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肩缝连袖的宽敞旗袍裁剪—领口与肩线
是1930年左右普通穿用的。书籍为《中国服装制作全书》杨成贵著。
书中本款旗袍共有四页内容,写这个日记是对其中我裁剪时确认的细节进行补充。
书影如图:


款式同一件1940s的旗袍:
vintage 1940s dress | 40s floral silk cheongsam dress



此件旗袍没有用盘扣装饰,应是暗扣,用的是细绲边。比较传统的做法。
怎么写没有想好,看笔记的话我觉得我还是记录一下我的疑问和我最后的解答吧。主要为结构方面。
1,肩线变化,肩线更改第一层面料折叠了三次,更改了三次。第二层面料更改了两次。以四层面料记。上面两层为前片,下面两层为后片。
1)小襟剪之前:剪前更改中线位置,第一层和第四层往布边移动1-1.5cm。上层肩线浮出1.5cm。
2)小襟剪之后:剪完,第一层肩线和第二层交叠。此时第二层面料在领口处交叠1cm,上层小襟往下覆盖,肩线更改并宽裕出小襟交叠量。
3)胸省折叠后:第一层和第二层同时折叠带动肩线更改。
折叠时要注意折叠仔细了不然布料四处滑动或者折痕太多忘记折叠的是哪里了就会乱七八糟不清楚了。
2,领口处:剪小襟前将A(a)(b) 三处标记出来。其中A是一个口,四层布一起剪。
(a)剪一二两层。剪完第二层交叠1cm贴合。原文中“一公分是需加在人中的分量”我没有看懂。我个人理解此处交叠1cm就会将此处小襟往下多拉1cm,肩线多往下0.5cm。
(b)只剪第一层。此处剪完往下往中心线拉。超0.6cm遮住前中线为缝份用。往下拉为小襟的交叠量需要2cm,此处其他处借来的量并不够所以需要往下拉盖住下面缝份。
3,小襟布。裁剪并没有胸省,它是在胸部省道折叠后覆盖其上裁剪的,同时用浆糊粘上的。
4,裁剪时胸部较大者胸部折叠示意很清楚,不过我没有这样裁剪过所以并不清楚做出来效果如何。
另:本书在量体体型观察和针对不同体型的解决办法上非常的实用。本日记只讲裁剪上的一些收获。其它的下次再记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