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贸易保护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劳动分工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更多的财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参与世界分工。
一、贸易全球化促进制度同质化
一个国家的财富取决于配置资源的能力。参与世界经济分工,低成本人力资源和亟待开发的市场,构成了中国的比较优势。以出口贸易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战略在后起国家中广泛存在,日本、亚洲四小龙无不如此。参与贸易获得的技术和外汇并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贸易全球化促进制度同质化,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承认私有产权,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成就了中国40年的经济发展奇迹。
建国初期,实行以全民公有制的计划经济制度,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全国共生产粮食1700亿公斤,比1958年的2000亿公斤减少了300亿公斤;1960年粮食产量进一步下降到1435亿公斤,甚至低于1951年的1437公。1960年,全国城乡人均粮食消费量从1957年的203公斤下降到163.5公斤,下降了19.5%;其中农村的人均消费量下降了23.4%。植物油的平均消费量由1957年的2.4公斤下降为1.85公斤,下降了23%,其中城市的人均消费量下降了31%。猪肉的平均消费量由1957年的5.1公斤下降为1960年的1.65公斤,下降了70%,其中城市人均消费量下降了78%,这样,农业就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受伤害最深的部门,农村的严酷景况促使重提包产到户。(出自《中国经济改革进程》,吴敬琏)
1978年,安徽省遇到百年特大干旱,省政府开始推行“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成燎原之势。“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就是自己的”,承认劳动人民的生产成果为自己所有,激励了广大劳动人民发展生产,鼓励人们对农业生产进行投资。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为我国的对外贸易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开始出现了中产阶级,这时产权保护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个人资产就是能在未来产生现金流的有形或无形的载体,而产权保护,更多的就是对产生现金流权利的保护。自己花钱买的房子,无论是出租,还是增值后的卖出,都不会再出现随意剥夺的现象,有恒产者有恒心,个人财产不再会被轻易剥夺,激发了人们创造财富,鼓励创业和投资。

但是早期的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制度障碍限制了生产力的提高,导致交易成本太高,我们的劳动没有用在生产上,甚至用在了抵消别人劳动成果的努力上。行政管制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管制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早期成立一个公司需要盖50个章,耗费半年时间才能开业迎客。2014年,《公司法》重新修订,放宽了最低注册资本要求,简化了公司的注册程序。
到如今,深化行政审批事项改革,降低社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目前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已经从2013年的1692项减少到目前的632项。参与世界贸易,优化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使我国的各项制度趋同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降低了参与世界贸易的交易成本,提高了我国各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世界贸易需要维护
但自由贸易在一个社会的政治层面很难维持长久,因为一般人很难看到自由贸易的好处(资源配置,自由竞争),但却很容易看到贸易保护的好处,比如表面上留得住的就业机会,市场占有等等。
“大萧条”期间,世界各主要经济国家为维护自己的短期经济利益,纷纷提高关税,将他国的产品排斥在本国市场之外,英国更是将世界各国产品排斥于自己的广大殖民地市场。于是,法西斯国家为获得足够的出口市场,以武力的极端方式为本国生产的过量商品获取市场。以武力维持世界贸易在二战中的惨重代价让各国警醒。二战后,美国曾经暗合苏联,逼迫英法等国,放弃自己的殖民地体系,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辅以美国的强大军力为支撑,共同维护战后世界贸易体系稳定。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2008年索马里海盗极其嚣张,严重威胁了世界石油通道和贸易通道的安全,在联合国的授权下,美国组织了西方各国的海军定期巡逻,我国也定期派出军舰参与护航,共同维护世界的贸易安全。世界经济的国际秩序有赖于美国的维持,而我国在出口贸易上的军事投入几乎为零,亦得益于美国军力维持下的世界贸易体系。改革开放前,发达国家建立的世界经济秩序降低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交易成本。
很多人深以美国的军事霸权为祸害,但我们的反对敌不过美国的国家利益。而且美国的军事霸权亦有其国际法理依据,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残忍杀害犹太人,同盟国击败德国,解救了大量的犹太人。以此为基础,各国投票成立联合国亦承认一定条件下,可以干预他国内政,这是美国出兵他国的法理依据。同样的,萨达姆治下的伊拉克政权,曾经残忍屠杀库尔德人,包括使用化学武器,仅这一条战争罪行,就足以令大多数联合国的成员国赞同出兵伊拉克,海湾战争并不仅仅是为了石油利益。

同时,强大的军事力量也阻止了苏联的计划经济对世界贸易的破坏。西方国家千方百计阻止苏联扩张的本质在于,以苏联的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经济严重侵犯了私有产权,而西方国家私人拥有的财富最多,在苏联的扩张下,受伤害最严重的也肯定是西方国家。特别是苏联对于反抗者的手段极其残忍,1933年,盛产粮食的乌克兰,在反抗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乌克兰人民被污蔑破坏苏联政权,被收走所有的粮食物资,导致大饥荒,根据披露的档案,估计饿死1000万人。
纵观历史,世界贸易体系在早期亦需要一定的军事力量的维持。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早期,曾建立一支包括23万人的海陆军事力量。工业革命后,机器化大生产下的棉纺产品超过了英国1000万人口的总需求,为获取原料来源与出口市场,英国开始拓展对外贸易,但是面对不同国家的不同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情况,英国为维护其经济利益,不得不保持一只规模世界第一的海军。

三、我们的态度
时至今日,仍有人在高呼中国应该挑战美国维持下的世界经济体系,这种人不是蠢就是坏。我国是世界工厂,世界工厂需要市场,国家决策层面一再坚持维护世界多边贸易体系,但是总有人觉得我们应该得罪我们的出口对象,就像一个企业,企业家一直在维护客户,可是底下的员工却在拼命得罪客户。
挑战一个现存的秩序,首先需要的是提出一个更好的秩序框架和相应的军事实力保证。一艘10万吨级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全寿命周期成本是60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整支航母舰队的其他护航舰艇的成本,600亿美元,用来多建2100公里的高铁对于老百姓来讲不是更好吗。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疫情当下,稳定就业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外贸涉及的就业人口更是达到2.2亿,被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情绪绑架,要求去对抗中国最大的贸易市场,对于解决当下问题是毫无建设性可言。
5月15日,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在其康有利电商平台启动发布会上谈及保就业问题时表示,“要解决就业问题,应该限制农产品进口,让农民工能够回家去种田,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我想这样可以减轻城市里的就业压力。”为提高农民收入的必然出路只能是让更多的农民进城,而剩余的农民享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入,道理很简单,民众对粮食的需求不会因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长,你有钱了不会一天吃6顿。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着急说话,但是每个人都没有把事情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