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践行极简消费主义的?
查看话题 >我的(极)简生活
我觉得我的生活跟极简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充其量就算个简。
对于简或者极简,我没有系统学习过,只在几年前看过山下英子的《断舍离》。当时就觉得作者归纳总结的方法很不错,也很佩服作者能有这样的魄力,但是我是绝对达不到这种境界的。
随着生活阅历的不断增加,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我的生活都在朝着简的方向发展,在简的方法上很大一部分跟山下英子的方法是一致的。
01
我对极简的认识
我认为要让极简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不应该为了极简而极简,或者看到别人极简而跟风极简。
我是85后,出生在十八线小城普通工薪阶层家庭,小时候,虽然也算衣食无忧,但相比现在物资还是比较匮乏的。
记得小学的时候最期待过六一儿童节和春节,因为可以穿新衣服,除了这种特殊的节日,平常是很少买新衣服的。后来上中学了,每天晚上要在学校吃饭,也就有了伙食费,有了自己可支配的钱当然就想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那时候就喜欢好看的文具、钥匙扣、小饰品等,还喜欢听歌的磁带、明星的海报之类的,于是为了买这些想要的东西,就从伙食费里省出来,凑够了就去买,不过毕竟省出来的钱很少,买来的都是自己精挑细选的。再到后来上大学了,有了生活费,这个钱除了吃以外还是能剩下一部分的,钱怎么用不受父母管束了,这时候就完全放开了,对女生来说买衣服护肤化妆品等当然是首选,但是因为钱不多,所以买来的东西多半都是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的。
再后来工作了,自己挣钱了,怎么花钱买什么东西再也不受别人限制了,终于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了,把以前想买的没买的买不起的都买了。但是欲望是无止境的,今天想买这个明天想买那个,很多东西是头脑一热就买了,没事的时候经常在各大购物网站瞎晃,时不时买上一两件,特别是在有些促销搞活动的时候,会因为觉得折扣多而囤,这样就会买到很多并不那么需要的东西,有些东西买了以后甚至连一次也没有用过。
过了几年这种购买无度的日子,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刚买房的时候还特意做了很多柜子用于收纳,经过几年,眼看着一个个柜子由空变满,还放不下,又添加了各种收纳用品,想方设法的做收纳整理。由于东西太多,经常出现想找个什么东西不知道是放在哪的情况,甚至有些东西家里有都不知道。
有了这样的体验以后,也发现了其实自己并不需要这么多物品,过多的物品对自己来说从时间空间到精力都会产生过多消耗。而对很多东西都体验过了以后也发现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什么才是值得自己花时间和精力的,消费观自然就发生了变化,我的简也由此开始。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物质,我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的:缺乏——满足——过剩——(极)简
02
我生活中的简
1. 物质的简
说到极简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物质方面,不过我并不认为完全以数字来衡量、把家收拾得跟样板间一样就是物质的极简。我觉得极简是为了减少生活中的冗余,为了让生活更有次序感,为了让生活更方便,为了更好的生活。
我从这些方面来进行物质的简:
1)定期清理:
对购买来的无用品,用旧了的物品,过时的物品等,进行定期清理是很必要的。
旧衣服应该算是最应该清理的物品,我通常会在换季的时候进行清理。因为我有一个习惯,每个季节过季的时候就会把这个季节的衣服鞋子用储物箱收起来,然后把当季的衣服鞋子拿出来。比如夏天到了就拿出夏季物品把冬季物品收起来,而这时候就能发现准备收的冬季物品中有很多一年甚至几年都没有穿的,也能发现刚拿出的夏季物品中也有很多不再需要的或过时了的。这些物品我就会把他们清理掉。
现在的清理方式也不止一种,我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清理。很旧的衣物直接扔掉,一些不算旧甚至都没有穿过的衣物放入小区的旧衣回收箱。这样既清理了自己的旧物,又能给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除了衣物,其他物品就随机清理,就是过一段时间清理一次。将长期不用的,过期的物品清理掉。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清理掉一部分。
当然,清理过程中肯定会有这样的顾虑:这个东西我确定不需要了吗?万一我把它扔了以后想用了再买不是不划算吗?其实也正是因为这个顾虑才导致我们的物品越来越来。对这个问题经过我的长期实践,我是这样认为的:如果一个我们原本就有的物品,在家里放了一年两年或者更久都没有用过,那以后会用到的可能性是极低的,有些东西可能放久了我们都忘了家里有了,当需要的时候又重新买了,尤其像衣服类的,时间久了不但会觉得它旧了,还会觉得过时了,就更不会穿了。当然也不排除有扔了以后又需要用的情况,不过这种情况应该只是极少数情况,如果为了这个概率极低的情况而放弃做清理,那些真正不需要的大量物品对我们时间空间精力的占用其实是一种更大的消耗。
2)控制购买:
严格来说这个控制购买并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经历了上面所讲的过程以后,消费观念自然而然发生了改变。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购买也就能做到不盲目购买,而是按需购买了。总体来说,购买观从以前的多而杂变成了现在的少而精。
衣服方面,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不管是实体店还是网上店铺,也都发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当需要购买的时候,一般就直接去这些店铺。这样的好处就是不但减少了购买到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衣服的可能,也能减少在买衣服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护肤化妆品方面,目前已经很清楚自己的肤质,适合的护肤品牌和品种,只有当一个东西快用完的时候才买同一款来作为补充。
其他生活用品,坚持需要用什么就买什么的原则,不囤积物品。
这样消费,虽然看起来有些东西并不是在打折的时候买的,价格并不如打折的时候划算,但这样有效减少了购买不需要的物品,有效减少了浪费,数量减少了花的钱也就变少了。并且少买减少了花在购物上的时间,少囤减少了家里空间的占用。这个收益算起来还是挺不错的。
2. 生活方式的简
随着物质消费观念的改变,生活方式也就随之改变了,也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举几个例子吧!
有了宝宝以后,宝宝的物品需要经常购买,但是宝宝长得又很快,很多物品虽然需要但用的时间并不长,如果都买新的,那等到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可能还很新,就可能出现扔又舍不得扔、送也不好送、卖也卖不出去的现象,而且用旧的也更环保。所以我的原则就是,能买二手的就不买新的,用了以后能送出去的就送出去,尽量减少家里物品的囤积,买来的二手物品,用完以后就算扔了也并不觉得可惜了。比如:婴儿车、尿布台、小月龄宝宝安全提篮、婴儿床等。
以前会在常去的理发店办卡,过一段时间就会去做头发或者剪头发、洗头,当然有些时候会被推销一些自己并没有计划的项目。后来发现了快剪,然后就再也没有去过常规理发店了,只在必要剪头发的时候去快剪花十分钟,洗头都在家里洗,偶尔自己在家做做发膜,省去了很多时间上不必要的浪费,节约了这笔花费,也不再有考虑怎么拒绝别人的推销的烦恼。
以前在周末或假期,会参加各种聚会,不管这个聚会是什么类型,目的主要有:打发时间、联络感情、拓展人际关系。后来参加多了发现这些聚会大部分都是没有意义的,于是开始逐渐减少一些聚会,到现在只参加真正重要的、有必要参加的聚会,使自己多出了很多时间来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3. 精神生活的简
我们的生活,只有物质,没有精神是不可能的。甚至可以说,精神比物质更重要。
当然,我所说的这个精神生活的简并不是指减少精神生活,而是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减少那些影响我们精神愉悦感的干扰项。
要说我们的精神生活方式,肯定是列举不完了,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方式,不能一概而论。
就我自己的精神生活而言,我觉得可以说是:越活越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能让自己真正愉悦的是什么。
我是从这些方面来践行精神的简的:
1)信息的简
信息社会,信息的发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也让我们接收到了很多信息垃圾。信息垃圾并不像生活中的物质用品,占用空间,但它实际上占用的是我们大脑的空间,以及时间的花费。所以说信息垃圾是对我们精神的消耗。
手机可以说是目前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产生信息垃圾的主要方式。
为了减少手机带来的信息垃圾,我做了这些:
1. 减少手机上安装的APP,定期清理手机中的APP。手机只保留经常使用的APP,如果一款APP只需要使用一段时间,使用完之后就尽快将其删除。
2. 安装APP的时候将消息提醒功能关闭。很多APP都会有消息提醒功能,这些提醒既包含了APP本身我们需要的提醒、也包含一些推送和广告,而且很多APP的推送和广告会很多,这就导致我们实际需要的有用提醒只占所有提醒的很少一部分,大部分都是无用信息,所以关闭提醒功能会大大减少我们对无用信息的接收。在我使用某一APP的那段时间,若需要接收实时消息,我会将提醒功能单独打开,用完以后及时关闭。
3. 基本不看朋友圈,尽量少发朋友圈。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经常一有空就刷朋友圈,当然我也会经常发朋友。后来发现了几个问题:刷朋友圈看到别人的生活多姿多彩内心就不淡定了,多多少少都会有羡慕嫉妒恨(请原谅我的俗气);朋友圈里有各种做微商的和广告,有不需要的垃圾信息,而时不时的看到一些微商卖的东西有吸引力,会花时间去看,甚至还会买,而其实这些东西也并不一定对我又多大用;而经常发朋友圈,发的时候也会想怎样才能增加吸引力,才能得到更多的赞,发完以后更是心心念念的随时要去看看有多少赞多少回复,又增加了心里的不淡定。
基于以上种种,我决定少用朋友圈,减少花在上面的时间浪费,能给自己腾出更多精力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也能让内心更平静。
4. 远离各种视频直播APP。现在各种直播软件层出不穷,直播内容也是应有尽有,当然并不都是坏的,据我所知,有很多内容还是学习类的。我远离它一是因为我觉得如果要学习有很多其他方式,这种方式学来的知识是碎片式的,我更想让我的学习成体系;二是因为除了学习内容,这些APP上更多的是娱乐内容,这些东西的诱惑力是不容小觑的,我是不想挑战我的毅力,也不想让自己因为浪费时间在无聊的事情上而产生空虚和负罪感,所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不安装。
5. 减少微信群消息的影响。尽量只加必须的微信群,并且将除了工作群以外的其他群都设置为消息免打扰。除了必须要在群里交流的事情,其他时候不看群消息,如果需要查看群里的一些消息记录,通过搜索功能来查找。
6. 不看网络新闻。应该说网络新闻是我们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比如我以前经常通过刷微博来了解各种热点事件,但后来我发现,热点新闻是了解不完的,而了解热点新闻除了增加了点跟别人聊天的谈资以外并没有其他用处,反而浪费我很多时间。我何不把这些时间用来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呢?
7. 减少网络购物时间和频率。现在网络购物已经成为我们购物的一个重要方式,而网络购物跟实体店购物相比实际会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买衣服,随时都可以打开购物网站去挑选,不想买的时候也可以随时逛逛。为了减少这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我给自己做了限制,只进行有目的的购物,对需要购买的物品尽量在一天内完成购买,如遇到双11,618等大促的时候,提前列好清单,缩短购物时间,坚决不屯非必须品。
2)兴趣的简
我所说的兴趣的简不是指减少兴趣爱好,而是指减少因兴趣爱好而产生的空间和时间的浪费。
以前我喜欢逛逛逛,并不是因为需要买而逛,很多时候就是为了逛而逛,而这一逛,不管买不买都会浪费很多时间。
以前还有一个重要的娱乐方式是刷剧,下班以后或者周末,都会花大量时间在这个上面。
后来培养了读书的兴趣,瞬间发现之前的很多兴趣都被取代了,自然就放弃了以前一些浪费时间又对个人成长没有帮助的兴趣。
现在,看书、健身、写作、旅行已经成为我主要的兴趣爱好。
就拿看书来说,买了书肯定是会占用空间的,不同的书的价值也不一样,有些书适合通读一遍、有些书适合读很多遍、有些书适合当工具书适时查看、有些书只需要读部分、甚至有些书就不值得读。所以如果只通过买书读这种方式,我觉得并不是最好的方式。所以我是这样做的:
1. 在买一本书之前,对书会进行筛选,看这本书对我来说属于什么类型,如果是只需要通读一遍、看里面的部分内容、只想浏览一下这本书、非专业类书籍,这几种情况我都尽量不买纸质书,而使用kindle来看。


2. 对买了的纸质书,定期清理。有价值保留的才保留,对那些看过觉得没必要再保留,或者以前买的根本就不值得看的书,通过多抓鱼卖掉。这样既可以腾出书架的空间,又可以赚点钱,何乐而不为呢!


这就是目前我生活中的简的一个总结吧,跟极简还有很大差距,可能我也确实做不到真正的极简。总之,现在的简,能让自己过得更称心、更舒心、更开心~~
原文发布于微信公众号,谢绝任何转载!
微信公众号:遇见小眼睛(ID:yujian_x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