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化提问 | 心理咨询基本功012
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
——丘吉尔
外化提问作为叙事疗法的标志性技术,和上一期基本功奇迹式提问一样,都是属于后现代流派思想的产物。
后现代流派最大的特点就是飞扬跳脱,不把病当作是病来看待。
从后现代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精神病症是社会、文化和个体共同建构的,反对将症状表现看作是个人身上属性一般的存在。在传统的视角中,习惯将问题和人等同起来,或是被看作是病人的一部分属性。
这种异于传统的理念,决定了后现代建构主义的心理咨询师会使用截然不同的提问方式。
同样是面对一位主诉为抑郁的来访者。
“你抑郁的表现有哪些呢?”——传统视角。
“在你看来,有哪些行为会让你觉得是抑郁的表现呢?”——后现代视角。
稍稍对比体会一下后现代建构主义的味道,回过头来再聊一聊我所理解的外化提问。
同样是后现代建构主义的思路,外化提问是下面这样的:
“抑郁症个东西它是什么时候来的?”
“它是什么时候跟你交上朋友的?”
“你今天把它带到咨询室里来了吗?”
“啊,你没带来,你把它留在哪儿了?”
“回家之后你会去找它玩吗?”
……
1 把人与问题/症状分开
外化提问的描述乍一看会让人感觉更失控了。因为这个问题/症状不再是属于来访者的一部分属性,而是一个有自己想法、主见、独立的事物,ta就在那里,来去自由,难以消灭。
虽说看上去更失控了,但在某种意义上经过这样的拆分之后,来访者不用再需要为症状/问题的到来负责,或是继而感到内疚。
来访者心理上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脱,减轻身上原本承担过重的压力,这正是后续的调整和改变的前提。就像一个人被困住的人想要动起来,做点什么不一样的事,先要为他松绑,卸下他身上的负担,他才可能更灵活和自由。
2 外化象征物,隐喻背后的潜藏的假设
国外有位抑郁症患者Matthew Johnstone画了一套插画,他把抑郁画成是一只大黑狗,描绘自己是如何被抑郁这只大黑狗所困扰,以及后来他是如何与其相处。
狗是人类的宠物、伙伴,相对于其他大型的野生动物它温顺可被驯服,虽然有时它也会吵闹咬人,总得来说还算是一种安全友善的动物,它可以和人类和谐共处,给人带来快乐,甚至像导盲犬那样带来很有现实层面的帮助。
尽管黑狗在有些西方文化中,象征性可能稍微有一点复杂,和女巫、魔法、神秘、死亡有关联。单就狗而言,整体还是偏积极的意味,就像Love me, love my dog. Who is the lucky dog?这类俗语。
当使用黑狗作为抑郁的象征性外化物时,前面提到这一系列跟狗有关的潜在假设,在不知不觉间被人接纳了。
那么之后的思考和联想,自然也都是建立在这些潜在假设的前提之上,这为后续的“相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铺垫。
当我们使用黑狗这样的外化象征物去替代抑郁症,就更容易把心思放在“接下来我要怎么跟它相处呢?”,而不是集中于“我怎么是个这么糟糕的人啊。”。
这就是隐喻的魅力。
还有些心理咨询师会将抑郁隐喻为乌云:
“下一次这片乌云想要影响你的生活时,你可以做些什么去应对?”
好奇的朋友可以想想,乌云作为象征性的隐喻,背后潜藏了哪些前提和假设。
3 叙事提问的明确导向,如何与问题/症状相处
这里的如何相处不仅仅是指向未来,也指向过去。
了解一下来访者曾经是如何与问题/症状相处的,有怎样的规律,也就是心理咨询师常说的模式。看一看这个模式是如何稳定持续下去的,这一步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在你的经验里,它会什么时候来找你,又会在什么时候离开?”
“你觉得自己做什么它更有可能会来找你,做什么它更有可能会离开?”
“在你和它相处的经验中,哪一次是最让你困扰的,哪一次是让你最不困扰的?”
“你过去都尝试过哪些方法,在你看来这些方法是让它变得强大了,还是变得弱小了?”
……
从来访者既往的经验中,心理咨询师还需要留心来访者的闪光点,发现来访者已有但却不曾意识到的资源和优势,这对来访者是一种有效的支持。
当来访者认真思考了先前一系列的外化提问,那么接下来自然会考虑未来要如何与问题/症状相处。这很可能是来访者在接受心理咨询之前从未思考过的方向,而有了新的思考,在某种程度上细微的改变就已经发生了。
4 为什么是相处,而不是消灭
当我们带着敌对的念头,一定要消灭问题/症状时,很可能受到严厉的挫败。即便是获得了短暂的成功,可是当问题/症状再度出现时,也会极大程度消磨人内心的意志。
而和平共处的心态则相对轻松,只是试着将负面影响尽量减少,反倒是更有现实意义,尽管在这之前注定要经历一次失望。
通常带到咨询室里的问题,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或者说是消灭的。
某种意义上,消灭既已存在的东西,这个意愿背后隐约透露出一种神的心态,而相处则是人的心态。前者心态的位置是凌驾于问题/症状之上的,有绝对意义上的生杀大权,而后者的心态位置与问题/症状则是平等的。
将人从神坛拉回到人的位置,我认为这是外化提问最有神韵之处。
唯有回到人的位置上,有了现实感,才有机会做出真正有效的调整和改变。
5 选择
外化提问是叙事疗法创始人麦克怀特在于孩子工作的过程中发明出来的一项技术,它需要来访者有一定的想象力,或是幽默感。
和传统流派思想的润物细无声的温暖相比,后现代流派总有一种大刀阔斧的颠覆与变革的感觉。
流派技术之间无关乎高下对错,却也泾渭分明。
说到底终究还是个人选择。
万物流逝,选择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