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星的财务思维课读书笔记
第一次参加读书会的同读活动,20天读完一本有一定专业难度的书,自己还是挺意外的,感谢组织和同学的相互鼓励,言归正传,讲讲这本书读完之后的两点收获。 第一个层面: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关系 作者“财”眼看企业,以现金到现金,从融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三个方面五大核心业务(销、采、生、薪、投融)对企业进行了财务视角的解析。 第一章讲述了财务与战略选择(成本优势战略/差异化竞争战略)和战略执行之间的关联逻辑。 第二、三章则从财务角度讲述了客户、竞争者与企业经营的关系:以企业的实际经营去解析了付款方式、竞争与价格的影响、竞争战略的选择、效益与效率等指标概念。 第四章以应收账款为锚点,对不同应收账款表现下企业背后的销售业务、客户价值进行了解析论述,同时揭露了如何通过应收账款来实现财务操作。 第五、六章则是从采购环节通过财务视角的解析,引出了生物资产、低值易耗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专业财务名词,同时解析了采购环节财务表现与公司经营的价值、地位关系的关联逻辑。 第七、八章是从企业的生产环节解析了财务中的成本(生产/营业)、存货(跌价/周转率)两个大的概念,并分析了计价方法对营业成本的影响、毛利率与企业盈利水平的关系、存货周转率的经济含义以及其反应的管理信息。 第九、十章是从薪酬角度解析的企业经营中的财务表现,这两章主要讲到的是职工薪酬在财报上的记录方式、从人效上来-评价公司的效率、用应付职工薪酬调整利润和股权激励在财务上的呈现和记录方式(含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个人觉得这两章比较专业,但又是当下企业经营中比较热门的团队激励方式,建议有需求的经营者,可以多读几遍。 第十一至十六章是从融资的角度对企业进行中的财务变动进行了解读。包含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金融资产、股权投资、兼并收购和融资之道六个大模块,每个模块中又涉及到了比较细致的财务落脚点,像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与财务操作、金融资产与财务数据的影响股权投资与兼并投资的财务记录等,最重要的还是融资之道里提到的不同融资方式,对我自身从事的投融业务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也是我日后反刍的重点章节。 第十七到十九章是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个角度对如何通过财务数据解读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算是本书专业度与实操运用高度结合的三个章节,尤其是现金流量表中八种模型的解析预测,让我对财务数据认知和预测企业进行有了新的认识(兴奋的我想去找一两个上市公司来练手了)。 第二十章则是作者对全书的一个概况和总结。再一次带领读者从销、采、生、薪、投融五大环境进行了财务视角的企业运营解析。 可以说本书的第一个层面就是财务视野的专业运用,如何用财务数据、财务表现沿着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去深层次的理解企业经营的真实状态,这是本书能给读者带来的第一个层面的收获。 第二个层面:作者提到的是用财务的逻辑思考业务问题,让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紧密围绕“价值创造”这一主题进行,避免盲目的经营举措,但我个人理解,其实作者想讲的是“以终为始”的组织系统性思维 ,员工以企业价值为终,去系统性的工作而不是隔离的看组织;个人应以人生终极意义为终,而不仅仅是以当下的一个阶段性人生目标(欲望),去思索和执行。或许所谓的财务性思维就是一种俯瞰式的思维方式吧,跳出局部看整体,却又以数据和严谨去流动和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