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昆汀的一些拙见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昆汀的影片,那是某年的一个夏天,二刷《泰坦尼克号》后不知不觉的点开了小李子的作品集,找到了我接触的第一部昆汀的影片《被解救的姜戈》。

当时看这部电影可以说完全是奔着小李子去的,也就并没有在意导演是谁。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应该知道小李子的戏在影片的后半段,但奔着小李子去的我竟然被吸引的完全忘却了看这部影片的目的,直到一个小时后小李子出现我才恍然大悟。我开始感叹这部电影的魅力,感叹导演的功力深厚,也知道了那个名字——昆汀·塔伦蒂诺
二十一岁不遇伯乐被迫开音像店谋生也许是他成为导演之前最重要的人生阶段,每天泡在音像店里,看了成千上万部电影为他的导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对西部片和港片的情有独钟也在潜移默化的引领着他的影片方向。
谈到昆汀的电影风格,我自创了一句话叫做:中国暴力美学看吴宇森,西方暴力美学看昆汀。可能这句话不太押韵,但也足够表述我的意思了。1984年,二十一岁的昆汀开了音像店,1991年拍摄处女作《落水狗》。

那时正是港片盛行的年代,更是吴宇森的辉煌时代,《英雄本色》、《纵横四海》、《喋血双雄》等一系列优秀港片作品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以昆汀的经典西部电影《被解救的姜戈》来说,影片最后姜戈被困,匹马单枪出重围的枪战画面就是模仿了吴宇森《喋血双雄》中周润发拔枪一夫当关的的场景,也是以这种形式向自己的前辈致敬。说到暴力美学,吴宇森和昆汀的暴力却有所不同,吴宇森推崇暴力的打斗场景,采用道具,剪辑等方式来渲染暴力的艺术,但在他的暴力中总能看到一些浪漫主义的色彩。而昆汀不同,昆汀擅长以血腥的形式展现暴力,并加之黑色幽默用以调侃,画面极其残忍,腥风血雨横尸遍野:像《落水狗》中割警察的耳朵、《杀死比尔》中以动画形式展现的父亲被杀鲜血四溅、《金刚不坏》中死亡赛车飞速撞击三位小姐, 飞上天的腿、断裂的头,《无耻混蛋》中残忍的拿刀一点点割下纳粹的头皮……这所有的一切都让昆汀的血腥暴力展现的淋漓尽致。昆汀自己承认过,吴宇森的影片对自己有很大的影响,在2010年威尼斯电影节上,昆汀也是亲自为吴宇森颁发了终身成就奖。
再看昆汀的叙事风格,作为一个电影鬼才自然不能平平无奇,所以昆汀的电影一般都是采用的非线性叙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我认为就是《低俗小说》了。

采用环形叙事的手法十分巧妙的将三个看似毫无关联却环环相扣的小故事连接在一起,构成了总的故事框架。而这种叙事结构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刚开始朦朦胧胧,通过故事逐步发展揭开谜底拍手叫好。其实当今中国电影也出现了大量的非线性叙事作品,如忻钰坤的《心迷宫》、曹保平的《追凶者也》也都灵巧的掌握了非线性叙事的技巧,但像昆汀一样能把几个看似不相关的故事讲述的这么完美的却多。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昆汀电影的配乐。虽然不是学音乐出身,但他对画面与声音的匹配有着极高的造诣,看昆汀的电影,有两点最为震撼,一是血腥暴力的画面,二是精妙绝伦的配乐。目前昆汀依然是我心目中对电影配乐拿捏的最好最经典的导演,他的电影配乐无缝贴合画面内容,渲染气氛的同时又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冲击,最重要的是昆汀电影的配乐单独抽出来也能成为经典,这就是大师,这就是昆汀。
-
找袖口的尼芙娅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4 17: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