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郎老师之作品
槟郎老师之作品 作者:宓橹 不知是偶然还是命运的必然,一年前我来到了南京,这个我素未谋面的城市,来到了南京高校,这个给我的人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地方。在这里,我遇到过许多人,也见识到了许多事,而最让我高兴的一件事,就是我遇到了一个人,他就是李槟老师。 我们每天都会忘记无数的事情,但是有一件事情总萦绕在我的心头,让我念念不忘。那就是我与李槟老师机缘巧合一般地相识。我还记得那是大一下学期的某天中午,班群里突然下发一个选择通识课程的通知。我当时并没有把这当回事,便胡乱选了一门“旅游文学”。之后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他们都惊异于我居然选中了这门课,更有甚者带着嗔怪的语气说我居然不提前和他们商量就私自选这门课……我震惊了,难道这门课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吗?后来我听学长学姐说我才知道,这门课是一边旅游,一边学文学,还夸赞这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知识的补充。于是乎我震惊了,天下居然有这等好事?而且据说执教的李槟老师很擅长写诗,上他的课还能领略到诗歌文化的美妙。突然感觉我真是运气太好了。 因为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只开展了线上课程,所以我没能目睹李槟老师的真容,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但是,当我初次进入李老师的直播间,听罢李老师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就开始对这位自号槟郎的老师产生了浓厚兴趣。毕竟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少有人能有这般闲情逸致来进行诗词创作,更别说把诗词作为自己的爱好了。李老师给我们介绍他发表在网络平台上自创的诗歌,看似朴实无华的语言,细细品来却蕴含着无穷的哲理。我眼前一亮,因为我很久都没有读到过这种哲理与烟火气并存的文学作品了。课罢,我心中暗暗狂喜,没想到看似平平无奇的晓庄学院,居然是这般卧虎藏龙。这次课之后,我才真正地结识了一位恩师——李槟老师。 李槟老师时常为我们推送他的部分作品。初读他的作品,觉得平平淡淡,细品才解其中滋味。于是我便在微博,今日头条等等网络平台上关注他,这样每当他更新我都能收到提醒。我点进他的博客空间,拜读了他的不少作品。仔细品味过他的作品,我也对他的人,他的事有了更深层的了解。也正是我选了旅游文学这门选修课,我才知道槟郎不仅仅是一个大学教授而已。寄生活日常于诗,寄闲情逸致于诗,细读他的诗,总是能直触我最深处的心绪。那些写他的于放浪山水名胜中含有乡思之作,总是能激起一个在外求学游子的内心情怀。李槟老师饱读诗书而且游历天下大山名川,自然累积了渊博的学识和分析事物的独到看法。他的诗大多阐述了对于旅游与文学还有生活三者之间的微妙联系,他惜墨如金,文笔篇幅虽然不长,内容却相当出色精炼。槟郎的作品不但文笔优美,又常能发常人不敢发之诤论,颇有李白等古代雅士的风采。李槟老师每回上课都会给我们分享他游历各地的感触与经验,让我们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有了新的看法,实在是令人受益匪浅。我意识到了,李槟老师的人生,也是我梦想中的人生。游目骋怀,放浪形骸之外,这不正是我少年时的梦吗?我能遇到这样一位恩师,实在是三生有幸。 我印象深刻便是槟郎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开篇便用几张精美的图片为我们展示了方山独特的美。槟郎在诗里对方山附近景点的描写让我们如临其境,虽然方山就在我们学校背后,我在学校快一年了却没有亲自去游玩过,属实是人生之大憾也。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槟郎老师对方山有很深的情怀。槟郎写过一首《方山仙子》。“神奇的天印,从天国里坠落人间,化为璀璨的明珠,点缀在秦淮河二水的合源处。方山仙子,美丽的少女,方山因你而增色。”他将方山比作少女,年轻貌美,况且它又是从天国坠落到人间。此景只应天上有。槟郎诗人就是那么率真,有个性,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毫无保留地表达出自己的赞美之词。他在《我在方山迷路》一诗中,这样写到:“放下伤痕累累的教鞭,和沾满粉笔灰的发黄的课本,我独自匆忙地走出校墙,把自己逃匿在方山的皱褶中,我突然迷失了东西南北,惊慌后突然大笑地狂奔。”写出这么美的语句,想必槟郎老师一定是个内心纯情善良的人。优美的语言中透露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槟郎每一次登上方山,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境,但是同一个方山,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他每一次都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方山的每一块石头,从不同的起点用自己的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在我们看来,方山没什么大不了的。而对于槟郎来说,方山是他的家,是他的敏捷才思的源泉。他爱这片土地,他爱着方山,他爱这里的一切。尽管是同一座方山,因为有了热爱,每一次登上巅峰,都是一次在用心与这片古老的土地进行交流。要是我以后能够做到如此境界,那我的人生也无憾了。 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学校只安排了线上课程,这可苦了槟郎老师。而我们也因为无法与槟郎老师见面而郁郁寡欢。不过还好我们还能听到槟郎老师那沉稳,波澜不惊而有充满磁性的嗓音。槟榔老师为此创作了《被逼上网课》。“我从没上过网课,不管是当学生, 还是现在做老师。我宁愿等开学,坚决不上网课。瘟疫要打败我,我绝不向它投降,上网课就是在战斗。想当初怕得不得了,终于豁出去啦。”初读下来,语言幽默风趣,不禁令人捧腹大笑。是啊,槟榔老师就是这样一个真性情的人,虽然有疫情对上课造成困扰,槟郎也拼命地想要为我们亲自授课,但是终究还是没敌过来势凶猛的疫情。不过不影响,槟郎老师如是说,要上网课就上呗,不会操作就现学呗,有什么事能难倒我槟郎呢?老师正是有这种乐观豁达,不畏困难的心态,才成为我等众多学生值得学习的对象。事实证明,槟郎老师无论是线下课还是线上课,都非常成功,课堂效果都非常好。真的令人佩服。 桃叶渡,是王献之与桃叶千古留芳的故事之发源地。也是槟郎老师与师母的定情之地,是槟郎老师心头的那片最浪漫的温柔乡。槟郎老师创作一首《执手桃叶渡》,“桃叶渡的传奇,我们的恋爱做续篇”。将满腔爱意延续为浪漫的诗句,用平实朴素却出色精炼的诗句写进人的心房。以“月”、“灯”、“佳人”等,呈现出一幕幕甜蜜的场景,把初入爱河的情侣约会场景刻画得生动形象,尽显浪漫的诗意,情景交融。令人不禁对这样相濡以沫的爱情产生向往,唉,在我看来世间最完美的爱情也不过如此吧。槟郎老师用细腻的笔法流露着自己多情的心绪,不仅只有《执手桃叶渡》,还有一首《秋到江心洲》。“我们约定待初秋再来,眼前会变魔术般硕果累累”,“而今我独自来到葡萄园,相约人早已音信杳然”。曾经的并肩而行,现在早已物是人非,你还在,只是身旁人早已不知音讯。寥寥几句,不只写出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伤感,还寄托对那人,对自己身世的哀思。不可不为佳作。 除此之外,我读槟郎老师的诗歌读得多了,感觉他这个人身上有种仙风傲骨。《布衣之怒》中,他挥毫泼墨,潇洒地写道:我以布衣为傲,十年后果然是布衣。他以仕途为志,十年后成为我的上司。曾经的勾肩搭背,逐渐甩开手臂。开始说忙着开会,接着说官民有别。终于不再说话,我就避开与他见面。突然以权力为剑刺来,我猝不及防地倒下。你手上有权力,我空手也有菜刀才平等。唐雎不辱使命,布衣之怒使我站起。‘’他终身以布衣为傲,鄙视权贵,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他就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可远观不可亵玩,那些世俗规则,皆不能限制到他。如今的诗人,一个真正的诗人,面对世俗众人的冷眼相对,应当就是像槟郎一般,无所畏惧。闲话终日有,不听自然无。这是槟郎老师身体力行教给我们的人生哲理。 槟郎老师的作品,犹如阳春白雪,使我如听仙乐耳暂明。但可惜我的社会阅历和理解能力受限,只能发表尽我所能的一些见解和领悟。我感觉三生有幸,因为我遇到了这样一位良师,槟郎老师不仅仅是我在文学之路上的引路人,更是指引我人生前进的一盏明灯。 20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