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巨人影业张阿牧:五年「征途」之路丨制鲜者
五年前,张阿牧离开从事已久的媒体行业,加入到史玉柱的巨人集团,任职其子公司巨人影业的总裁。彼时的他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用尽心血参与的首部作品——耗资3亿的电影《征途》,未来会先在网上公映。
电影《征途》改编自巨人网络旗下同名经典游戏IP,由巨人影业、星皓影业、淘票票影业等公司联合出品,由郑保瑞担任监制,陈德森执导。影片于7月24日正式在爱奇艺上线,既是2020下半年首部“院转网”的电影,也是目前“院转网”中投资体量最大的作品。
最开始,对于《征途》转为网播,很多业内人员和观众表示出了极大的疑惑。毕竟,相较于此前转网的《囧妈》《肥龙过江》《大赢家》《春潮》等都市背景的电影,主打强视效的《征途》明显为大银幕定制。假使影片于后期在影院公映,票房和口碑更值得期待。
可是,张阿牧心里明白,不能再等了。

2020年是征途游戏上线十五周年,对玩家们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巨人集团原本的计划中,同名电影的上映是也是游戏周年系列庆典中的重要一环,按计划,最迟年中得上映。而在春节前,疫情还没有爆发的时候,几家投资方已经商议过,是选择五一档,还是暑期档?
没想到,一场疫情改变了2020年的电影行业,也改变了电影《征途》与大家见面的方式。更没想到,计划不如变化快,就在影片官宣转网后,有关部门发布通知,电影院可以有序开业了。这会影响到《征途》的网播成绩吗?
日前,烹小鲜(pengxx01)对张阿牧进行了独家专访,对方分享了影片的改编过程以及电影市场环境变化的应对措施。

电影《征途》筹拍始于2015年,那一年,正值影视行业IP改编最热的时期,加之游戏《征途》迎来十岁的生日。因此,巨人集团有了将游戏IP电影化的想法。
那么问题来了,这部电影要找谁拍?怎么拍?拍成什么样?如何兼顾游戏用户和路人观众的观感?
一时间,诸多问题如飞虫般冲进了项目负责人张阿牧的脑海中。不过根据多年的行业经验,他很快缕清了基本思路:既然要拍电影,就一定要按电影的创作规律来。所有的一切围绕电影属性展开。
与此同时,提炼出游戏的核心元素,并合理融进影片中,使得IP的“魂”一脉相承,进而平衡游戏粉丝和普通影迷。不言而喻,这是全部游戏在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第一座高山。

(右:巨人集团董事长、电影《征途》总顾问史玉柱
中:电影《征途》导演陈德森
左:巨人影业总裁、电影《征途》制片人张阿牧)
顺着这样的想法,影片制作正式提上日程。首当其冲,自然是定调整体风格和明确剧情主线。
关于这点,张阿牧认为,游戏IP具有天然的优势:“《征途》和其他游戏不同,它本身有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和主线人物。即你是流落民间的王子,生而不同。你需要做的,就是变强、征战、复国。”
基于游戏的情节,电影《征途》选择定位于动作、奇幻、冒险三种标签后,根据这三种类型,张阿牧及其团队针对游戏用户开始做大量的调研工作。
他知道,谁是改编电影的基础受众,谁就能最先为电影《征途》买单。只有摸清这部分人群最想看什么,才能化繁为简,摘取游戏关键点套用电影体系中。

电影《征途》片尾致敬玩家
“本着电影的逻辑,我们提前做了很多线上调查,设计的题目数量从5个到30个题不等。包括希望电影由哪位明星出演,片中应当呈现什么场面等等。有的深度问卷甚至需要花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才能答完,这种调研做了上千份。”
基于这些数据的分析结果,影片编剧刘奋斗结合游戏的元素,以及玩家组团出任务的传统,最终确立了电影《征途》的故事梗概:少年英雄组队踏上征途,一路热血同行,完成使命。将游戏的“魂”,注入独属于电影类型的“骨”。

电影《征途》的内核和骨架已确定,接下来就是填充血肉,一方面,用具象的镜头语言对甄选的游戏标签进行二次创作,以及适当增加原创因素,使其源于游戏,又完全不同于游戏。另一方面,匹配专业且优质的台前幕后团队,保证影片本身的质量。
合理用电影语言表达游戏元素
关于游戏标签的二次创作,首先是兄弟情。张阿牧自己就是《征途》的资深玩家,他深知“这个游戏本身是娱乐,也是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