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自我掌控者是怎样一种感受?


作为孩子,敏感的自我掌控者很容易就能发现他们的父母并没有与自己建立真正的情感联系。 他们比那些感知力更弱的孩子更容易记住受到的情感伤害,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深受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影响。
因为自我掌控者对自己与所爱之人的关系很敏感,所以当他们有一个情感上不负责任的父母时,他们更能体会到父母引起的痛苦的孤独感。
今天,我们将仔细了解一下自我掌控者的特点。我们还将探讨内化的缺陷,尤其是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可能让你为他人付出太多却忽视了自己。


自我掌控者很敏感、感知力很强
如果你是一个自我掌控者,你可能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对他人的内心如此警惕。可能是因为某种和你的神经系统一样重要的东西使得你总是过于在意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自我掌控者极其敏感,敏感程度远远超过大多数人,他们会注意身边的一切事情。在生活中他们如同情感的音叉,拾取他人以及周围的振动并与之产生共鸣。
正如一个客户向我描述的那样:“我的大脑吸收了一切!我不知道自己曾拾取了多少东西,它们就这么渗透进我的大脑里了。”
自我掌控者可能天生就有一个异常警觉的神经系统。
一些研究发现,婴儿协调环境的能力差异在很早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即使五个月大的婴儿也可能显现出比其他婴儿更多的洞察力和更持续的兴趣。
此外,这些特征还被证明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进行的行为有关。


自我掌控者有强烈的情感
自我掌控者不像外物掌控者那样喜欢立刻表现出他们的情绪,所以久而久之,当他们在心里抑制这些情感时,这些感情会在他们的心里得到强化。
因为自我掌控者对事情的感受很深,所以他们常常被人觉得过于敏感或过于情绪化也就不足为奇了。当自我掌控者体验到痛苦的情感时,他们更可能露出悲伤的神情或者哭泣,而这些是恐惧情感的父母所不能容忍的。
另一方面,当外物掌控者有强烈的感情时,他们通常会经由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即使是内在的情感导致了这些行为,其他人还是可能会觉得外物掌控者有行为问题而非情感问题。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可能会因为外物掌控者的行为骂他们或惩罚他们,此外,这些父母更可能对自我掌控者的感情冷眼相待。
外物掌控者会被告知他们的行为是个问题,而自我掌控者则可能被告知,他们的天性是个问题。


自我掌控者非常渴求与人的情感联系
因为自我掌控者非常善解人意,所以他们对与人情感亲密的质量极为敏感。他们很渴望情感亲密。因此,如果和情感不成熟、恐惧情感的父母一起生活,他们会觉得很孤独。
自我掌控者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渴望分享自己的内心体验。
作为孩子,他们存在的核心就是他们对情感联系的渴望。没有什么比在感情上对他们不屑的人更能伤害他们的了。他人的冷漠会扼杀他们内心的一些渴望。他们会密切观察他人,以期寻找可以证明自己已经与对方建立情感联系的迹象。
这不是一种想要与人交谈的社交冲动,而是一种想要与理解他们的人建立情感联系的强烈渴望。他们觉得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开心了。如果不能与人建立那样的联系,他们会觉得很寂寞。
内化的孩子往往认为帮助父母、隐藏自己的需要就可以赢得以自我为中心的父母的爱。不幸的是,被依赖和被爱是不一样的,孩子们采取这种策略最终还是无法填补情感的空虚。没有一个孩子能好到可以唤起高度自我的父母的爱。
然而这些孩子们还是相信,要想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就要先把别人放在第一位。他们认为自己可以通过成为给予者来保持与他人的关系。
那些竭力想赢得父母的爱的孩子们不知道,无条件的爱是无法用有条件的行为买的。


自我掌控者对社交有着强烈的本能
孤立感会让人很有压力,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独处仅仅意味着生活会缺少乐趣吗?
或许还有一些更为深层的东西,比如因独处带来的惩罚,回避、排斥、单独监禁和流放。
为什么情感联系如此重要?
根据神经学家斯蒂芬·波吉斯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哺乳动物通过进化具备了一种独特的应对本能,这种本能使得它们在接近或接触别人时可以镇静下来,而非只有像爬行动物一样无意识的应激反应,哺乳动物可以通过与同类的接触使心率平静下来,并降低因压力带来的体力损耗。哺乳动物体内某些迷走神经通路已经进化到可以通过身体上的亲近、抚摸、舒缓的声音甚至眼神接触来使应激激素和心率降低。
这些镇静效果可以节约宝贵的精力,也可以创造愉快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又可以促进强大的群体的发展。
对于所有的哺乳动物而言,包括人类,当寻求安慰的渴望开启时,一些神奇的事情将会发生。危险可能不会消失,但只要它们觉得自己和所爱的同类在一起,就可以保持镇静。
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生活都充满压力,但由于它们与他人接触的本能,它们总能感受到安慰。这给了哺乳动物一个其他动物所没有的巨大的优势,每次受到威胁时,它们都可以用一种高效的方式来应对所受到的压力,而不是靠无意识的应激反应。

明白情感联系是很正常的,而非依赖
对于自我掌控者而言,明白他们对情感参与的本能渴望是一件积极的事是很重要的,他们的这些本能并非是因为他们很贪婪或有依赖心理。
面对压力时,本能地向别人寻求安慰,可以使人更坚强、更具适应力。即使他们因为渴望被人关注而被冷淡的父母所羞辱,他们的情感需求也依然表明他们寻求安慰的本能是非常健康的。
自我掌控者本能地知道相互依赖的好处,正如所有哺乳动物进化成的样子。只有恐惧情感、情感不成熟的人才觉得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理解,是一种软弱的表现。
建立家庭之外的情感联系
由于作为自我掌控者的儿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社交的强烈需求,他们通常善于发现家庭以外的情感联系的潜在来源。
当他们注意到人们热情地回应他们时,他们会自然地去寻找家庭之外的可靠关系,以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避免社交和情感不成熟的关系
大多数情感不成熟的人往往会成为外物掌控者,不知道如何通过真诚的情感投入来使自己平静。当他们缺乏安全感时,往往会觉得受到了威胁,并做出无意识的应激反应,而不是去寻求安慰。 他们会通过冷淡的行为或防御心理来应对焦虑,但这些做法疏远了其他人。愤怒、责备、批评和控制都是在寻求安慰时缺乏理智的表现。外物掌控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寻求安慰。
那些容易发脾气的外物掌控者可能看起来非常渴望社交,他们的做法却往往不如人意。让他们冷静下来可不容易,即使冷静下来,他们似乎仍然对他人多多少少有些不信任与不满,因为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没有完全袒露心扉。
如果一个人试图使一个不安的外物掌控者冷静下来,他可能会觉得很不愉快,因为他做出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


总结
自我掌控者对他们的感受非常敏感。因为他们非常渴望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所以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存在会给他们带来很多痛苦。 自我掌控者有强烈的情感,但又不愿意打扰别人,这使他们容易被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忽视。 他们过于在意别人,并且幻想自己能够改变他人对自己的感情和行为。 他们很少得到别人的支持,最终会因在与人的关系中做了太多的情感工作却得不到足够的回应而心生怨恨和疲惫之感,然后退出。 下一篇,我们将看到当自我掌控者的真实的自我觉醒并意识到自己付出了太多时,会发生什么。
点击阅读往期文章: 和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相处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上) 和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相处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下) 你是一个外物掌控着还是一个自我掌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