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 《提问》读书笔记
《态度》

苏联文豪高尔基: 给总比拿快乐的多!
决策时格局要大(格局:能否看到大机会,能否做一件影响范围更大,影响力更大的事);做事时境界要高(境界:人能看的多高多远,看透多少层);
读书,是你以后能真正的立足于社会的资本,是你未来能成为有用之人的底气。
准备的通常比别人更充足,外界看来,你才拥有些好运气。
在美国衡量精英的标准不是钱和学历,而是影响力。对于温饱不是问题的人来说,在年轻的时候能够懂得把钱看淡一些,是有必要的。
《提问》
清代文学家刘开在《问说》中说: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同理心(empathy), 其中 “em” 就是进入(in or into)的意思, 有进入别人的世界之意。“pathy” 指情感和知觉,即进入别人的情感和知觉世界。同理心的真正意义是既同情又理解。
“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不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 反问句是疑问句,却是一种“无疑而问”,实际上说话者实在强调某个确定的答案,也就是明知故问。这类句式常以“难道”“怎么”等词连接,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其目的是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所以反问句往往是表达强烈情绪或者意见的提问方式,它比陈述句更有力量。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