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士II岁月抹不去的印记--记我的老师郭克先生
岁月抹不去的印记
—记我的老师郭克先生
文/陈文士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郭先生,那时我和小伙伴常去西师(今西南大学)大操场后的山坡上玩耍,曾多次经过郭老师家门,每次总是要情不自禁从外朝里偷看几眼,那满堂的书画作品让我稚嫩的眼神不愿转移,常看见先生在那里伏案认真作画,一种仰慕的眼光看着他高大的背影,给我留下了今生难忘的记忆。

【《硕果满藤》69X138cm 】
也许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际遇,潜移默化中促使我从小爱便上了绘画。若干年以后,在高考复习阶段,我有幸跟随我的启蒙老师钟定强,多次参加西师美术系(今西南大学美术学院)西画研究组活动,与老师们在教研室一起画人物写生,那个时候我才真正的认识了郭克老师。

【《人体素描》老人 】
1980年我考入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在大三时我们非常有幸由两位著名教授苏葆桢先生和郭克先生一起教我班的花鸟课,苏先生更多的是教我班同学的花鸟技法,郭先生更多的是讲解艺术理论和艺术发展的方向及艺术家个性追求。

【 同在花鸟画研究室执教的苏葆桢教授(中)和郭克教授(左)】
让我最受益的是一次郭克老师与我单独谈话,郭先生说:陈文士你学苏老师的葡萄作品学得太像了(确实是,我曾两次把苏先生“骗”了,苏老师上完课后要收范画回家,误把他给我的示范作品留下,把我的两幅作品拿走),你以为这是好事吗?无论你以后葡萄画得怎么样,你永远都叫“苏葡萄”,而不能叫”陈葡萄”。

【 2017年郭克教授生日宴上为恩师点烟 】
郭先生的甘肃语调平缓而严肃,句句扎在我的心里,路是走出来的,但艺术是悟出来的,齐白石老先生也曾说过:似我者亡。
真是听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以说郭先生的这句话不止胜读十年,应该是让我受益终身,我痛定思痛,发誓从此不再画葡萄了。

【 2018年郭克教授生日合影 】
记得有一次两位老先生带我班同学去金佛山药物种植基地写生,在一次写生中我感觉自己的花鸟写生画得不错,就情不自禁在那里哼起小调来,先生听到后缓缓走过来,而且比较幽默的告诉我,陈文士你的歌声里只有顫音,而没有旋律与节奏,音乐与绘画一样,说完先生笑笑就走开了。

【 83 年郭克教授带80级国画专业学生写生,右2为陈文士 】
我望着先生离去的背影,细细品味他讲的音乐与绘画相同之处以及艺术的哲理,先生这句话意味深远,醍醐灌顶,让我脑洞大开,以后作画,我每每都在我的画面里非常注意画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 2017年郭克教授生日宴上给恩师敬酒 】
时光如梭,光阴荏苒,尽管苍天无情,先生以95岁高龄离我们而去,也算圆满。回顾先生几十年前的教导,心里依然十分的怀念与沉重,痛哉、悲哉!
愿先生一路走好,先生您老放心,您的学生每一点成绩都与你的谆谆教诲离不开的。
学生陈文士
2020年6月10日于仰天谷文创基地

陈文士,笔名文释,号岭南客,1957年生于重庆。1980年考入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现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师从苏葆桢、郭克及段七丁教授。现为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书画宝库当代画家、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缙云书画院副院长、重庆人文美术馆副馆长。
《小河边》国画,1982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阶梯》油画,参加四川省暨全国第8届美术作品评选展。
《红岩》国画,参加广东省暨全国第9届美术作品评选展。
《三月三》国画,参加重庆市送全国第12届美术作品评选展。
《茶余饭后》国画,参加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获二等奖。
《大宁河》国画,1992年参加在澳大利亚巡展。
《白云深处》国画,1994年参加由广东省文联组织在多国巡回展览。
《两江新潮》国画,2011年7月参加重庆市美协组办的建党90周年美术作品展。
《一脉辉煌》国画, 2015年为纪念民建中央成立七十周年,在重庆三峡博物馆展出。
《茶马古道》国画, 2015年在重庆美术馆展出。
《抗日军魂---张志忠》国画, 201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在重庆美术馆展出。
《两江新潮》国画, 2016年被西南大学博物馆收藏。
《1945年周恩来在重庆》国画, 2016年被民建中央纪念馆收藏,
《中华画家》杂志社2016年出版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