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肉闲聊
昨天的烤肉啪聊了很多建筑。
二老板大概有说有一些日本建筑师手法太国际化了,比如sanaa。藤森照信很有意思,做的都是不care别人怎么看,就做个人的,日本式的建筑。shinohara也不喜欢。 (这种所谓东西文化判断我太熟悉了: 西方吃面包,东方吃大米,一种专门祛同立异,强调身份认同的欧洲民族主义文化观。我就先不反驳了) 比较好玩儿的是他还说瑞士传统文化丢的也比较厉害,还是voralberg好,超级现代,但山民服侍可以大摇大摆往街上穿,是欧洲日本(好吧)。所以zumthor从这种意义上好,传统又现代。武重更好,malorca岛上那几个房子是二十世纪top3的建筑,因为既当地又完全体现建筑经典内核(moneo总做的那些永恒系的品质),同时它也是个人的(一种对西班牙的个人化解读)。 (这段我无比赞同,无须赘述。唯一的问题就是这部分永恒系的品质有没有文化属性?万一有,比如拱,那还让不让亚洲用了?这个肯定众说纷纭,我先不说自己的观点) 最后聊到了中国建筑,他张嘴就提了deshaus,问我柳多大岁数,我说69的(跟瑞士“年轻一代”同岁)。他说好多中国建筑图片上看着特别漂亮。(我说现场落地品质肯定没法跟瑞士比)他说没关系,有想法在就无所谓,你看巴西。但他说不知道这些建筑的内核是不是中国的,就像那个francis kere说是非洲,但非洲以前没有这样的建筑。(我说龙美肯定有罗马,但你得看边园。另外好多中国建筑确实像你说的一样,内核是标准的现代主义,但表面用的都是中国风味的材料。)他说中国感觉很多文化也丢了不少,估计跟瑞士似的(我说中国太大,那些苏化,美化,欧化就算进行的再彻底,也永远都有原汁原味的东西在。但真正的问题是,中国建筑师大部分觉得普利策奖最高,他们承认并遵守这套西方规则。做的时候会考虑别人怎么看,这最难)。 后记: 只要欧美依然保持文化强势,那文化正确(包括文化歧视)就依然是国际上评判建筑的主要标准。同时政治正确,特殊国情,工业决定,环保就依然只是辅助原则。
欧美的文化接受程度大家心里应该有数,短期内你不可能动摇那套后殖民主义的文化版图,更不要说替代。所以从功利角度,最后只有又当又立的东西才能获得喝彩(但只做chinese salad toping,甚至只在嘴上扯几句“盘龙云海”“山水城市”也没那么容易就把人忽悠)。 但千万别忘记,就算个人层面有好勿有高下,集体层面大家都是中国建筑师。没有藤森就衬不出sanaa,所以做现代主义的中国建筑师,如果想文化洗白就应该把董豫赣和葛太阳的当代园林建筑包装成原汁原味的纯国货,淡化其中的斯卡帕或路易康或ETH(这不是讽刺)。或许只有这样的衬托,才能证明传统还在,才能反击“逼你又当又立”那帮人的文化霸权(老子懂,但没做),从而将设计道路洗成个人选择,而非被动西化,甚至是殖民遗产。。。另外也必须得有人在专业角度做出最棒的所谓西式现代主义,完全不带文化焦虑,纯硬核的nb设计,就要掷地有声的炸裂。说实话大家为什么老提文化?还不是因为觉得拿绝对标准来比不太公平?但这基本上还是伪善,还是要nb到让人学习,到时该焦虑的就是欧洲,他们得想想他们做的是不是欧式地域主义。作为一起出去混的集体,两个方向都有人做到extreme,中间的人才有更大的自由空间。
或许到那时,中国的石上纯也们才能真正翱翔,而没有违章飞行的困扰。
远古超萌武士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说窗3——窗框:窗饰边,侧壁,窗楣,窗台 (66人喜欢)
- 说窗2——墙内窗位 (88人喜欢)
- 说窗1——标准窗 (113人喜欢)
- 突然想看看他们都在干啥 (32人喜欢)
- 2024年终盘点9——中国独立建筑奖结语(大结局) (2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