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文学档案(31)聊斋故事之细候 1 结缘
根据聊斋小说改编。青楼女子细候,与满生一见钟情。然而满生家徒四壁,只好远走他乡,后又遭人陷害。无奈之下,细候嫁给富商,生下一子。后来得知富商勾结他人陷害满生,一怒之下,竟杀死襁褓中的婴儿。堪称中国古代版的《苔丝》。
清代,某年某月某日。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
余杭县城内。
沉闷悠长的锣声,由远而近。
一队清兵举着“回避”“肃静”的牌子昂然前行。
在清兵的押送下,一位年轻女子头戴枷锁,缓缓走来。她就是细候。虽然未施脂粉,却依然风韵犹存,楚楚动人。只是神情十分冷漠。
街道两旁,围观的人们表情各异,有的鄙夷,有的木然,也有的不乏同情和怜悯。
历尽磨难的满生从小巷口跌跌撞撞地走来,他用力挤进人群,目光定定地看着走过的细候。
细候感觉到了,回过头来,俩人目光不期而遇。
满生充满悲愤内疚而又饱含深情的目光。
细候毅然转过头去,继续前行。满生的画外音,撕肝裂胆,石破天惊:“细候,细候!”
推出片名:细候
古运河边,春风徐徐,杨柳依依。
一棵大柳树下,细候与满生依依惜别。
满生:“时候已经不早,小姐请回吧。”
细候深情地望着他:“公子此去,山高水远,路途崎岖,还望公子多多保重,早去早回。”
满生微笑:“小姐尽管放心,只需三四月,我就能回来。”稍一停顿,又故意地:“万一我有个三长两短,就请小姐好自为之吧。”
“不!”细侯动情地:“哪怕公子去上三年五载,我也等你回来!”
满生被感动了。
细候从头上取下金钗,交给满生。
乌蓬船离岸远去。
细候手扶垂柳,极目远眺,不胜悲切。
满生回首眺望,挥了挥手饱含深情的目光。
夜晚,宁静的古运河。
一弯新月悬在天空,皎洁的月光洒向水面,波光粼粼。
船橹在水面划过,泛起阵阵涟漪,只听得“哗哗”作响。
满升盘腿坐在船头,一动不动地凝望着天水之间,发自内心的呼唤(画外音):“细候,细候!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虽然我们才刚刚分手,这千里之行,才刚刚始于足下,而我却早已归心似箭。细候,人间之事,竟是这般奇巧,谁曾料想,一枚从天而降的荔枝壳,会在我们之间结下那么多的恩恩怨怨......”
街道上,人声嘈杂。
满生闹中取静,手捧书本,一边缓缓走着,一边用心读书。
走到临街的阁楼下,一枚荔枝壳从天而降,正好落在满生的肩膀上。
满生站住,抬头向楼上窗口望去。
站在窗口的正是细候。
刹那间,俩人都愣住了——满生不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更想起了与她形象酷似的姐姐;而细候则为他的潇洒俊秀所迷住。
满生很快又恢复了镇定,兀自向前走去。
望着满生远去,细候不觉怅然。
满生正走着,有人在他肩上拍了一下:“满公子。”
满生站住,回头一看,原来是同乡林安。他微笑地:“是你呵,林兄。你吓我一跳。”
林安:“公子艳福不浅哪。”
“林兄见笑,我哪有什么艳福?”
林安深浅莫测地:“你不必瞒我。都在我的眼里。”回头朝那楼上一努嘴。
满生明白了:“原来你是说她呀。”
林安:“你可知道她是谁?”
“谁?”
“贾细候,余杭城里最有名的雏妓。”
满生走进一条小巷,林安紧随其后:“怎么样,满公子,有心去会上一面吗?”
满生站住,正色道:“你我都是知书达理之人,怎能与这种青楼女子为伍?”
林安不服气地:“哎,你别自命清高,只怕你还没这个本钱。”
满生不解地望着他。
林安:“你知道去她那儿过一夜,得多少两银子?”:伸出一双手:“这个数。”
满生惊奇地:“十两。”
“不过夜,也得五两。”
不请生望着林安,不无揶揄地:“你老兄腰缠万贯,为何不去一会?”
“唉!”林安叹了口气:“我想去,还高攀不上呢。”
满生不解地:“请问那又是为何缘故?”
“听说,人家身价颇高,品性也极高,须要才貌双全。若无公子这般才学,不请你吃闭门羹才怪呢。”
满生心有所动。
林安察言观色地:“公子若有此意,大哥愿解囊相助。怎么样?”
满生微笑着摇头。
夜晚,满生在烛光下读书。
渐渐地,他读不进去了,眼前浮现出细候的笑影和姐姐端庄的面容。
满生抬起头,揉了揉眼睛,又继续读书。
然而,细候与姐姐的倩影仍不断地交替着在他眼前浮现。
满生无可奈何地合上书本。
“满公子!”
满生闻声站了起来。
带有几分醉意的林安走了进来:“怎么还在用功?”
满生微笑道:“林兄今夜来访,不知有何见教?”
“走,跟我走。”
“去哪儿?”
“一个好去处。”林安说着,拉着满生就走。
欲知更多精彩,请关注我的豆列之“青春文学档案”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28015221/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