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惧无觉轻生死,非鬼非神似疯魔 -- 惊悚乐园 7.12刷完有感
用将近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刷完惊悚乐园。
一开始的节奏挺不错,太久没刷无限流作品,适应起来还比较快。中期适应了剧本的幅度,为了规律生活,定下一天就看一个剧本的小规矩。结果被S2之后的未来SCP基金会大套娃剧情给勾成了一个不看完全身痒痒的状态。期间该做的事,该练习的题目都没有很好的练起来,虽然回头想想当时就算选择去做事其实也没那么难,但是往事不可追,最终还是花了不少代价,在7.12把惊悚乐园刷完了。
这是一本七年前开坑的小说,花了四年才写完,这样的时间跨度就决定了我站在一个开坑七年后,完结三年后的读者的角度能看到很多超出情节本身的东西。
作者当时的很多理念和思考都带有些13年环境下的小爱国和小嘲讽。大量的日和、动漫角色和情节。角色的塑造也带着典型的男生式幻想,什么独居宅男初恋就真爱,美女读者爱上作者啦,美女自闭多年见到主角心就融化啦,为爱解除封印啦这类情节。甚至主角是个作家这种设定简直可以说是网络作家对自己的巅峰意淫了,和三少比都有过之。
封不觉这个人在作者过长时间的写作里稍微有些变形。或者说作者太想把美好的东西加在封不觉身上了:加得杂,角色共情效果差;添加的行为不是一次搞定,分了很多次,有了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角色形象略微有些变形。封不觉这个人的性格其实没有描写得很好,通篇来看是不太立得起来的。
S1前主要是着力写觉哥的智谋和演技无双,但是演技背后觉哥的真实性格并没有点出来。S1-S2之间继续写觉哥的智谋之外又添加了一个正邪难辨的设定,但是可能作者在摆弄大局这方面的水平一般,所以到S2结束整个情节看下来觉哥的性格描写基本失败;觉哥的对外形象方面,一直通过外人反应来渲染,算是成功吧,因为一直让外人反复提“疯”这个概念,但是具体怎么疯这个描述尺度还是成迷。S2-S3开始为最终结尾铺垫觉哥的超界限印象和真理之谬能力,但是总得来讲能力描述得不尽不实,并且对其性格与达成帮助命运系统的决定,之间的关系没有扯清楚。
有非常大的一段里面,作者的剧情描写都成问题,大量运用括号圈起画面解释,看得出作者想整得有画面感些,但是让人读着难受。很多括号完全可以通过重新安排一下句子来洗掉,但是没有,看着实在别扭。
除了主角团的核心四人,前期遇到的排本队友,之后的群像描写可以说很糟糕,特别是作者加入的那群日本人,完全是凑字数的水平。
本来这个平行世界就搭建得比较畸形,或者说不尽不真实。在战国出场之前读者甚至可以认为这本书不打算涉及中国人之外的角色,这样也挺好,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写的少,错得也就少。可是,作者出于不可知的原因引入了一群日本玩家,却对这些玩家的描写基本完全失败,出场没亮点,外貌没亮点,性格也没亮点;就像是一群带着日本文化标签的路人,也没怎么和主角正面交锋过,人物也不成长,最后的结局也和主角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没有记忆点。
看过诡秘之主之后,对人物的高效塑造也学习到了不少:一个反应性格的半永久外貌打造,一个性格树干也可以说是标签,和一个意外又情理之中的小闪光点,就可以构成一个成功的角色。而惊悚乐园我感觉是作者还在经历慢慢摸索的过程,做得一般。
从“还可以有提升却没能做到”的角度来看,失败得最彻底的无疑是那几个东瀛人;一般的是诸神社团、秩序社团的吞天鬼骁、梦和死、废柴的倦梦还;还可以的是江湖的剑和不怕妹子、秩序的抽喝烫和生鱼片以及废柴联盟的鸿鹄、天马行空、废柴叔和那个人气明星女玩家。比较不错的就是主角四人团了,伍迪和葵莫莉猫也算是一个吧。挺多时候形象塑造不是篇幅决定的,而是有没有给读者提供记忆点决定的。
当然这本书的确瑕不掩瑜。很多剧本的设置可以说是很成功,单独看都可以称作神来之笔,让人印象深刻。比如S1前的披风争夺战,厄舍屋的倒塌,两人日本闹鬼小学,之后的幽灵邮差测试,双人格的三层心鬼,魔鬼两兄弟,雪崩怪物医院,登楼推理俱乐部里面的脑洞也不错,玩具战争,以及S2之后的SCP基金会收容大套娃,封不觉在宇超联宇宙里经历的精神病院世界。
这些里面有的是故事完整性非常强,有的是很有新意,可以说有好些东西都让人眼前一亮,有些密室逃脱型讲故事的感觉。其中对SCP收容物的运用真的挺不错的。可能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印象吧,很多情节看起来仿佛给了乌贼的诡秘之主启发,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