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铁路部分实访记述(四)——田通铁路北桓段(2)
2018年9月1日 下夹河——苇子峪段
因降雨,8月20日的行动放弃了下夹河之后部分,原计划被一分为二
11天后,直接前往下夹河,继续计划
按照路基走向猜测,下夹河-苇子峪段路基已经改为公路,苇子峪的“Z字大弯”大约也是这么来的

沿途只关注了玉米情况,照片没拍。。。(116km的行动只拍了9张相关照片!)
唯一奇怪的是三道河段的坡度,火车无法通过(但卫星地图没刷出这个区域(硬伤),暂时搁置)
到达苇子峪道口,公路西折过河,路基继续延东太子河前行
于黄土岗子,公路于铁路一同过河,BH03B,5墩2台,设分水尖,猜测采用铁箱梁,全长约115m,西岸(图中左侧)桥台位于水中,可能与后期河道整修有关

按照猜想,路基绝大部分变为为即现有公路(金桦线),部分桥涵可能因此消失

烈日当头,路基实在没什么“特点”
下一个过河点位于小甸子以N,与公路桥相距较远,BH04B,8墩2台,猜测采用水泥梁,全长约103m,沿途的河水浑浊,或因前几日降雨引发洪水

远观,众桥墩均“不位于河道之中”——行动后不久,此区域卫星地图刷出(下图),图片显示所有桥墩均在河岸上,并平行于河道行进,而桥南侧路基被现有河道阻断,河面无桥痕迹
但实际行动中,发现桥墩后河岸与河道落差很小,猜测为人工改变河道导致

到平顶山黄岗子村时,公路与路基分离(路基在平顶山南岸暖泉子村穿过),不再重合
PS:平顶山镇,名字或许源于此山

此后路基离开东太子河,通过抚本界——丫(鸭)头岭,到达桓仁,沿途线路保存完好,但计划低估了玉米和杂草的遮挡能力
平顶山以E的岔路(边关线),另一短桥(2台2墩)(岸边杂草茂盛,只能拍到这个视角),图片远处是暖泉子,路基一直延伸到远方(玉米阻碍视野,难以看出)

路基一直在公路左右行进,但玉米地太厚,什么也看不见,中途还漏一座桥

最后来到桦皮甸村,依照猜测路线,铁路经过村子,并在村后打通一隧道,抵达桓仁
村后有一个简易篮球场(只有一个篮球架),周边均被玉米遮挡,没有参照物,误走到山坡上(后来确认,入口是路边过膝高的小栅栏,穿过里面的玉米地就是隧道。。。)

无果后,尝试从桓仁一侧下去,但对面的种植的玉米更密
桓仁侧的路基也临公路行进,也依旧是一人高的玉米,什么也看不到
索性以木盂子为终点,结束本次探查
——至少要等玉米收割,草木落叶再行动,可能是除9张照片以外的另一个收获
DF4D_0408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東部鐵路部分實訪記述(廿四)——安奉鐵路甲線(6)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