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呼唤·村镇学校二则(二)
在回去的车上,我脑子里浮现的却都是孩子们的眼神和面庞。回到酒店匆匆吃饭,复盘了当天的各项情况,夜晚便继续准备了。
凌晨一点,我依旧在为第二天的比赛准备,心情烦躁不安,领队老师的完美要求让我充满压力。“我看了一下,明日你的下一位是厉害的选手,你要好好准备下。”领队老师的意思我自然明白。揉了一下眼和太阳穴,继续完善课件。
连字句都打磨的课程,真的有存在的意义吗?突然的自我怀疑。
我感到一丝丝烦闷和无意义。脸也耷拉下来,愁绪上身。一个字都不想弄了。
“我真是不想上了。”
领队老师也是强打精神陪我,听我这么突然来一句有的没的,立刻来关心我。我把我的想法告诉她。她说,你真的觉得自己的课没有价值,那还没有去比赛,你就已经输掉。输得彻彻底底。她把我白日上课的那一大叠学案给我,你看看,你指导的孩子这节课没有进步吗?你看看他们用的比喻,用的对比,用的环境描写,从细节处着眼的东西。之前没有,现在可以好好改出来。你为何如此自我怀疑?
深夜两点,我坐在酒店的桌前,看一张张学生稚嫩的字迹,红笔一点点改出的痕迹。
你看到生长点了吗?
你看到孩子们的纵深成长了吗?
是的,我看到了。
那份从学生进步所生发出的感动,让我在夜晚留下了眼泪。这一段段的磨课,每天推翻重建推翻重建,自我怀疑,细节构筑,环节打磨,不是花架子,可能它没有那么热闹,但它有效!我会觉得自己不是去表演,不是让孩子们跟着我走,而是一起探索进步的一堂课。在赛课中,这样必然有一定风险,但就这样去试试吧。
他们,是在进步的。这种感动在日常教学中不常见到。我们常说中学语文慢慢边缘,更多的时候是靠学生自己,如果一味作这样的强调。我们给予孩子们专业的备考知识,同时,我也希望把语文的表达水平教给他们。在长大后,写出心里的想法,表达出自己。
赛课时下面几百人的专业老师,学生自是紧张。不像城区的孩子大胆些,会有一些暖场迹象,这里的孩子坐得很直,双手紧紧压在桌上,嘴也紧紧闭着,仿佛每一个动作都进行过雕刻。我抽了一个孩子起来回答问题,他拿着话筒的手都在微微颤抖,说到一半由于过于紧张失声,我鼓励他,但时间不等人,比赛中的每分每秒都宝贵,于是我拍他坐下,又叫了其他小孩。小女孩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读了出来。小男孩眼神里微微有些失落,但可能老师叮嘱过,还是坐直小手叠在一起,认真听课。
他们写作时,我观察孩子们,这股奋笔疾书的劲头,是认真学习的样子。
意料之中的瓶颈,昨天已明了。在夜晚的准备里添加了例子和说明,两人讨论四人表达,最后大家再一起来写。看到孩子们写出”如枯树枝般盘在手上粗壮的青筋“,“脸上皱纹如刀割过的深刻”,我心里是流出潺潺的溪水,是有鸟歌唱的春日。
此刻,荣誉在脑后,好似没有那么重要。
回城的车上,劳累几日的老师们都累得不行,终于放松的心情,睡着了。我看着崇山峻岭,这些大山的孩子,这样的条件下,任重道远。我们想去做点什么,但力量的微薄,最后留下的是一些回忆。我只想起,在那些午后,老师们提着东西,去给当地的农民普及着知识;孩子们拿着扫帚清扫工区,对每一个到学校老师的期待;乡村校长坚定地努力建设学校的样子。这些回忆,似乎比比赛本身给我带来的思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