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世纪前的科学家已经证明,家只会越来越乱
在一篇关于规划整理师的报道下面,我又看到了这样的留言:“只要规划师走,该乱的就又会变乱。”
也算是老生常谈了。
我们说这也乱,那也乱,整了还会乱……那么到底什么叫做“乱”呢?
早在十九世纪,物理学家们其实就给乱这件事下了准确的定义:熵。

熵这个词来自古希腊语“转化”,用来度量热量的传递过程。
热量是由于分子的运动产生的。本来乖乖待着的静止的分子们,受到旁边的分子影响,躁动起来,互相碰撞,摩擦摩擦,发生了热量的传递,就产生了熵。
就像我们本来收拾得整整齐齐的家,住着住着,本来在衣橱里的衣服就跑到了沙发上,杯子都赖在茶几上不回去,鞋子都在门口聚众聊天……这就是“熵”的人间形态。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了一个关于熵的可怕事实:在孤立的系统中熵只会增加或保持不变,永不会减少。如果不进行干涉,万物就会一直处在自发的无序化状态中,就像一桌永远在洗牌的麻将。
因此,我们对“整了又乱”的担忧,简直太正常不过了:永远在洗牌的麻将,谁还有心情做大牌?

“我说熵啊,既然科学家们都这么说了,就不能怪我了,我们家乱成这样,那都是你的责任。”
熵表示:“sorry,这个锅我不背。”
科学家说了两句话呢,你不能光看后半句啊,前面还有7个字呢:”如果不进行干涉……“
我们并不能阻止熵增这个宇宙的自然规律在你家发生,但至少可以想办法干涉它呀。
好吧。那怎么个干涉法?
还得去问问科学家。

熵增定律出来后,物理学家们也是一脑门子问号:为什么宇宙最开始的熵那么低?为什么“过去”总是比“现在”要有秩序呢?
这跟我们在自己家里体验到的困扰简直如出一辙:刚搬进一个房子都挺整齐的,怎么都就越住越乱呢?
科学家们研究的结论令人大吃一惊:世界并没有越变越乱,它一直都是一个样子,是我们自己看不明白。
这就有点神叨叨了,来先一起玩个游戏吧:
现在请你去厨房,拿出你家的一把勺子,或者去衣橱,拿出你几年前买的一件衣服,看着它,只看着它,你觉得它“乱”吗?

好的,现在你把它放回去,和其他的勺子叉子放在一起,和其他的衣服放在一起,现在你觉得“乱”吗?
奥地利科学家波尔兹曼分析熵增定律后得出:熵增来自于我们从宏观视野无法区分的不同排列的数量,如果我们能看到微观世界的全部细节,会发现它的昨天跟今天其实没有任何区别。
我们总说家里的“东西”越来越乱,但其实每一样“东西”都觉得很委屈:我没有啊……
单独一个勺子是不会变“乱”的!
单独一件衣服也是不会变“乱”的!
是各种物品在日复一日的生活的过程中被演化出了我们无法识别的各种排列组合,才产生了失序的感觉。
也就是说,只有东西跟东西在一起才会乱,只有我们自己分不清楚才叫乱!

搞清楚了原因,干涉它的方法也就有了:
要么简化排列组合的方式,要么提高我们自己的识别能力。
我们给物品做分类,按照功能、形状、场景等等,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就是简化排列组合方式的一种:

熵增的本质是分子间的互扰,就像把一杯热水倒进一杯冷水里,就会影响彼此的温度。
减少这种相互影响的方法是什么?当然就是:不要倒啊!最好都不要靠在一起,离得越远越好……
边界抑制熵增。

在整理的过程中,很关键的一步就是使用合适工具来建立物品的边界:不要随便来扰乱我,你增你自己的熵就好!

提高我们自己识别能力的方法则要简单粗暴得多:
首先,你要亲自参与整理,毕竟你做了什么你自己清楚。

其次,整好了就要维持,秩序的本质是大量的重复,人类的大脑喜欢重复,越越重复越熟悉,越重复越喜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采用适合你自己的方式。
既然熵增是宏观视野的事情,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极其主观的事:在月亮上的宇航员看地球一片宁静,在地球上的人却满眼都是生机勃勃。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乱”法,它仅仅取决于你自己能分清到什么程度,不用管其他,按你自己的。

这些方法你也许都试过了,还是看着家里的“熵计数表”蹭蹭蹭地往上涨,那么我们就来做最后一种尝试。
想象一下,如果把你拥有的全部东西平摊在一张桌子上,谁也别碰谁,用什么的时候拿什么,拿完了放回原位,是不是事情就会变得很简单?
排列组合最简单的方式,当然就是0排列0组合!
你可能会说了:怎么可能一张桌子放得下?就算放得下,怎么可能找得到?
是啊,现在你知道了,最能影响排列组合复杂度的,就是物品的数量啊。东西越少,排列组合越简单,少到一定程度后,就真的可以变成这样:

尽可能地减少物品,才是干涉熵增的终极武器。
摒弃一切多余之物的高级玩家,根本不用浪费时间做什么排列组合的游戏。

我常听到有人说:如果我的家能一直保持在刚搬进来的时候那样就好了。
可是你知道吗?在物理学领域中,熵增是唯一一条能够把过去与未来区分开的定律,因为它不可逆。也就是说,只有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感受到过去与未来的不同。
让熵增消失的唯一办法,就是让时间静止,让生活静止,但是,这真的是我们对一个家的期待吗?
算了吧,反正我们也干不过宇宙定律,不如就心甘情愿地去碰撞碰撞、摩擦摩擦吧,毕竟有了热交换,才是有温度的日子呀!

写在后面:
前段时间看了卡洛.罗韦利的《时间的秩序》,觉得非常精彩,既然讲到了秩序,就又想探讨下整理。本文中关于物理理论的解读纯属个人脑洞,大家不要被我带歪了。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看看这本书,听听真正的科学家怎么说。
E-N-D
图文:蚂小蚁小姐
《爱上收纳:井井有条又热气腾腾的家》作者
《教孩子学整理:从收拾玩具到管理自己》作者
日本JALO一级生活规划师、MLO讲师
中国规划整理塾上门导师、签约讲师
韩国KAPO一级整理收纳专家
脱口秀《整理不可以》主创
热爱秩序的水瓶座
⬇️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个人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