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爱你
这是阿雅的故事,她是世界上最好的狗。
我们两个一起长大,不过阿雅长得比我快多了。我最爱把头靠在她暖暖的毛上,和她一起做梦。
哥哥和妹妹也很爱阿雅,但是,她是我的狗。
每天,我和阿雅都在一起玩。
阿雅喜欢追松鼠,也喜欢把妈妈的花园挖得一团糟。
有时候,她调皮捣蛋,家人会很生气,不过就算他们骂了阿雅,他们还是爱她的。
问题是,除了我,没有人告诉过阿雅他们爱她。
时间过得很快,我越长越高,阿雅却越来越圆。
阿雅一天天老了,她越来越爱睡觉,越来越不爱出去散步,我也越来越担心 !
我们带阿雅去看兽医,但是医生也帮不上忙。“ 阿雅只是老了。” 他说。
不久,阿雅没有办法爬楼梯了。
可是她一定得来我的房间睡。
我让阿雅睡在软软的枕头上。每晚在她临睡前,我都要跟她说:“ 我永远爱你。” 我知道她会懂的。
有一天早上我醒来,发现阿雅已经在夜里死掉了。
我们把阿雅埋在院子里,大家难过地抱在一起哭。
哥哥和妹妹都很爱阿雅,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告诉过她。
我也很伤心,不过想到每天晚上我都告诉她 “ 我永远爱你 ”,心里就觉得好过一些。
邻居要送一只小狗给我,我知道阿雅不会在意,但我还是说不要了。
我还把阿雅的篮子送给他,现在他比我更用得上那只篮子。
也许有一天,我还会有另一只狗、一只猫或一条金鱼。不论他是什么,每晚我都会跟他说:“ 我永远爱你。”
( 【 美 】 汉思·威尔罕 文 ;赵映雪 译 )
( 附录 )给爸爸妈妈的话
赵映雪
老、病、故去,一直是童书作者、读者、出版社都不想触碰的话题,尤其是幼儿的图画书。世上有那么多喜悦的感觉要孩子去体会,谁会想将痛苦的、沉重的话题那么早就让孩子去认识呢 ? 可是,周遭的际遇,偏偏就不是这样的。身旁的爷爷、奶奶,一天天在变老;突发的灾祸,不知哪天会将熟悉度亲人或朋友带走;还有那难以预料的病痛,更是谁都躲不过的。我们既然无法给孩子一个完美的世界,就该提早让孩子明白人生并非都是快乐的,让他们知道身边的人、物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教导他们纾解情怀、做好准备,等到不愉快的事真的来临时,他们才有勇气去接受与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
这个观念说来简单,可是当《我永远爱你》的作者汉思 . 威尔罕在1985年出版这一本与孩子讨论 “ 老 ” “ 逝去 ” 的图画书时,即使是在当时已经相当开放多元的美国,仍然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作者坚持认为这是一个必要的主题,他认为只要好好呈现这个主题,孩子们不但不会对此恐惧,还能因为他们了解了老、病、逝去而尽早走出悲伤,用更成熟的态度来面对世界。因此威尔罕用比平常更多的心思,创作出了《我永远爱你》。这本书画得真诚、温馨,教孩子以及时的爱来克服生命故去带来的分离与悲痛,已翻译成多国文字,广为世人接受。读过这本图画书的人都会同意,他们让幼儿接受老、病、故去的这个主题中,几乎是运用了最完美的方法。
《我永远爱你》的故事围绕着一个男孩和他的狗 — 阿雅展开,他与阿雅一起成长,男孩在与她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了接受与付出:他接受阿雅儿时的调皮捣蛋,也接受阿雅逐渐病、老的事实,在接受阿雅的同时,他不断付出自己的真情,努力让阿雅感受到他的爱。男孩每晚入睡前,总记得和阿雅说一句 “ 我永远爱你 ”。虽然不知道阿雅懂不懂,可是在阿雅走到生命尽头时,这一句话总却是男孩在伤心之余,心中最大的安慰。阿雅带着男孩的爱静静地去了,男孩也因为自己及时付出了爱,才能勇敢地接受阿雅的老与故去,才能勇敢地疗伤。
现代父母也许会发觉可以很容易和孩子说 “ 我爱你 ”、和孩子拥抱,却很难跟自己的父母说出同样的话,做出同样的动作,这是因为他们从小没有与父母养成这样的交流习惯。然而也因为如此,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亲人、好友远去之后,不断地苛责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及时地告诉最爱的人 “ 我爱你 ” 呢 ? 因此,给孩子一本教他们及时说出 “ 我爱你 ” 的书,在我们这个比西方更为保守的社会要重要多了。
用及时的爱来面对、接受无可避免的老、病、故去,谁说这不是我们都应该学习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