子山下》,为电影式的系列电视剧,过二百集,至1994年持续21年,为港岛千家万户所耳熟能详。剧中抒写香港“草根”阶层挣扎苦斗、逆境求强,讲述着香港普通市民逆境自强的励志故事。”于是彻底糊涂,10集?四段式?200集?如果《狮子山下》是这么一部对港岛影响深远的电视剧,为什么几个主流电影搜索网站的资料信息如此模糊和矛盾?
最后,在wikipedia得到正解:
“《狮子山下》是香港电台于1974至1979年、1984至1988年、1990年、1992至1995年以及2006年间所制作的实况电视剧,以处境故事述说一般市民的生活和他们对社会民生的看法。这些故事反映当时草根阶层的挣扎历程、如何面对种种生活挫折,并见证了香港历史。
该节目最初以黑白菲林拍摄,每集15分钟,其后增至每集30分钟,1978年起更增至每集60分钟。在1970年代初期的狮子山下片集,以良鸣饰演家住九龙黄大仙区横头磡徙置区第二十二座,以写信为业的老知识份子“德叔”为主人翁,带出家在徙置大厦的苦与乐,而横头磡正位处狮子山之下。在1970年代后期才改为单元剧,但仍围绕草根阶层生活。”
从豆瓣的回复了解到,第一个豆瓣《狮子山下》其实是许鞍华为香港商台历时20年的节目《狮子山下》做的短片结集:《桥》、《路》、《来客》、《归去来兮》,这四段是《狮子山下》200多集中的4集,都是许鞍华导演。
而第二个豆瓣10集《狮子山下》则是在2006年拍摄的最新一辑《狮子山下》,这一辑融入了一些新的具有代表性的香港元素,并有许多我们熟悉的仍然活跃在荧幕上的电影人参与,其中第3集《水中的故乡》由尔冬升编导,第4集《青春小鸟》的编剧是岸西(代表作有《甜蜜蜜》《男人四十》《月满轩尼诗》),第5集《零用钱》编剧林爱华(编剧《如果.爱》《投名状》),第6集《第一封电邮》导演曾志伟,演员则包括陈奕迅、午马、吕颂贤、宣萱、房祖名、商天娥、曾志伟、惠英红、林家栋、滕丽名、蔡子健等等我熟悉的香港演员,而现在一般在网站上搜索出来的《狮子山下》的介绍其实都是这个最新一辑的介绍。
最后附上《狮子山下》部分专辑的概况(摘自wikipedia),个人感觉这部剧集包括了香港电影二十多年来的许多代表性影人和导演,尤其是方育平,许鞍华这样香港电影新浪潮的中流砥柱,确实值得一看。而无论是四段许鞍华的结集,还是2006年最新拍的10集,都可以让人比较省时地了解《狮子山下》的风格和味道。
借此日记记录《狮子山下》的基本信息,同时鄙视豆瓣和mtime电影资料的混乱。
附:《狮子山下》部分专辑概况(摘自wikipedia)
今天偶然在一篇文章里读到一部名为《狮子山下》电影式系列电视剧,从1973年开始在香港电视台播放,为香港千家万户耳熟能详,可算作香港草根阶层艰苦奋斗,逆境求强的香港精神代表作,而且该剧主题曲《狮子山下》由黄沾作词,罗文演唱,多年来脍炙人口,有香港市歌的美称。我多年关注香港电影,对香港电影史也算多多少少有个了解,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这部《狮子山下》,于是兴趣大增,豆瓣搜索。
豆瓣的搜索结果有两部《狮子山下》,第一部许鞍华导演,分为四个故事《桥》,《路》,《来客》,《归去来兮》:
《路》 演员:黄淑仪 郑裕玲 陈玉莲 制作年份:1978
《桥》 演员:张瑛 黄莎莉 施南生 制作年份:1978
《来客》 演员:李国松 梁洁芳 制作年份:1978
《归去来兮》 演员:侯德健 金士杰 赵志强 制作年份1992
于是非常纳闷,难道这是一部四段式的电视剧么?为什么要跨越那么多年来拍?
豆瓣的第二部《狮子山下》,导演也是许鞍华,但是一部10集的电视剧,演员包括陈奕迅,宣萱,刘心悠等等,而且制作年份变成了2006。这又是怎么回事?到底是10集,还是四段式?
转到mtime搜索,结果只有一个,10集的电视剧,导演许鞍华,可是剧情介绍却完全是四段式的剧情,看来又是一个断章取义的。
再转百度搜索,结果如下:“1973年香港电视台开始播放《狮子山下》,为电影式的系列电视剧,过二百集,至1994年持续21年,为港岛千家万户所耳熟能详。剧中抒写香港“草根”阶层挣扎苦斗、逆境求强,讲述着香港普通市民逆境自强的励志故事。”于是彻底糊涂,10集?四段式?200集?如果《狮子山下》是这么一部对港岛影响深远的电视剧,为什么几个主流电影搜索网站的资料信息如此模糊和矛盾?
最后,在wikipedia得到正解:
“《狮子山下》是香港电台于1974至1979年、1984至1988年、1990年、1992至1995年以及2006年间所制作的实况电视剧,以处境故事述说一般市民的生活和他们对社会民生的看法。这些故事反映当时草根阶层的挣扎历程、如何面对种种生活挫折,并见证了香港历史。
该节目最初以黑白菲林拍摄,每集15分钟,其后增至每集30分钟,1978年起更增至每集60分钟。在1970年代初期的狮子山下片集,以良鸣饰演家住九龙黄大仙区横头磡徙置区第二十二座,以写信为业的老知识份子“德叔”为主人翁,带出家在徙置大厦的苦与乐,而横头磡正位处狮子山之下。在1970年代后期才改为单元剧,但仍围绕草根阶层生活。”
从豆瓣的回复了解到,第一个豆瓣《狮子山下》其实是许鞍华为香港商台历时20年的节目《狮子山下》做的短片结集:《桥》、《路》、《来客》、《归去来兮》,这四段是《狮子山下》200多集中的4集,都是许鞍华导演。
![]() |
《狮子山下》:《来客》(许鞍华,1978) |
![]() |
《狮子山下》:《路》(许鞍华,1978) |
![]() |
《狮子山下》:《桥》(许鞍华,1978) |
![]() |
《狮子山下》:《归去来兮》(许鞍华,1992) |
而第二个豆瓣10集《狮子山下》则是在2006年拍摄的最新一辑《狮子山下》,这一辑融入了一些新的具有代表性的香港元素,并有许多我们熟悉的仍然活跃在荧幕上的电影人参与,其中第3集《水中的故乡》由尔冬升编导,第4集《青春小鸟》的编剧是岸西(代表作有《甜蜜蜜》《男人四十》《月满轩尼诗》),第5集《零用钱》编剧林爱华(编剧《如果.爱》《投名状》),第6集《第一封电邮》导演曾志伟,演员则包括陈奕迅、午马、吕颂贤、宣萱、房祖名、商天娥、曾志伟、惠英红、林家栋、滕丽名、蔡子健等等我熟悉的香港演员,而现在一般在网站上搜索出来的《狮子山下》的介绍其实都是这个最新一辑的介绍。
![]() |
2006年最新一辑《狮子山下》 |
最后附上《狮子山下》部分专辑的概况(摘自wikipedia),个人感觉这部剧集包括了香港电影二十多年来的许多代表性影人和导演,尤其是方育平,许鞍华这样香港电影新浪潮的中流砥柱,确实值得一看。而无论是四段许鞍华的结集,还是2006年最新拍的10集,都可以让人比较省时地了解《狮子山下》的风格和味道。
![]() |
《狮子山下》:《老犁》(方育平,1978) |
![]() |
《狮子山下》:《天生你才》(单慧珠,1984)《烟火人间》(单慧珠,1987) |
借此日记记录《狮子山下》的基本信息,同时鄙视豆瓣和mtime电影资料的混乱。
附:《狮子山下》部分专辑概况(摘自wikipedia)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