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美国人》的一些感想
“普遍缺乏常识”……E.D.Hirsch教授在《造就美国人》中认为,“罪魁祸首便是这种松散、“边玩边学”的教学方式。教师没有标准的教程做参照,对于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心中一片茫然。”米国多数公立学校长期“反课程”,“六十年无教程”,高呼“启发孩子”的口号。作者倡导公共教育摈弃“反课程”、完善教案,让孩子掌握关键知识。观点引起许多专家和精英的反对。
滑稽的是,在米国顶尖的公立学校以及高水平的私立学校,精英教育下的学生们仍需面临强大的课业压力和应试,甚至专门配备了心理医生为学生疏导。两相对比,值得深思。
《最愚蠢的一代》、《娱乐至死》、帕累托的“精英循环”等,解释了塞在几代年轻人嘴里的“奶嘴”——近代许多欧美精英,一方面宣扬平权、制衡,另一方面通过教育至简推动自然分层。“社会不需要那么多智者”,他们鼓励那些令人陶醉的消遺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填满人们生活。况且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强大的未来,逐步释放的劳动力总要有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