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时刻
梅琳达·盖茨 27个想法 ◆ 寻找被忽略的重点 >> 贫困与疾病总是相伴相随 ◆ 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 我想,大多数人一生中或许都经历过想对自己说“我放弃”的时刻。最终我们总会发现,“放弃”只是一种痛苦的迂回,通向更坚定的承诺。 ◆ 村村都有助产士 >> 我们开始花更多时间去理解人们的生活境况,很快,我们发现,无数阻碍穷人进步的障碍——和无数造成他们孤立无援的原因——都源自对女性的压制与剥夺。 >> 我们不愿看到自己变成什么样,就排斥什么样的人——我们还会无端地将自身不愿承认的特质加在某个群体头上,借排斥他们证明自己并非如此。这就是主流社会排斥某个种族、某些宗教的原因。 >> 挽救生命的第一步,是接纳每一个人。健康的社会没有局外人。这应当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 我们应该帮助被孤立的人赢回属于他们的权利,但这还远远不够——只有不再将任何人排除在外,我们才能赢得真正的胜利。 ◆ 第四章 让她们抬起头来 女孩教育 >> 要抵御一种憎恨你的文化,最有力的武器莫过于一个爱你的人。 ◆ 谁给了我这个权利? >> 。在许多情况下,人与人之所以无法相互理解,是因为缺乏同理心和共同的感受。如果你能体会他人的感受,那你就更能理解他们的想法,与对方相互谅解。在此基础上,你们就可以更进一步,本着坦诚、尊重的态度相互交流,而这种交流,正是成功伙伴关系的标志。进步就来源于此。 >> 未经探讨的传统会抑制道德进步。如果有人把某种传统强加于你,你却避而不谈,只是默默地遵从,那你就是在行使古人的意志。这让人看不到传统中的盲点,而道德盲点总是表现为排斥他人,无视他人的痛苦。 >> 近视只是一种视力缺陷,要论危害,它远远比不上思想上的鼠目寸光。 ◆ 第七章 正视性别偏见 务农的女性 最后还是要看老天吧 >农民的收成取决于五大要素:肥沃的土地、优质的种子、必备的农具、充足的时间和娴熟的技能。 ◆ 追溯性别歧视的源头 >> 将负担推卸给“他者”,是对决策者永恒的诱惑,正因如此,如果一个社会允许“他者”参与规则制定,而不是在一旁坐视别人决定自己的命运,那么这个社会就更有可能支持平等。 ◆ 营造自己的文化 >> 它意味着拒绝为融入而戴上假面具,意味着以自己的方式展示才能、彰显价值、表达观点,意味着捍卫自己的权利,始终维护自己的尊严。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 怎么回事? >> 只有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我们才能判断双方是否能力相当,而女性从未拥有过均等的机会。 >> 一旦把后天匮乏视作先天不足,人们就开始阻挠女性走上关键岗位,这反过来又加深了那种将性别不平等归结为生理原因的偏见。先天论最险恶的一点,就是它会蓄意阻碍女性发展,并推卸男性的责任,让他们无须检视自己的动机和行为。就这样,性别偏见“制造证据”,向人们展示偏见造成的结果,却把原因归结为生理构造不同。这更助长了一种女性不愿参与的文化。 ◆ 当男性制定规则 >> 如果一个群体、一个行业的人员结构如此单一,有许多人来自同一所学校,那么人们就会倾向于投资同一个圈子里的人,最终投资了一连串高度同质化的公司。 >> 性别与种族多样性是健康社会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某个族群排斥他人,独自决定社会应该追求什么、强调什么,那么这些决定只会反映这个族群的价值观、理念和盲点。 >> 。如果一个社会要实现男女平等,并宣称所有人无论种族、信仰,都享有同等的权利,那我们就必须让男性、女性和每个种族、每种信仰的人都参与制定法律。 >> 这是一个决定性的论据,揭示了我们需要多样性的原因:多样性是平等最好的保障。如果决策由某个单一群体把持,那么社会的负担与福利就得不到公平公正的分配,规则的制定者必然会攫取大部分利益,承担较少责任。不能参与其中,就会被人出卖,你的生命就只值二十锡克尔银币。每个群体的利益只能由自己捍卫,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发声。 >> 性别多样性不仅对女性有益,也对所有务实的人有益。 ◆ 需要,就说出来 >> 我意识到最好的自我,或许不该是修饰美化过的自我。最好的我,或许就是敢于坦承怀疑和焦虑、错误与失落的我。 >> ,像从前的帕特、如今的苏对我的引导那样,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想创造一种理想的工作环境,让每个人都展现自己最富人性、最真实的一面——我们都尊重彼此的小怪癖和小缺点,把浪费在“追求完美”上的精力转化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创造力。这样的文化氛围能卸下我们背负的沉重负担,提升每一个人。 ◆ 事业与家庭可以兼得 >> 要成就自己,我们必须一起站出来捍卫自己,向那种不肯满足我们的文化提出要求。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营造一种能兼顾每位工作者需求的文化。 ◆ 赋权的开端 >> 勇气最根本的含义,就是敢于暴露自己。而我认为最纯粹的自我暴露,就是直接提出自己的需求,尤其是别人不愿满足的需求。 ◆ 找到我们的声音 >> 当我深受伤害,当我身处痛苦,当我对加害者充满愤怒,但我始终知道,要化解这种感觉,唯一的办法就是接纳它。 >> 无论是在宗教界还是世俗世界。对抗拒最有力的回应,就是接纳,当然,接纳并不意味着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接纳,是指接受我们真实的痛苦。如果不去接纳,我们就只会设法释放痛苦,而这一旦成为我们行动背后的动机,我们就会打着正义的旗号,制造无尽的灾难。 ◆ 后记 >> 人类的终极理想不是平等,而是联结。平等的人也可能是孤立的,彼此之间没有任何情感纽带。孤立的平等毫无意义,而彼此联结的人,会感觉彼此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悲伤我也无法快乐,你失败我也不可能成功,你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这将消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让爱涌向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