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现象Michelangelo phenomenon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他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其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有《大卫》、《摩西》、《哀悼基督》、《被缚的奴隶》、《垂死的奴隶》等,带有很强的戏剧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米开朗基罗坚信,在被雕塑家雕刻之前,石头中便已经孕育了独特的艺术作品,而雕刻家的职责只是释放这块石头中艺术的“灵魂”。
米开朗基罗对雕像的看法极大的鼓舞了研究亲密关系的专家: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和行为,可能让我们更加接近我们想要成为的人---和他(她)在一起我成为了我最好的自己。
The Arc of Love: How Our Romantic Lives Change Over Time一书的作者以色列海法大学的教授Aaron Ben-Ze'ev认为,“正如米开朗基罗把他的雕塑过程看作是发挥石材的潜力,将他们塑造成理想中的样子。”Ben-Ze'ev教授说,“亲密的伴侣互相雕刻,使每个人更接近理想的自己,从而使彼此的最好一面显现出来。”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