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说说关于兴趣班 之二

关于孩子的兴趣班呢,说起来竟似好像多个角度、千言万语。可见是过来人了。既然这个话题是最初从“丧心病狂攒钱小组”而来,自然也要面对我们赤裸裸想攒(省)钱的心。
说到哪算到哪儿吧。
跟丧心病狂组的集美们感觉很有共同语言。
首先对于普通家庭而言,面对孩子如期而至的兴趣班,心理上是排斥的。毕竟我们是想要攒(省)钱的,攒钱之路可以控制自己的手,甚至有大内高手可以控制住老公的手,但面临孩子,有点说不出的闷。太抠心理上觉得对不住孩子,而且这毕竟事关教育——咱们的文化语境里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使劲造吧,真是个无底洞。而且我们难免会和周围人比。我最不喜“生活上向最艰苦的同志看齐,工作上向最积极的同事看齐”这句极其双标的话,何必虚伪呢,作为凡人一个,我们总是会受身边人影响的,贵族明星家的孩子读了年消费百万的学校我们只是当八卦看看,一直觉得平淡无奇的身边同事朋友孩子读了个年花费十万的私立校我们心里就波涛汹涌。
所以哈,不管以前你是觉得兴趣班都是骗人的现在被打了脸,还是周围别人家的孩子让你坐不住了,总之这个问题没法逃避。
面对兴趣班这个事,有几个问题需要对自己进行严肃的灵魂拷问:
灵魂一问:
到底上还是不上。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真的认为上有上的好,不上有不上的好,各类兴趣班上的好和不上的好,以后有机会再说一下。问题在于这个问题永远无法进行反证。啥都不上的有未来的学霸,但是不代表啥都不上就一定成为学霸。啥都上了的,未来也不一定成为学霸,也不一定不成为学渣,也不一定就陶冶出来乐观积极、豁达客观的性格。
因为在这道命题中孩子是最大的变量,喏,智商,你懂的。情商,上课的过程中方法与情绪是否让孩子受益,不多说了。
如果不上,自然省钱,但是心理是否能一直强大而不焦虑,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之路不管理想与否都认为是其个体个性的表达,而不要悔不当初。
如果上,再往下走。就怕的是两边倒,一边上了,一边预期太高,从此家中不太平。
灵魂二问:
让孩子上这些兴趣班的目的是什么。
兴趣班是泛泛一说,其实大致可以分两类,艺体类的和学习类的。
想哪说哪,肯定不全面不系统。
对于学前来说,学习类的,大致两类吧。
其一天才儿童,智商高发育早,按捺不住其学习的步伐,嗯,这个想想咱家娃,我编不下去了。
其二无非就是不想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大众目的,通常就是语数外科学几类吧,情况还不一样,有机会再单独诌。
艺体类:
基本有如下几种目的吧:
1、 童子功开始练起,希望将来走特长路,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
2、 所谓特长,避免将来开文艺晚会自家孩子只会讲笑话,当然往远了说,撩妹(汉)装逼,异性宿舍窗户底下弹吉他吹唢呐【汗】。
3、 还听说过一种比较文艺的想法,叫有个爱好,可以陶冶情操蕴涵气质舒缓情绪,例如失恋了弹弹琴而不是喝酒买醉,这是听说的,想想也许有一定可能。
4、 其实,还有一条大家不说或者一开始不觉但是最实在的目的吧,歇着。孩子去上兴趣班了,家长在旁边抠个手机,如果是大商场配置,妈妈做个SPA喝个抠菲,哎呀呀。这似乎不太符合丧心病狂小组气质。
5、 当然,以上几种都包含着一个隐隐约约没羞没臊的期待,也许娃在这一方面有天赋呢,不试试怎么知道。嗯,作为个体来说,一切皆有可能,但同时,也站在群体宏观来看,有个概率问题是吧。
所以呢,从中发现一两个娃的特长所在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个特长如何发现赶脚很神秘,我也没想明白。氮素,这里很容易入坑,一是自我暗示,怎么觉得自家的娃什么学什么都有天赋呢。二是试课时候的的机构老师和营销人员的双簧,总是把“咱家孩子”夸成一枝花,真的特别好,特别有感觉,云云。
嗯,陶醉片刻罢了,不要当真,也不一定不真,一切走着瞧吧。
所以,选课时候呢,心态要摆正,孩子有天赋咱开心,没天赋咱也开心,孩子学了点技(花)能(招),老母亲舒缓了疲惫的身心,关键咱花了钱,得买开心是吧。
也会有些老母亲担心选的不全,选的不好,耽误了自家的天赋。我个人觉得大可不必,第一还是考虑概率问题,第二,在现今社会,信息发达,能接受义务教育,真正的天赋很难被埋没——至少我从没有过这种担心。
最后,说说我家娃的选课吧。
昨天说过了,当时选课的最直接动机和心路历程:
从不想花钱——到——既然钱省不了何不买自己省心。
真选课的时候其实做了不少功课。当然大原则是离家近,不用家长跟着学(这一来暂时把钢琴排除了)。
最基本框架是一动一静吧,娃偏瘦弱,容易积食,所以选个运动项目是家里人心所向。最初瞄准的是跆拳道,主要原因是流行,步行可达范围内有两三家供选。然则失控的是,由于一些小细节问题,倔脾气的孩子坚决不试课,直到最后拂袖而去,我们追出去想要做思想工作的时候,孩子提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要求,要买个行李箱。干嘛呢?拖着行李箱离家出走。好吧,认输。
跆拳道失败。后来选了篮球,这是目前感觉非常明智的选择,有时间会再写。虽然课程价位是跆拳道的将近3倍,且要舟车劳顿。
所谓静,当时选择了乐高积木搭建,这个在考察过程中也算是贵价项目,恰好设在商场的一个机构在小区一墙之隔的小区开了分校,租金少,价格也便宜了不少,而且作为元老级学员,又给了很多优惠,合适的,一直上着呢。周末上午,一般是孩爹电动车载过去上课,然后彼此开启自由自在的个人空间,到点娃爹接回,我这边家里做做饭。总之,我太爱安静的周末了,这个课,满意的。
尝到孩子上课以后的甜头,又报了个棋类班,这属于冲动消费吧,算是搞活动提前占位了,试课以后老师说大人要跟上,所以推迟了一年,其实是两个人都还没做好思想准备陪学。还没开课,而我也隐约有些排斥,待观察。
其他,幼儿园延时课学了一个学期舞蹈和美术,后来娃说舞蹈必须站着,美术可以坐着,所以只保留了美术——至今,鉴于所处环境皆是文人骚客画家设计师,对美术的学习还算有一点认知:纯粹是打发时间花钱买清净。
其他,英语,幼儿园基本保证每天一节外教课和家庭启蒙(其实家庭启蒙这块算是走了弯路,这半年刚刚算是摸到了门路),自媒体上经验多如天星数不清,也许有机会我可以写写教训吧。
至于汉语和数学,说来眉头紧蹙,在我家这是两本难念的经。须改日,鼓足勇气心理建设完了再写一写。
理性客观,尽量不被贩卖焦虑,尽量不被收割智商税。花钱花的明白,或者更多时候我买的是心安,和自由自在的时光吧。
或者各取所需,但求自己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