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丽娟 薛宝钗论 导论
薛宝钗可能是十二钗中被攻击的最多的一位,曾经看过一位抑钗扬黛派红学批评家的博客,她将红楼中的女性角色分为金玉二派,金派基本就是反派,薛宝钗基本任何一个行为都被解说为是作恶的体现。自从女王开始解说鬼本红楼后,虽说很喜欢女王的解说,但用鬼本红楼里宝钗的魔幻结局来攻击宝钗的人格我很不赞同。在我阅读红楼的过程中,宝钗并不是一个虚伪而喜欢作恶的人。她有些行为可能并不具有人性光辉,但是并不能掩盖她性格中高尚的那一部分(但并不喜欢将所有的缺点都归咎于时代局限性,很多历史人物洗白都说受限于时代,真的已经听烦了)。
从黛玉的人物论开始,我一直觉得老师过于强调抑钗扬黛的错误,以至于常常强调黛玉的缺点来反衬宝钗的端庄优雅宽和完美,这样做非但不能起到让读者平衡看待两人的作用,反而更容易激起人的逆反心理。尽管老师一直强调她不是宝钗粉,但在她对钗黛数次的对比评价后已经让自己陷入了一个奇怪的窠臼。黛玉因为性格更贴近如今的普通女性(爱吃醋,爱耍小性儿,嘴上不饶人)加上爱情失败结局悲惨,所以更容易得到女性观众的怜悯,宝钗虽然在曹公的时代可能更像一个完美女主角,但是在如今的读者眼中却无法感受到宝钗是如何完美符合儒家典范的,也不能理解她的品质在当时的时代是多么可贵。虽然老师是好心想让学生去客观看待两个人物,但是读者也有自己的时代局限性,可能在曹公的时代喜欢宝钗的更多,当代喜欢黛玉的更多,过十几年也许喜欢湘云的又占据主流趋势。这一块老师实在不必过分去分说了。
宝钗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世俗人文主义者,她完美嵌合于世俗生活,难能可贵的是她愿以这种能力去帮助别人,在红楼梦中她是属于可以拿主意出主意的人,这样可靠的人算上红楼中的男人也没有几个。另宝钗可能是古代闺秀中难得的极简主义者了,蘅芜苑雪洞一般一色玩器皆无,身上也没有富丽闲妆,平常也不爱花儿粉儿,包括她房内不用婆子们送花,可能她一直清醒的认识到她不过是客居在大观园,而家里的境况也不比从前,一个古代的闺秀能从贵族享乐主义中脱离出来,不可谓不罕见。
-
TragiComedy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01 2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