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与现实的关系
一棵树 说:2020-07-14 23:17:02
小说作者在小说里历数各种作家,创作如何辛苦,如何巧思,在我看来就跟相声演员说自己的痛苦、脱口秀作者说自己创作理念一样,是种非常自恋、非常偷懒,也非常不专业的行为,谁特么要知道啊,我是看小说,看故事,听相声、听脱口秀,不是来听你们创作谈的啊大哥们!行不行啊大哥!最后连西藏和318公路都写上了,安妮宝贝写墨脱那都多少年前的事儿了哥!能不能行了啊烦死了。
https://www.douban.com/people/1299702/status/3028997615/
.
缘起见上。这位朋友发了广播,指出路内作品的不足。路内在下方留言回怼了。
.
作品写完,读者能不能提出批评?显然是可以的。
得到读者批评后,作者可不可以有所反馈?显然也可以。
那作者如果在回复时态度很差,是不是有问题?当然是有问题。
那读者如果得到作者回复后,觉得一切反对他/她说辞的人都不对,是不是也有问题?当然也有问题。
.
所以,我的观点很清楚:
这位读者提出批评意见是可以的但批评得很不专业,路内回复也是可以的但态度很差。
.
到这里,你说我支持谁?我当然支持这位读者。
批评得不专业不是错,个体批评当然有盲点,允许在没有读懂作者某些意图的情况下发表意见。尤其是作品还很长的情况下。
模糊,原本就是文学作品的特质之一。
.
那么回到具体内容上呢?
这位读者所说的肯定是站不住脚的,相声演员、脱口秀演员讲痛苦讲理念怎么啦,《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不就是吗,豆瓣9.4分,想必大家也都不瞎。
我觉得这位朋友,痛快承认自己被作者恶劣的语气回复很伤心,或不要自诩专业(真的很不专业),一再说自己是“学文学评论的”(是什么意思?),或什么“我是看小说,看故事”“先锋小说几十年前就玩过了”……
一切就很好了。道理不在你这儿吗?
路内的态度有问题,不是明摆着的吗?
.
可一定要卷进“专业”这词里做什么呢,一定要拉黑这个拉黑那个做什么呢,你的行为不更窄吗?不是与路内一样吗?(鉴于我也被拉黑了,我要将程度提升为“比路内更过分”。)
.
作者是人,是有情绪的;
读者是人,是有情绪的;
想参与讨论的人是人,也是有情绪的。
要是都抓住一些错误的立场不放,爱立场胜过爱道理,一切就不会停止,且无意义。
.
先锋小说几十年前就写过的东西,现在不能写了?先锋小说的意义是什么?
想必你没读过罗伯-格里耶《为了一种新小说》。
先锋小说原本的意义不就在于被后世吸收吗?
按这个话说,非先锋的,故事化的小说,更是前人几十年前上百年前玩过了,可不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嘛。
.
再说“在小说中讨论小说”的意义:
小说是人造品,而多数小说想让小说不那么像人造品,即让小说成为一个浑然天成的“故事”。在小说中讨论小说,目的在于让人想起小说是人造品这个事实。
换言之:
揭示小说和现实的关系,告诉读者,小说是现实中生出来的,不是凭空来的。
.
那么好,到底正视“小说=人造品”这个事实更“伪文青”,还是强行要求“小说=浑然天成的故事”更伪文青?
以及,认定前者“不专业”这个行为。以上三者“伪文青”的程度是?
.
最后说一下,不管是买过多年的书也好,还是“我觉得你不专业所以你就不专业”这个逻辑也好,都是商品逻辑。
我想要一个冰箱,买回来发现不但是冰箱,还是微波炉。我很生气。
这是商品逻辑。
但文学,真的就既是冰箱又是微波炉。
如果get不到这个,真的不能叫专业。
.
最后的最后,可以看出这位读者真的不喜欢小说和现实产生关系,否则也不会那么伤心了。
可惜的是,小说永远和现实有关。
希望你在你理想的文学世界过得好,也欢迎你回到(也许残酷的)现实。
.
(以上,我都是在谈“更好”,但如果会牺牲“真”,那我仍选择现在的“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