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re 1988笔记
母语者看语言流失的视角是词汇遗忘,语义具体的被语义泛化的代替。但从语言学视角看,更多的是把旧构式整个词汇化,词汇化的时候词汇没有丧失,失去的是操作动词形态的能力。这种拆块能力丧失对应的是整个块(构式)成为新的文化价值附着对象(词)。当时的Chinook半母语者已经渐渐把整个语言都迷信化,即使诱导出语料也大都是对过去听到过的话语的记忆了(通常有着“奶奶会说:”这样的开头)。语言学家就像取称号仪式上不在的人,想要通过问询知道谁叫什么,但这是不可能的,只能靠碰到在场的人唤这些名字,这种唤名本身其实也是一种对仪式上授名过程的引用。而这些名字,也像词汇化之后的构式一样,无法解析翻译,也没有人尝试去解读,大家都说它们的意思很早就被忘记了(和同社区的人名可析可译的北Sahaptin语对比鲜明)。词汇化的整块动词和这些人名一样,也都具有了这种“被隐匿的古老含义”。
Moore 1988, Lexicalization vs. Lexical Loss in Wasco-Wishram Language Obsolescence.
来自 豆瓣App
-
s7w4j9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3-12 00: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