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成都女孩坠楼事件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昨天晚上打开微博看到热搜榜第一的是成都14岁女孩子因疑遭强奸致孕,堕胎后坠楼的消息,看完母亲发声的视频,我第一反应就是愤怒,鲍毓明事件还没有结束,为什么此类的事件频频突发?
我按照时间线将视频内容梳理如下:
2019年9月
邱某给女孩发视频恐吓女孩,并给了钱让女孩儿发裸体照片给他
随后以将视频发给父母、亲戚、朋友、同学为威胁要求女孩一同出去玩
在此期间,母亲称女儿一直受到邱某威胁也不敢和父母说,母亲从女儿手机上发现聊天记录,母亲通过聊天方式辱骂对方,邱某将女孩拉黑
2020年1月
邱某再次找上女孩,并要求女孩将自己同班女同学介绍给他
母亲主动加邱某微信,告知他是违法,并以为邱某不会再次骚扰女孩
2020年2月3日
母亲发现女孩怀孕3个多月接近4个月
堕胎后,医院诊断女孩患上重度抑郁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读关键信息
1、给钱就能让女孩发裸体照片
2、女孩多次受到威胁,但不敢和父母说。
3、母亲得知情况后仅仅只是辱骂男子,并没有采取更适当的措施保护女孩。
4、从9月份直到2月3日母亲才发现女孩怀孕,在1月之前母亲已经知晓自己的女儿受到威胁,在这期间如果母亲与孩子有效沟通,应该会知道孩子和男子有过性行为,或提前让孩子去进行孕检。(怀孕一般3个月后开始有明显的肚子变大的现象)
5、从这件事的发生到发现女孩儿怀孕,中间有半年的时间可以在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阻止事情的发生,为什么持续长达半年之久。
从这以上几个关键点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也是教育的缺失。
01
性教育的缺失问题
性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应当从小就开始。很多父母认为:“这么点的孩子,我怎么跟她讲性教育啊”。在谈性教育的时候,父母要明白如何理解性的含义。社会上的确有一些性教育就是讲生殖、避孕等知识。
但是性教育不等于生殖教育。
我们从小就要让孩子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
至少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告诉他“背心裤衩盖住的地方不能让人碰。”如果有人要你脱裤子,或者触摸这些地方,你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这是我们的小秘密。

很多时候对幼童或少女的性侵害都是在孩子不太懂性的时候。
给钱就发裸照的这件事情上,就足以说明女孩子的身体保护意识很薄弱。
不要以为孩子长大了,就什么都懂了。
我们不能把无知当纯洁
02
孩子为什么受到威胁却不敢告诉家长,家不应该是孩子的避风港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们现在有很多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有很多性侵的受害者都不愿意把自己受到的伤害告诉父母呢?
然后我向我曾经有过类似经历的同学去求解,她的故事解答了我的疑惑。
她初一的时候会经常去学校附近的铁路玩,某一天突然遇见一个怪大叔,然后大叔抱着她并让她去触摸自己的阴茎,她完全没有办法挣脱一个成年男人的束缚,在大叔开始解拉链的时候,她趁机跑掉了。
我问她什么感觉
她说很害怕,同时又有一点好奇,有一点模模糊糊的意识,于是从此没有再去过铁路。

后来高中暑假,她在一个餐馆打暑假工,晚上餐馆要关门了,厨师长提出来要她跟他一起走侧门出去,这时她感到害怕并拒绝了厨师长,但厨师长强行要求,幸好有另外一个人出现,才得以解脱。长大以后她还在大街上看见过那个厨师长,因心有余悸,于是绕很远的路走了。
上大学期间,有一次坐火车回家,她跟他都坐在公共区域。慢慢的她感觉到他在慢慢靠近,她挪一步他挪一步,后来感觉到他边靠近边脱裤子,然后她下意识的给她当时的男朋友打了一个电话,然后借口快速走开了,后来她才知道,原来在火车站看见的那个男的行为叫“露阴癖”。

我问她你发生的这些事情你告诉过你的爸爸妈妈吗?
她说没有,我问她为什么不告诉自己的父母,她说,初一的时候,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经常打麻将,她不知道怎么开口来讲这件事情,如果她当时说了,她认为他妈妈会责怪她为什么要跑去铁路边玩。如果高中的那件事情和爸爸妈妈说了他们会责怪她没事去打什么暑假工。她说他和她爸爸妈妈的关系很好,平常像朋友,但是这件事就是说不出口。
我问她:“如果小时候爸爸妈妈要是教过你遇见这种事情怎么保护自己,你会和他们说吗?”
她说:“那肯定会。”
我们以为孩子长大了会自己知道,可是父母羞于启齿,孩子遇到这类危险或威胁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就造成了在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父母不能第一时间站在他们的身后保护他们。
在同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就能遇见到这么多次的性侵害。

这种侵害发生的前提是:侵害者对被侵害者具有某种自然的或社会性的优势,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年龄优势,男性对女性的体力优势,还有雇主对雇员等从属关系的社会地位优势等。
所以,个人遇见性侵害的概率是很高的。
除了女孩子面临社会会遭受到性侵害,其实男孩子也会受到这样的威胁。
性侵害这种行为有一个特点,就是这种伤害等你知道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只能预防,预防的关键就是我们父母要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孩子的性教育亟待补课。

作为家长,我们既要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也要教会自己的孩子如何去尊重和不侵犯他人,这件事情无关于性别,是作为人的基本素养。希望这样的社会事件会越来越少,甚至有一天不再发生。
THE END
作者:“33”
热爱生活,爱小孩,致力于科普科学育儿知识,愿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参考资料:
【1】《性侵害的心理问题及防害建议》李玫瑾论文
【2】《幽微的人性》李玫瑾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没有笨小孩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MYBXH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