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形式问题的思考——本学期三年级评图有感
本学期因为疫情的缘故,评图都改在线上,所以看到了更多三年级课程设计的作品,答辩的时候,看到一些学生自己跟自己叫较劲坳造型或者为形式的问题冥思苦想却不明就里,甚至可能以牺牲功能为代价,就总会深刻感受到建筑教育如果没有理解现代主义效率第一的核心价值,直接奔向多元标准的后现代主义,那么通常不是复古、符号化就是任意。


其实只要观察任何一栋实际上建成的建筑,都会发现,建筑的实用性永远是第一,只不过一些很特殊的建筑,造型就是其最根本的实用性而已,比如地标建筑,但毕竟并非大多数建筑。那么对于大多数建筑的形式美问题到底有没有标准呢?
首先在传统的西方标准里,建筑这个词Architecture指的是必须承载美学价值的建筑,所以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建筑的美学价值只是有权阶层的特权。而普百姓的房子Building爱长啥样长啥样,有房子住就不错了对吧? 其实这个概念在旧中国对应的就是形式的等级制,不在那个等级你用一个样子试试,皇帝分分钟派人消死你全家祖宗八代。所以建筑美学问题并不是一个只属于西方的问题,只不过东西方对美的解释有不同而已。
现代之前的建筑,或者更加准确的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产生之前的建筑,由于功能和结构的双重限制,所以建筑形式只能坳立面,任何前现代的同类功能的建筑平面都差不多,而建筑的形式或者美学问题只能体现在立面变化中,中外皆是如此。西洋教堂主体结构就两种十字,附属裙房根据规模和地形会有形态上的变化,但大多是一排柱廊,几个庭院的不同组合等等,皇宫主要也是跟随地形变化,外立面演变十分缓慢;旧中国就是各种等级规范的立面+合院(当然还有风水这个神奇的东西,咱就先不说这个封建迷信了)。案例太多,大家自己找。总之可想而知,除了有权的阶层, 老百姓是没有条件(权力和物质基础)享受这个额外福附加的立面的“美”的。
然而到了现代,或者更加准确的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产生之后,资本主义的生产生活需求使得建筑的功能性多样起来,除有权阶层之外,还有了有钱阶层,所以建筑的美学除了服务于权贵,还开始服务于资本。所以经过现代主义的洗礼,传统的审美的方式和界限其实已经彻底变化了。因为服务资本,就必须重视效率。这顺便将可能享受建筑审美需要的阶层进行了扩大,当然,这显然符合现代主义的平权理念,顺应规律,得民心。
然而这种转变的过程是困难的,最典型的代表的就是芝加哥学派(始于1880s),明明都已经有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了(也是1880s),但谈及形式问题,说的主要还是立面,是不是很想说鬼扯!尽管沙里文明说了,形式追随功能,但看他对具体操作的解释就难免让人摇头——高瘦的学哥特教堂,矮胖的学穆斯林建筑(当然也有学古罗马拱圈古希腊柱式的),你说你一个资本家的办公楼学教堂是哪门子道理?可见头脑真正的解放要跟随事实,还是困难重重,当然,如果从阶层的基因关系看,可以说还是很有道理的,总之就是要让普通人民群众觉得高高在上,望而生畏呗。再看芝加哥学派的平面,几乎完全受制于基地形状和边界(因为商业需要必须丁满强排啊)。

但是工厂是不是就可以别装了?再做得像教堂,工人阶级还是每天进进出出的,人家都是工厂的主要使用者啊。所以就有了像菲亚特工厂(1915-1921)这样的赤果果的立面无装饰化处理。汽车工厂的屋顶是要跑汽车滴,这么长的立面,瞎花什么劳什子钱呢?资本家不同意啊。而且,时代变化了,难道这不能是另一种美吗?于是现代主义美学降临了,总之就是,上层阶级说美那就是美,新的上层阶级要打破旧的上层阶级在全人类眼中对美的标准范式,就必须建立起新的范式。所以对于古典主义审美来说,用那句话来形容现代主义审美可以说再合适不过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所谓的机械审美或者功能理性主义这种看起来完全有悖于传统审美的鬼了。但是人家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啊,所以甚至到现在,用这个主义给20世纪所建的任一栋建筑把一个脉,你都很难说这座建筑没有受它丝毫的影响。

所以类似于包豪斯校舍(1925年)这样的建筑,就成为了现代主义审美的代表作,因为他发挥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势,彻底解放了明明可以做得很自由的平面,和可以与传统审美完全无关的符合现代主义功能至上的美学的立面。可以说代表着现代主义建筑师们彻底从传统美学的困惑中解放了出来。

当然,对于建筑形式的自由问题的创作自觉看,其实在现代主义建筑中,走得最远的还是构成主义,因为构成主义的口号是——真实空间中的真实材料。人家上来就抛开了平面、立面这样的割裂建筑三维属性的操作,直接强调建筑形体的形式,以及这个形式中与现代科技革命和一系列现代艺术运动紧密相连的运动、上升、瞬时性体验等一系列现代主义美学要素。比如巴黎国际工业与装饰艺术展览会苏维埃展馆 工人俱乐部1925。可以说亮瞎了世人的氪金狗眼。

看看这样的造型,是不是相当前卫?构成主义集大成者扎哈,从早期的维特拉消防站1993,到后期的所有非线性建筑,可以说是始终秉承着构成主义(还有至上主义,因为太难深奥,所以先不说了)建筑造型理念的第一人了。可惜她已经与世长辞了,不然一定还能不断刷新全人类的建筑视觉体验。


顺便说一句,柯布西耶1926年提出的新建筑五点,其实对于更为先锋的构成主义理念来说,其实还是相对折中的,因为在先锋的构成主义者眼中,柯布不过是一个还在强调平面、立面这些将建筑功能形式二元化的老问题的中二青年,明显不够解放!但为什么明明折中的观念,却成为了后续影响全世界建筑界的主要纲领,并催生出国际式的现代主义经典标准呢?
因为建筑是要使用的,不是单纯被用于观赏的艺术品! 因为建筑是要使用的,不是单纯被用于观赏的艺术品! 因为建筑是要使用的,不是单纯被用于观赏的艺术品!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关键是在那样的技术条件下,构成主义的重要代表作第三国际塔设计得再牛逼最终都还是只能停留在纸上(充其量建了个小比例的模型)而没能建造起来,世界人民不能一直风餐露宿地等着科技能够实现的那一天。

所以,柯布的观点还是相当关接地气的,因为他首要考虑的还是诸多实用性问题,毕竟先锋不能当饭吃,破洞衣服潮但是不保暖啊。所以现代建筑的平面,大多以矩形为主,当然为了基地会变化,但都基于矩形,然后会有各种类似一字形、L形、U字型、工字形、回字形等等组合,每条腿一个功能分区,公共或交通空间联系一下就完事。
所以,后来从粗野主义到表皮,都没有脱离开柯布的这个新建筑五点对自由平面和自由立面脱节的哲学思考。
这位说了,怎么来解释一下类型学、现象学、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呢?同理可推啊! 1、类型学也完全可以对应自由平面+自由立面啊,自由平面对应空间类型,至于自由立面嘛,其实别不承认,还是符号,阿尔多·罗西那种东西,没有符号(形状符号、比例符号、色彩符号),你的可识别性哪里来的?

2、现象学其实还是一个关于知觉整体性的感知问题,空间类型、符号类型,最终都离不开人的感知,而细节问题,如材料和构造,无论落实在立面还是建筑内部空间的感知问题,都和传统建筑没差,只不过主要矛盾在不断变化所以将人的注意力重新分分配而已。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还与具体的项目要求有关,不是所有的建筑都适合这样去做,而且即便如此,还是不能以牺牲主要矛盾(无论是功能还是形式)为代价,不然甲方立刻解聘你,不能拿饭碗开玩笑。毕竟不是所有的澡堂子都可能被像瓦尔斯温泉浴场那么细腻而耐心地建造(1986-1996,十年了有木有?)。

3、至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本质上其实还是继承了构成主义的核心基因,只不过给真实空间中的真实材料赋予了更多的功能性的生成逻辑而已(荷兰风格派对此起了很关键的作用),解构主义的逻辑其实就是以消解了结构主义的逻辑为逻辑(这句好拗口啊,不过我觉得你看懂了,嗯)。所以即便是关于所谓“纯形式”的操作,也同样不能忘记主要矛盾,理由同上,比如你爸花了一辈子攒下来的钱在一线城市买了一个40平米的住宅,你费要用埃森曼N号住宅的方式试试就知道了。当然如果结构主义走向的空间句法则是挺牛逼的技术理性主义,不过一切理性主义,都存在理性的风险。

所以基于以上梳理,给所有的现代建筑做一个CT,你会发现,对于职业建筑师来说(所谓职业建筑师,就是要靠建筑来吃饭哈),主要功能空间几乎都没有不符合功能要求的(尺寸和功能关系,这就是柯布的自由平面的含义——对场地和功能双重矛盾的解答,自由意味着,需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实在是妙啊!),倒是扎哈那种极致的追求整体建筑造型的情况,会以牺牲使用为代价,但是别忘了人家的建筑本来造型就是主要功能,因为人家做的是名片,而且人家扎哈是明星建筑师啊,而对于职业建筑师的你(要吃饭)来说,还是等有机会了再说吧。
对了,还有就是关于结构的突破问题,欧美日韩建筑都有很棒的案例,然而不要忘了是要拼造价的!要拼造价的!要拼造价的!重要的事情再说三遍。
现在,对于苦逼的职业建筑师(要吃饭)来说,面对大多数的既不需要太坳造型,又不需要以践行先锋的理论为目的的实际工程怎么办呢(学习先锋派不是为了变成为了先锋而先锋的先锋派教)?还是要回到传统的排平面、经济柱网,然后做出一个符合形式美原则的立面了事——诸如形状啊、比例啊、对比啊、变化啊、入口怎么做啊,窗户怎么处理啊等等老问题上来吧。即便做不到很有特色或者创新,但起码不至于被同行耻笑专业不入门没外行看起来奇奇怪怪吧,建筑形式出彩的方法千万种方法,而且亮点也并非越多越好,总之千万别随便跟平面形状过不去,以牺牲主要矛盾或者必须付出高额造价为代价,毕竟事实大多数建筑的主要矛盾依然是——用有限的资金、高效的设计和建造周期、解决甲方(以及使用者)对项目的某种功能性用途的需要。
建筑师需要想象力,但别总抱住邻居的鸡。
-
UUUU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21 10:18:57
-
飞机场的10:30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3 15:13:12
-
Shaaaaw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8 23:53:50
-
叽歪叽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08 15:28:42
-
李伯斯金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6 18:00:08
-
垃圾豆瓣再见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9 21:21:48
-
🍒王默默🍀😊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8 11:56:48
-
一只可乐味的麦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7 03:05:21
-
S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7 02:05:52
-
XU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5 11:08:29
-
肺里噗_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4 10:29:26
-
L'apres Midi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3 22:38:19
-
轴逼你妹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3 21:43:15
-
灼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3 19:50:14
-
badjok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3 18:29:11
-
Debora_K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3 18:26:47
-
Ann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3 17:49:16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3 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