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礼
一不小心就到了壮年,老辈日渐凋零,参加丧礼、甚至帮忙办丧事,都是必不可少的经历,稍稍记一记,聊存一时一地之风俗。
我亲历的第一场丧礼在1984年,先祖父弃世,年幼印象不深,仅记得送花圈者不多,祭幛倒有一些,所谓祭幛就是毛毯之类,日后读《春秋左传注》至“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賵”,杨注称“助丧之物,用车马束帛”,很自然地就联想到堂屋墙壁悬挂的那些祭幛上去。
那会似乎不戴孝,仅在手臂上佩一黑纱,这无疑是revolution的成果。后来戴孝恢复了,也不细分斩衰大功这些,子孙辈穿着而已。
物资不发达的时代,丧礼宴席用物都是生产队(后称村民小组)凑起来的,包括碗筷、八仙桌、条凳,各家各户的碗底均錾有姓氏,以示区分。
除了物件,人力更重要,丧事一般会持续几天,这期间做饭、招待人客、采买物件,需要大量人手。村民通常会自发来帮忙,由统筹丧事的“都管”主持分配任务(即主管,《水浒传》梁中书府上奶公就唤作谢都管),因为这种帮忙是互助性质,主家不用特别酬谢,唯丧事的回礼中一定有毛巾,至今如此。
在送殡之际,需要村前村后绕一圈,整具棺木带配套的龙杠之类,总有大几百斤,没有七八个壮劳力是无法做到的,而主家所有人一路都在磕头,扶棺上山必须央村里的人来帮忙,这项规则甚至在村民吵架时发挥约束作用:
“都是乡里乡亲的,何必呢?你死了总要有人来抬。”
在山里修路开圹,早就用上了拖拉机与挖机,从技术角度上说,根本不用担心棺木无法送上去,我毫不怀疑,随着火葬的推行,加上农村劳力的持续减少,人工扶棺这道程序消亡的日子也不远了。
死亡无所逃避,一旦有丧礼,村中不论老小都会出席,在外地的也会尽量赶回来。“钱大不如人大”,如果不亲临的话,日后家中有事无人帮忙,会很失面子。丧事往往还是和解家族矛盾的机会,兄弟妯娌间意见再大,丧事期间都不得不一起工作,当然也不乏遗产分配不均,事后又重新生出矛盾来的。
大约00年前后,丧事的一部分流程已经从互助走向商业化,桌椅、篷布、餐具都可以外租,二十年过去了,乡间丧礼的商业化程度自然更高,物料、演出、麻将桌租赁,要多丰富有多丰富,运作模式与其他商业活动并无二致,唯一保留了互助精神的是需要出力的部分。
单纯从“慎终追远”角度看待丧礼上的娱乐,会有些难以接受,但丧礼本身就兼具社交功能和经济功能,非要拿礼崩乐坏来硬套,也是不合辙的。乡间对“礼”的定义与书本是两码事,定义模糊但指向明确,我有一位亲戚,两个儿子都不孝顺,老人家九十多岁还要自己做饭,她过世之后,大家纷纷指责其子孙不孝,原因却是“丧礼上的酒席办得很糟糕,连死人的钱都要赚”。
对于这种奇特的价值观,我也一度很迷惑,大概前者类似于“家庭内政”,不太好介入,后者却是面向全部亲友的“公事”,所以能够拿出来作为说头。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别家丧礼可以打牌、唱歌,而此家没有,势必说不过去,丧礼本身也不一定要多难过,吹吹打打、热热闹闹才是本色。当然,送殡时用唢呐吹《今天是个好日子》另当别论。
湖南各地丧仪似乎大同小异,遣人报土地,请风水先生择期,在出殡的头一天上祭。因为丧事忌讳多,日子不是想挑就能挑好,这样一来,停灵时间长的可以到七天以上,在没有冰棺的时候,遗体保存是件麻烦事,通常会用到石灰和木炭,或许还有一些术法——据说有位亲戚擅于此道,他是个基层官员,不知道在哪学的这一手。
因为影视剧的渲染,湘西的丧事被演绎得格外瘆人,就我亲历的而言,也没什么差别,只见过一位傩公整夜整夜唱经,记得其中有“命不太好,考清华北大差几分”的套话,可知不是什么古老经典,傩公念一阵,就用小铁锣叮叮当当狠敲,听得脑门生疼。
我最为好奇的是,乡间丧礼有一些很带感的物料是从哪来的,比方说充气拱门,这个硕大的家伙,与乡间婚礼上的塑料罗马柱,还有家庭装修中的所谓“美式”、“北欧式”风格,演绎了一种想象出来的“洋气”。
前面说到棺木,这是乡间丧葬的核心物件,也是土葬的必备之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老人在家中自然死亡的情况越来越少,更多的是死于ICU,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可以土葬的地方,怎么把病人的遗体送回老家呢?
脑死亡与心脏死亡之间的时间差,给人们开了方便法门。比方说病人接近脑死亡状态时,可以雇一台黑救护车(正规120是不提供这种服务的),一路继续监测,甚至输液维持心跳,等到家以后,再停止输液,心脏就停止跳动了。
这种做法也许会被人诟病,但“死在家里”是很多老人的意愿,很难简单说这就是残忍。
相比乡间的葬礼,城市殡仪馆举行的追悼会,流程更简单,商业化程度也更高,我陪亲友办过手续,在殡仪馆服务台前,拿着清单,跟点菜一样,需要什么就打钩,不同的服务不同的价格,那一瞬间感觉像进了超市。
一般来说,老人在冬天最难熬,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所以冬天殡仪馆人也特别多。有年春节期间,一位朋友的父亲不幸去世,连停车的地方都难找,追悼会一场紧接一场开,这边仪式刚结束,遗体和人员还未离场,电子屏上的逝者名字和照片就都改了,伴奏的萨克斯曲子倒是熟悉,仔细一听,一首是《鸿雁》,一首是王菲唱的《明月几时有》。
印象最深的一场丧事,是我舅舅过世,凌晨一点多,把人从ICU接出来,抱着他瘦得没重量却还热乎的身体,一路送回老家,万籁俱寂,从那以后就觉得死亡不可怕了,生死如常,后续仪式如何,无非是给生人看看,其实意义不大的。

-
藏于窍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3 06:12:42
-
快乐老家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2 23:36:43
-
筱堂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2 23:31:55
-
蔡媛媛 Cai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10 13:49:49
-
铁柱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03 15:15:05
-
关山衡岳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10 11:06:05
-
半岛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31 23:02:56
-
一只可乐味的麦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7 04:44:57
-
Mortal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6 12:33:34
-
ANTHONY C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5 00:43:05
-
s0316128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5 00:02:08
-
玲珑骰子安红豆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4 21:50:53
-
小茶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4 21:16:45
-
珞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4 19:50:49
-
.G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4 18:04:12
-
羊咩咩Lun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4 17:12:0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4 10:21:35
-
Orbiu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3 11:29:29
-
辣椒小炒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3 09:20:41
-
赵西贝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3 07:59:22
-
用户1357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3 02:05:17
-
怒吼滴冰淇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2 23:39:27
-
芻邑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1 22:39:22
-
K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1 22:21:49
-
甘 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1 14:41:17
-
小辛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1 13:43:27
-
不学无术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1 13:43:14
-
江东渔火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1 13:42:58
-
荷妮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1 13:26:33
-
流惜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1 12:56:10
-
懒人老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1 12:55:2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1 12:47:18
-
稲城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1 12:43:16
-
汤之问棘🌈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1 12:29:20
-
小车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1 11:35:57
-
希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1 11: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