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与骑象人(摘抄)
人的心理一半像野象,一半是理性的骑象人。两个分裂的部分,使得人们常常限于理性和非理性的思想战争。
我们每天都在进行道德判断,对某人某事进行评价,判别对错和好坏。
幸福其实来自对人生的投入,而不是与之脱离。幸福不是一种假设,而是真实存在的。
佛学禅宗以“狂象”,“醉象”比喻妄心:莎士比亚以“骑者”,“骑士”比喻有意识的理智。
弗洛伊德: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事情是爱情和工作。
托尔斯泰:只要一个人知道如何工作,如何爱人,就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大象和骑象人的协调,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对万事万物(包括幸福,人生,爱,工作,金钱等)的认识与感受,影响我们去体验和判断。
海特认为,道德判断主要由直觉引发,理性加工随后为之辩护。道德判断中人的感性像条狗,而理性则像狗尾,随之而动。理性更多是听从感性的支配。
孔子和耶稣都强调互惠的力量,而孟子和莎士比亚则着重刻画情感的力量,以此激励我们的思考与道德。
幸福与收入之间的相关性,比我们过去认为的重要,收入的绝对水平也许不是非常重要,但声望以及其他人的尊重却很重要,因此成功对幸福感很重要,无论它是否带来财富。财富本身存在多种相互矛盾的效应;它有时会破坏人际关系,而通过辛勤劳动获得财富的人(相对中彩票),更能获得周围人的尊重,由此带来更多的幸福感(正如强烈资本主义政策的专家亚瑟 布鲁克斯在他的著作《国民幸福总值》中所写)。
浪漫爱情的基础更多的是有关亲子依恋的古老心理学。
阿根廷小说家豪尔赫 路易斯 博尔赫斯在《巴别塔图书馆》中描写的那样:一座广大无边的图书馆里藏着一本书,这本书解释了这座图书馆存在原因和使用须知,然而图书管理员却怀疑自己永远无法从一堆无意义的书中找到这本书。
书籍越多,阅读品质反而越低,我们很有可能已经看过一些有价值的观念,如果用心体会并且用于生活之中,或许我们的人生早已改变。
人是通过心理滤除来看这个世界的,所以我们会出现某些情绪,也会对某些事件有反应,且出现某些心理疾病。
莎士比亚:事情没有好坏,都是人的思想作祟。
人类的心理分为若干部分,有时还会彼此冲突,一部分就像骑在大象背上的骑象人,能进行自觉的,推理性的思考,但是无法完全控制大象的行为。
佛陀: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
互惠是与人相处的最重要的准则,人天生的道德虚伪,这就是为什么人很难忠实地遵照为人准则行事的原因。
幸福不只是来自于人的内心,也来自于外在。
创伤后成长告诉我们,人会在何时,又为何能从逆境中成长,以及在事件发生后要如何面对创伤。
人的存在有一种精神层面的垂直的维度。(神性)
智慧充斥在我们生活之中,但是除非我们花时间去了解,质问和改进,把它与自己的生活联结起来,否则我们仍然无法获得智慧。
人类需要用比喻来思考,我们对新事物或复杂事物的理解,借助于已知事物与前者间的关联。
柏拉图认为人类的某些情绪及热情是好的(荣誉感),可以将自我导向正途。有些情绪却是有害的(欲望和贪念)。
弗洛伊德指出人格分为三个部分:自我(ego,即有意识,理性的自我),超我(supergeo即道德良心,有时会过于拘泥于社会规范)以及本我(id即享乐的欲望)。
马车夫(自我),马(本我,无意识),马车夫后座的父亲(超我,说教鞭策)。
弗洛伊德认为,精神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强化自我,让自我能更好的控制本我,并摆脱超我的束缚。
把心理比喻成汽车驾驶,或是驱动电脑的程序。
社会心理学家们创造出“信息加工理论”,用来解释所有从偏见到友谊等等人类生活形态,经济学家创造出“理性选择模式”,用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原因。
社会学主张:人类是理性个体,会利用手边所能掌握的信息及资源,恰当地设定目标并达成。
对人的心理划分有四种方式,分别是心灵和身体,左脑和右脑,理性和感性,控制化和自动化。而控制化和自动化,最符合骑象人和大象的比喻。
1.心灵和身体:
法国哲学家蒙田指出,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有它自己的情绪及主张。而某些生理反应是由自主神经系统引起。自主神经系统掌控我们身体的器官和腺体,完全自主,不受意志控制。肠--则反应出第二个脑的运作,肠由巨大的神经网络排列而成,包含一亿多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处理消化作用和从食物摄取营养的所有运算,肠脑拥有高度自主权,负责处理不需要头脑处理的运作。
人的腹部分为三个轮(chakras),对应结肠,肛门,性器官和肠。
2. 左脑和右脑:
外科医生乔伯根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
左半球接收来自右边的信息(右手,右脚和右耳的神经传导),专司语言处理及分析,也比较善于观察细微之处。右半球比较善于处理立体图形,包括立体图形-脸(普遍认为艺术家属于“右脑发达者”,而科学家属于“左脑发达者”)。
左脑的语言中枢为大脑的诠释模块,针对自我所做的一切做出评论,即使无从得知真正的原因和动机,左脑擅长编出各种解释,却不知道背后真正的原因。
大脑右半球似乎会跟左半球作对,形成异手综合症。
人的心理是由独立运作的部分联合组成。
3. 理性和感性
下丘脑(专司协调基本冲动及动机),海马(专司记忆),杏仁核(专司情绪学习和反应)。
边缘系统将大脑的其他部分包裹起来,形成边界。
神经组织沿着边缘系统延展,用来制造新的联结,用于思考,计划和决策--即让有机体摆脱只能针对眼前情况做出反应的命运,以便进行更复杂的运作。
额叶皮层的出现可以解释我们现在所体验的心里分歧(自我),帮助人性摆脱(本我)本能的控制,不被情欲和边缘系统的冲动所主宰。
边缘系统隐藏许多基本的动物本能,当人的额叶皮层受到伤害时,认对性欲和攻击行为会明显增强,因为额叶皮层是压抑或抑制冲动反应的要塞。
情绪隐身于边缘系统,并且由理性主导,额叶皮层让人类感情与情绪发展变得更丰富,前额叶皮层的下册第三部位被称为眼窝前额皮层(眼睛上方)。
人类的理性非常依赖复杂的情感,只有当充满情绪的大脑运作顺畅,理性才能得以运转。
4. 控制化和自动化
暗示效应,心理的某个部分会看到某些词,并设定出后续动作,而心理学家检测的就是这些后续动作。
约翰 巴奇的实验显示:大部分的心理历程都是自动发生,根本无须我们有意识地去注意或控制它,大部分的自动化处理过程均属完全无意识状态,尽管某些部分显示出自觉。
巴奇指出,和自动化处理过程相对的就是控制化处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