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0年上半年读书记录
查看话题 >悬疑阅读流水账 | 2020(1/4)
上半年看的悬疑小说总结。
我性子急,不求甚解,所以看书快。看书快,但是码字慢。一直想要“有读必感”、“随读随感”,每本书都认真记录些许心得,但总也做不到。这不单单是懒惰或时间管理的问题,深层原因更在于➊文本的消化吸收不够高效 ➋文字表达不够快狠准。——总之是不怎么得心应手。中年人不宜加压,尽量摸索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那么从最容易下嘴的悬疑阅读开始,记记流水账就蛮好。
去年底今年初,刷完了外国豆瓣goodreads的2019年度悬疑小说前20佳榜单,总结在这:《哗,刷完了一整个书单》
上半年读过的其他悬疑小说罗列如下,按喜好程度分为四个等级,纯属个人口味。
◎ 挺喜欢的:1本 ◎ 怪不错的:5本 ◎ 过得去的:9本 ◎ 不喜欢的:4本
❤ 挺喜欢的
男主返乡参加发小的葬礼。发小一家满门惨死,警方判断是由于连续2年干旱,农场经营困难,发小杀妻杀子再自杀。发小的年迈父亲央求男主帮忙调查。而男主内心有旧日阴影挥之不去。20年前,读高中的男主、发小、女孩甲与女孩乙是最要好的四人组。某天深夜,女孩甲溺毙于河边。多年来,女孩甲的父兄一直怀疑男主和发小,屡屡挑畔生事。那么,当年那个深夜,四人组究竟发生过什么事?发小一家是否死于女孩甲的父兄寻仇之手?旧案、新案是否相关?
本书是让Jane Harper一炮而红的出道作,优点很多。我个人最觉得拍手叫好的是它的反转设定,利用人们思维定势的盲点误区来做局,非常巧妙,不是什么刻意的叙事圈套,而是一种很生活常见的思路陷阱,一经点醒、恍然大悟的那种。
故事内容与框架就比较常见了:➊小镇还乡题材➋高中生小团体的故事➌旧案新案的并置与关联,但作者以深厚的文字功力将几个元素整合发挥得很好,叙事描写从容沉稳,线索细节铺陈完备。此外,故事地点设置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Victoria州,土澳风情浓郁,别致迷人。
😊 怪不错的
20年前,15岁的女主加入了一个小圈子:白富美、高富帅、运动男、还有一名新来的转学男。五个人都出身中上阶层家庭,但各自有各自的隐痛。五人之间又形成了你喜欢我、我暗恋他、他又是同志……那样的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他们之前在树林里发现过一把手枪,白富美和高富帅提出玩俄罗斯轮盘赌(Russian roulette),想要吓唬和欺负转学男,但其实枪里没有子弹。转学男猜到是恶作剧,所以大胆扣动了扳机,不料,枪声响起,转学男惨死。余下四人相约保守秘密,警方判定转学男自杀。
20年后,女主回乡参加葬礼。死者是当年的运动男,他现为时尚名流,警方判断他抑郁自杀。女主与暌违多年的白富美、高富帅首次相见,故事继续展开。
显然这又双叕是个“高中N人组”的人物模式、又双叕是个旧案未消再添新案的组织结构、又双叕是个“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的背景逻辑、又双叕是个青少年成长影响成年人生的故事思路。各路作家对这个类型爱不释手,而我这样的读者也仍然百吃不厌。整个故事内容丰满多元,情绪也表达得很充沛,可读性强。只是戏剧化过度,大大冲淡了原本还算亲切可信的现实感:➊真凶设定比较夸张,到后来简直是杀人如麻了;➋ 当年枪里的子弹究竟是谁放进去的?这个反转设定本来不错,但作家偏要反转再反转,搞出“失忆”这么个最万能但最虚弱的答案,画蛇添足,我很不以为然。
Lisa Scottoline的书,以前还看过一本 ⇓ ,也还不错,有点狗血,但娱乐性较强。我对这位作家保持一定兴趣,有机会再多看几本。
Ruth Rendell 4本
我看悬疑小说,分三条路径:➊按作家来,那些业内比较有知名度的,每位作家先尝试一两本,喜欢就看下去,不喜欢就丢开手;➋按热度来,比如说获奖作品、现象级畅销、榜单、或者有人推荐;➌ 随机来,主要是在overdrive的电子图书馆里浏览书目,纯凭书名和简介直觉挑选。
悬疑小说是最受欢迎的类型小说之一,畅销悬疑作家收入丰厚,因此业界人才辈出,新鲜血液也源源不断地涌入。改行写悬疑的不仅有严肃作家,而且有医生、律师、记者和素人……总之,悬疑作家羡慕严肃作家的文学地位,而严肃作家妒忌悬疑作家的经济地位。John Grisham在Camino Island一书里对此也有自嘲。
这几年来,悬疑小说界的知名作家我大概看过了3、40位,但悬疑小说家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这也才探索了个九牛一毛、沧海一粟。
目前看到了露丝·伦德尔(Ruth Rendell,1930-2015)。伦德尔是侦探小说大家,英国人,婚前当过本地报纸记者,婚后做家庭主妇(1950年结婚,1975年离婚,1977年复婚),业余写作。1964年出版的Inspector Wexford系列的第一部 From Doon with Death,开启了这个总共24部的警察程序办案(police procedural)小说系列。伦德尔写作高产,出版作品多达70多部。1997年封爵,获巴斯勋章。
看了4本Inspector Wexford,惊喜不大,温吞慢热,但读进去了感觉很有味道,还是好看的。Rendell的好看不在悬疑部分,而在于她对英国小镇风土人事的静静描摹、娓娓道来,真切、生活、体察入微。譬如,Some lie and some die 一开篇就描写70年代一场音乐节的盛况以及它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冲击,有一点嘲讽,有一点犀利,有一点喜感,有很强的现实感。
Rendell的悬疑部分比较一般,往往故事前面的铺陈迷阵重重、引人入胜,但到了结局解谜时就略嫌仓促草率。原因可能是:➊真凶设定比较超常、离奇和刻意,➋ 最终破案比较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常靠警长全程脑补作案过程。
Inspector Wexford让我联想到了P.D. James的Inspector Adam Dalgliesh 和 Louise Penny 的Chief Inspector Armand Gamache。感觉Louise Penny的警长是个兼收并蓄的集合:➊Dalgliesh的诗人知识分子气质➋ Wexford与妻女的日常交流和家庭关系。
◆ Murder being once done 讲的是警长因病休假来到伦敦,墓地里发现无名女尸,警长义务帮手,配合他那个高阶警官的侄子查案。首先,要查出死者身份,究竟是谁?这个找人的过程是本书最精彩好看的地方。
◆ Some lie and some die 从小镇音乐节开场,一对情侣在采石场发现女尸。死者生前跟朋友圈表示自己跟音乐节的摇滚巨星关系密切,但没人信她,都认定她在吹牛。可就算吹牛,也不至于招来杀身之祸啊。
◆ A Sleeping Life 的迷局构造得相当引人入胜,又是一具女尸。死者是一名平凡无奇的中年妇女,住在伦敦,这次回小镇探望病危的父亲,不料惨遭毒手。奇怪的是,警长到城里调查死者的生前信息,却发现一无所获,好像这20年来她并不存在似的。
◆ The Babes in the Wood 讲述洪汛来临时,一对十几岁的兄妹失踪,他们的babysitter也不见了。不久,babysitter的尸体被发现,那么这两孩子还活着吗?
😐 过得去的
Laura Lippman 4本
Laura Lippman 是由新闻记者转行的畅销悬疑作家,1959年生人,算中生代(?),她的丈夫David Simon 是HBO 经典高分剧集《火线》(The Wire)的creator和监制。
Lippman的悬疑主打是女性私家侦探 Tess Monaghan 系列。我看了第1、2、3本,感受鲜明的是,这套故事框架好像是Kinsey Millhone系列与Sex and the City的组合体。➊女主人设有模仿Sue Grafton笔下女主Kinsey Millhone的痕迹;➋常设配角有模仿Sex and the City的痕迹。
总体上,可读性中上,但没有特别喜欢。
我最喜欢的两点:➊故事大多集中发生在Baltimore,是作者生活多年、熟稔在心、血脉相连的地方,因此她下笔颇有温度、也有厚度; ➋女主人设为新闻记者转行PI,书中大量描写报界的行业运作,显然是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写来驾轻就熟,生动有趣,现实可信,给故事添加一层“行业剧”色彩。
Laky in the Lake 独立成篇,讲述70年代一名家庭主妇毅然离婚寻找自我、追踪命案终成知名记者的故事。作者文笔可以称得上漂亮,情感浓度也不低,但我读来究竟还是没被拨动心弦。
Marcia Muller 2本

1970、80年代发展出的“女硬汉侦探小说”系以女性私家侦探为主角,Female hardboiled private eyes.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有称“三杰”:Sue Grafton、Sara Paretsky和Marcia Muller。Sue Grafton 成为我的最爱之一,全部刷过;Sara Paretsky看过两本,一般;现在来看Marcia Muller,看了两本,感觉也一般。
Muller的风格很鲜明,叙事短平快,文字平实干脆,还喜欢用时间分秒来标注章节,营造快节奏。但悬疑构造在我看来是无惊无奇、平淡得像白开水。
The color of fear 是讲女主的八十老父(印第安原住民艺术家)来旧金山看女儿过圣诞,在首饰店买礼物时意外遭人重殴入院,生命垂危。女主怀疑凶手是冲着自己来寻仇的,于是梳理过去办过的案犯或相关人员,一一核查。
The breakers 是女主帮一对老友寻找他们失踪的成年女儿。
裘小龙 2本
华裔小说家裘小龙1953年生于上海,华师大本科,社科院硕士,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St. Louis, Missouri)博士。他的“陈操探长”系列我看了2本:《红英之死》和《外滩花园》。
➊ 就侦探悬疑元素来说,简直是寡淡无奇、乏善足陈。看得出作者对西方悬疑小说的范式很熟,谋篇布局、线索推进,这些“形”是学到了,但悬疑设定、迂回反转的“神”就非常欠奉。
➋ 就陈操探长诗不离手爱诗如命的形象塑造来说,我觉得好笑,但同时也知道说“好笑”未免残忍。认真说来,那是被耽误了的悲剧一代,作者的想象极限也就是陈操这样极具民科风范的学人高手了。
➌ 就作者的思想境界来说,看他批猫扬凳就知道了。
➍ 就小说对中国社会(主要是上海)的呈现来说,深度谈不上,但作为类型小说,针对西方普通读者还是挺有吸引力的。
Kate Atkinson 1本
Kate Atkinson 1951年生人,知名英国小说家,也有封爵勋章。她不仅仅写悬疑小说,同时还写历史小说。看维基介绍,读她的书,感觉到这是一位很认真的作家。维基上说,Atkinson读博士时读的是美国文学专业,但viva(口试答辩)没通过,没拿到学位。很悲催……
Big sky 是Jackson Brodie系列的第5本,与之前第4本的出版已经相隔了将近10年。所以书商宣传、书迷欢呼的都是“Welcome back!”这个故事内容相当丰满,大致可以说有5条线:男主作为私家侦探,替一位太太跟监出轨的丈夫;男主接手teenage的儿子;男主偶遇一名倒霉男子要自杀;男主要帮一位母亲保护她的女儿;男主的女徒弟警察开始查旧案。然后进展进展着就牵涉进了惊天罪案大网。
我对故事开局的错综复杂很有好评,但对故事结局的宏大悚动有点质疑。所以决定接下来再看这两本,看完再对作家作个评断: ◆ Case Histories:Jackson Brodie系列的第一本 ◆ Behind the Scenes at the Museum:讲述6代女性故事的获奖作品
BBC的剧集《尘封旧案》是根据Jackson Brodie系列的前4本改编成的。
☹ 不喜欢的
Tess 医生是我的悬疑阅读一级作家,最爱之一,她的悬疑小说我全部刷过(除了两三本早期的言情)。直到2017年的 I know a secret 都仍然扎实不疲软,好看。殷殷期待,盼来了2019年底的这本The shape of night,结果读完感觉像是吧唧一跤、摔了一嘴泥,悻悻而归。
本书不在Rizzoli & Isles系列当中,是独立成篇的故事。其核心构思恰恰采用了我最不喜欢的两大元素:➊言情 ➋鬼魂。女主到风景如画的荒凉海滨租屋写书,恰好住进了当地有名的鬼屋,发生过若干命案。过了一阵子,果然有人图谋女主性命,也果然有鬼魂出现。——但鬼魂是好的,他是百年前孔武壮硕又深情的船长,跟女主谈了一场飘渺的恋爱,还救了她的命。
就酱。等下一本。
丹尼尔聂是位新晋作家,网络资料不多,大概知道他1984年生于美国,混血儿,父亲华人(上海人,49年逃至HK,20多岁时赴美),母亲犹太白人。在写小说之前,丹尼尔聂当模特、当翻译(英、汉)。
Beijing Payback是一部类型小说,有好几个标签可以贴:惊悚、探险、动作、黑帮、青少年成长(coming-of-age)、父子关系。故事讲述身为大学篮球队主力的华裔男主为了调查父亲被杀真相,奔赴北京直捣黑帮巢穴。
总体上乏善足陈。最大的优点在于将儿子渴望了解和贴近父亲的心情描写得细腻真切(来自作者的真实人生体验)。最大的缺点在于:大量采用中文对白、然后一句句译成英文,看得我直翻白眼,有必要把小说写成汉语教材吗?感觉作者是按捺不住地卖弄他会说中文这件事。
起初我以为是一出时尚喜剧呢,说女主因前男友(注意:是ex)是飞行员,所以她下苦功夫通过培训当上空姐,要以完美形象、密集出现在ex身边,誓要挽回ex的心。——听起来不是蛮有喜剧潜力的吗?
结果没有,这根本是个惊悚故事,而且是我最不感冒的类型设定:➊坏人的心理设定太极端、太变态,是psychopath里的psychopath;➋坏人的执行力又太高强、太超人,无所不能。 所以,女主是这样来挽回ex的:潜入ex的住处、任意进出,掌握ex的一切信息,操控ex的亲友关系……最后,杀害ex的现任。——这有啥意思呢?
Judy医生的Working stiff 讲法医讲得深入浅出、明白流畅,且不失趣味。今次她与夫君再度联手,闯荡悬疑小说界——在我这儿,他们扑街了,但goodreads评分有3.83之高。读了一圈评论,我觉得其实无非在消费Working stiff 积累的好感和人气罢了。
最值得读的只有解剖场面,专业性、准确度都有保证。但女主人设及其感情创伤——虚,俗套;悬疑设定——幼稚,刻意;线索推进——随便乱来。呵呵。
悬疑阅读流水账(2/4)
悬疑阅读流水账(3/4)
悬疑阅读流水账(4/4)
OPPY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心血来潮读读书 | 2025(1/4) (5人喜欢)
- 悬疑阅读流水账 | 2025(1/4) (5人喜欢)
- 油管笔记 ✦ LGAT 心灵课程的陷阱 (13人喜欢)
- 第二次 move on (19人喜欢)
- Deep Research 做的作业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