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改名的故事
因为看了知乎上名叫“迎娣”的姑娘改名的故事(链接),就想说说我自己的名字问题。和重男轻女没有多大关系,只是也经历了几番曲折。(有很多是我自己作。)
我出生那年,我们村刚开始严格地执行计划生育,我妈在怀我的时候都没有想过我的出生会是什么大事,家中已经有了两个孩子,据说在我哥和我之间我妈还小产过两次,她是一个生育能力强大的女性,怀了孩子就生下来,也没有太复杂的想法。得知邻居家比我早出生几天的一个小孩要挨罚时,她是怎么想的,我不得而知。总之,我出生之后,村里面来通知我们家要交罚款,金额2900元,这是80年代初,将近三千块钱,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真是天文数字。我妈气得要命,说要给我起名叫“老罚”,来纪念这笔罚款。
上面改名的故事里,那个姑娘数次提到了周围家人的态度,爷爷给她起名字叫迎娣,但奶奶爸爸妈妈都没有表示反对,这种态度的确让人很憋屈。而我则比较幸运,有人站出来反对我妈提出的名字。我的一个堂哥,当时正在读高中,年轻气盛,又自负读到高中学问很高了,他很明确地顶了我妈,说好好的小姑娘叫老罚,长大了得多丢脸,老婶你越是嫌弃她,我们越要宝贝她,于是,堂哥说要给我取名叫爱爱。我爸应该是也嫌“老罚”难听的,所以,我就真的叫了爱爱。
顺便说一句,2900的罚款并没有交齐。我们家就没有什么积蓄,所以直接交钱根本不可能。那几年村里的生产队分家还没有分干净,村里又在办什么新兴的集体工厂做副业,所以每年分些粮食或者钱,我们家的分成都被直接扣掉去抵罚款。据说最后总共扣了1400块钱和几年的粮食。
爱爱这个名字,按照方言读成nai nai,有时候家里人也会叫我爱子或二爱(请把爱都读成nai),二是排行,把我哥给抛开了,只算了我姐和我。
爱爱是小名,就这么叫着,等到了上学时候,突然间发现需要起个大名。大名是我姐给我起的,我姐比我大7岁,我上育红班时她上六年级,已经是我们家五口人里认字最多的了。名字起得很没技术含量,她叫秀艳,于是就让我叫秀丽。但等到我自己认识了几个字,就觉得丽字很俗气,我翻着字典,发现发音是丽的字很多啊,所以我就不停地给自己换名,莉,俐,笠,栎,俪,我都用过,秀字也改成过绣和琇,我每换一次作业本,就会改一次名字,那时候村里学校管理非常宽松,还没有什么严格的学籍档案,所以老师也不管。后来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就慢慢地固定下来写成“秀莉”了。
而且,那个时候我不知道自己的小名背后的故事,但我还挺喜欢自己的小名的,只是因为方言发音是nai,所以我会写字之后自己写起来写过耐耐,写过奈奈,后来得知其实该是ai,我还写过艾艾,都觉得挺酷的。一直到后来,我上学成绩一直很好,大人们觉得很长脸,才讲起来我小时候差点被叫“老罚”的故事,都跟我妈说,你看幸亏没叫“老罚”吧,上学这么厉害,怎么能叫老罚呢,将来肯定有出息,能让你把罚款赚回来。
到了初三的时候,学校让填一堆表,说要办学籍档案。老师强调说,需要和户口上的名字一致。我这时候才知道原来还有户口本这种东西。然后我惊讶地发现,户口本上我的名字是叫“宝英”的。
前面说我姐和我排行不算我哥,其实我们家一向男女有别。按照家谱的辈分,我们这一代人,男孩名字都要带个宝字,女孩都要带个秀字,男女有别。不过这个是理论上的,长辈对男孩的名字要求比较严格,女孩的名字就起得很随便——由我的名字是我姐起的就可见一斑,这个随便,其实最大的表现是,有几个女孩名字都没有叫秀X,而是叫了宝X。我姐,虽然平时叫秀艳,但其实她户口本上的名字是宝艳。而我叫宝英,据说是我爸给我上户口时才想起来我还没有大名,现场随便起的,且不是他起的,因为他不怎么认字,是村干部建议的。你家大闺女叫宝艳啊,小闺女就叫宝英吧。大体经过如此。
于是,就这样,理论上我该在学籍表填上“宝英”。但年幼的我故作清高又无知,依然觉得“英”是个很俗气的字,于是我在学籍表上填的是“宝莺”,同时自己偷偷改了户口本。那时候的户口本信息都是手填的,所以,英改成莺,虽然有些痕迹,但也不算多突兀。我以为户口本就是唯一的文件,改了户口本就没有问题了。
之后呢,老师就要求我所有表都填宝莺,且开始在班上叫我这个名字,让我自己平时也使用,以防将来考试的时候写错。但同学们还是叫我秀莉,因为大家都习惯了。
按说,之后我可能就需要在宝莺和宝英的问题上面对很多障碍了,然而,事情峰回路转。
有一天我妈跟我说,今天村里说要给换户口本,登记信息,我就顺便让人家给你把名改成现在叫的了。我问她你改的哪个?她说秀莉啊。我跟她说学校填了一堆表,都按原来户口本上的名填的。我妈听后心里发毛,说要不明天再去问问,能不能就不改了?结果第二天去问,村里说资料已经交到镇上了。过了些日子,户口本发了下来,上面的信息都变成了机器打印的了。明明白白,我的名字是“秀丽”。我妈也识字不多,她没想过一个li还有许多不同的字。
碰巧这时,学校里组织我们年级的学生统一办身份证,又要采集信息。我想了想,就去跟班主任说,我就要叫秀莉,不要叫宝莺。班主任非常生气,连训带劝地跟我聊了一会儿,直到听我说我家里已经改了户口本,无奈地拿出一摞表格,让我重填。身份证信息登记,理论上该按照户口本写,但我固执地也写了秀莉。至于它和户口本的差别,我当时思考的是怎么自己再改一下户口本。我仔细研究了当时的户口本,在信息页的背面是信息更改记录,我想自己填这些信息可不可以,有一栏需要民警签名,我已经开始练习模仿前面信息页上的民警签名。等到身份证下来,上面我的名字真的就是秀莉,我觉得可开心了。
不过,诡异的是,身份证上的生日并不是我自己填的那一个,也就是说,和我户口本上的不一样。我问班主任这该怎么办,他让我自己去派出所户籍科问问。我觉得正好我可以去问改名的事情。派出所距离我们学校两百米远,所以这事儿倒也不算难为我一个孩子。第二天,我带了户口本和身份证来学校,逃掉了一节课,跑去了派出所。
户籍科的民警对我非常友善,并没有因为我是个孩子就不搭理我不给我办理。我把情况跟他说明之后,他说给我查查。然后他钻到了隔壁存档案的屋子,拿了好几捆资料出来。那些资料里面有原始的户口档案,有之前在村里采集的新信息,有从我们学校采集来的信息,然后他又看了看我带去的身份证和户口本,跟我确认我确定要叫身份证上的名字吗?我说是,他说好,那替我们家改户口本。我猜测他之所以这么干脆,是因为我已经办好了身份证,改户口信息比重办身份证要容易。
至于生日问题,他说那是因为之前两代户口本上我的生日都写错了,户籍最原始的档案里面我就是身份证上那个日期,他们办身份证时查了最原始的档案。我虽然疑惑,但决定认了,身份证上哪天生的无所谓吧,我妈哪天给我吃面条我就是哪天生日。
民警叔叔就劈里啪啦地一通操作,把我家的户口本塞到他的打印机里,给我打印了一张新的户口信息页,又给我原来的信息页盖了一个作废的大章。我的名字就这样官方地确定了下来,秀莉。
然后,我回到学校,跟班主任汇报生日问题,他又无奈地拿出了一摞表格,让我重新再填一遍,因为之前填表的生日是按照户口本上的写的,现在改了,之前的表只能再次作废。
后来我查了万年历才发现,最初户口本上的生日写的是农历生日(家里人每次给我过生日也是过农历),而户籍档案的原始资料是阳历的。也是经此一事我才知道,原来档案是这么复杂的事情,在某个隐秘的角落藏着关于你的信息,比你自己知道的都要正确。
我的名字能经历这么多波折,其实全要感谢当时村镇中的各项档案制度都不完备,各种资料都没有电子化信息化,登记信息时不认真,制作档案时审核也不严谨,改起来随心所欲。现在是不能想象这样的故事了。尤其是不能想象一个未成年人跑去派出所自己改信息。另外还要感谢我妈的贴心(虽然没给一次改对),以及我自己的坚持。像我这样平时的惯用名和户口本上的名字不一致的,其实有很多,但像我这样宁可去改户口本的名字的,除我之外我并没有听说。我的好几个同学升入高中后都彻底改叫了户口本上的名字。如果要在结尾说点心灵鸡汤的话,那就是:坚持有用。
PS,说来尴尬的是,我现在跟人家说名字,都需要强调一下是茉莉花的莉,不是美丽的丽,尽管如此,还是很多人会用错,之前公司同事做的表格里我的名字经常都是秀丽。这个,我已经非常淡定了,只能算是我年幼时故作清高带来的恶果吧。虽然清高的结果,莉,也是一个很普通的字。
Jasmine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有些人是飞走的气球 (9人喜欢)
- 问了一下Deepseek关于“礼貌”的问题 (2人喜欢)
- 过年(一) (1人喜欢)
- 第三次去南京(依然没去过什么地方)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