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篇|种族歧视的流毒什么时候可以清除?
I can’t breathe!这是46岁的美国黑人弗洛伊德最后的遗言。他在2020年5月25日那天,被被白人警察用膝盖压住颈部达8分后,最终死于窒息。这场发生光天化日之下的谋杀掀起了美国民众反抗运动,至今仍未停止,导致美国社会的裂痕进一步拉大。那么今天赵山河就盘点5部以种族为主题的电影,跟大家聊聊美国种族歧视为何至今难以根除。
1.《撞车》
有人说对某个群体有点偏见很正常,弗洛伊德之死只是个例。其实不然,2004年由保罗·哈吉斯《撞车》在36个小时内讲述了美国洛杉矶这个城市的各种种族歧视,有的只是对特定群体的偏见,有的则上升到枪杀谋害的层次。
电影采取限定时间内,多线索多人物的叙事方式,赵山河挑几个线索来说说。白人检察官和妻子被两个黑人抢劫,妻子不满意检察官老公不去追究责任,因为检察官老公还得争取选取黑人的支持,不想把这件事闹大。妻子则惶恐地要把家里的门锁全换了,甚至对家里墨西哥裔保姆和锁匠抱有怨言,但之后妻子摔倒,只有保姆救了自己。

温和的锁匠提醒杂货店老板店锁有问题。出于不信任,加上之前遭到种族歧视,伊朗裔杂货店老板则把锁匠骂走。待到门店真的被偷,恼羞成怒的老板拿着枪想要杀死锁匠。千钧一发之际,锁匠的女儿挡住了子弹。幸好子弹早已被伊朗裔老板的女儿换过,她一直担心父亲的精神情况,担心他做出过激行为。

白人巡警想给父亲寻找更好的医疗救助,但是负责此事的黑人职员却是百般刁难。于是巡警把气撒在黑人导演和妻子身上,还对黑人妻子动粗。妻子为此还跟黑人导演吵了一架。可第二天又是白人巡警从车祸里把黑人妻子给救了出来。

多条叙事线索勾勒美国种族众生相,导演发挥了电视剧的风格,将故事圆的非常自然。也正是如此,过于戏剧化忽视了现实问题的严峻性。首先导演明白种族问题背后更多是社会公平问题,歧视背后导火索可能是偏见(白人妻子看到黑人自觉抱住老公)、犯罪(黑人偷车卖车)、资源(医疗乃至公共资源紧缺)、政治(白左的圣母病)、宗教(伊朗裔被污蔑要在美国开启圣战)等等。虽然面面俱到,但是都是蜻蜓点水,所提出的解决之道非常乏力。
导演自己也说虽然提到种族歧视,但主要还是探讨人与人的关系。出于资产阶级人道思想,导演更把希望放在人与人之间的爱之上。但我们知道那个墨西哥女孩不是天使,之所以没发生凶杀案,是因为只是伊朗裔女儿一次“无心之举”。谁又能保证巧合能一次次重演呢?

2.《为奴十二年》《逃出绝命镇》
《撞车》为我们描绘了种族歧视的全貌,但在其背后历史和残酷却是语焉不详。2013年《为奴十二年》和2017年《逃出绝命镇》则从历史和隐喻两个角度讲述了种族问题的可怕。
《为奴十二年》导演史蒂夫·麦奎因用平稳的镜头和冷静的口吻,讲述了本是自由人的所罗门·诺瑟普如何在南方种植园沦落为奴隶的十二年历史。本片以小放大,以个人悲惨遭遇去折射一个时代的悲歌。
黑人奴隶制充满着暴力,白人农场主可以随意鞭打黑人,乃至杀死他们,都可以不受惩罚。所罗门因为反抗,被吊在树上直至深夜。黑人会被当成商品随意买卖,甚至还会被主人强暴。在这样暗无天日的环境下,黑人的人格早已被剥离地一干二净。更可恨的白人白人会用宗教控制黑人,让他们对白人常怀感恩之心,这样他们就不会反抗。
《乱世佳人》中白人和黑人友好相处只是幻想,因为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出身南方,父辈们关于种植园的美好回忆在米切尔脑海里沉淀下来,却抹去背后的血腥。

虽然1865年12月18日,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正式生效,宣布废除奴隶制。但时至今日,奴隶制的残余仍未根除,还包裹上新的伪装,《逃出绝命镇》算是其中隐喻佳作。
《为奴十二载》借线性叙事方式,总体上走写实的路子。《逃出绝命镇》则更多是充满象征意味的惊悚寓言作品。看完全片,我们知道白人为了永葆生命,利用巫术占据黑人健康体格。白人女友的亲友表面虽是黑皮肤,灵魂却深处是一批白人吸血鬼。
《撞车》告诉我们种族问题是资源纷争的社会问题.白人为了生存,必须压榨黑人,这是资本原始积累最有效的方法,美国广袤种植园是建立在黑人的尸骨之上。在《逃出绝命镇》中,黑人身体变成了白人竞相追逐的商品,影片拍卖的那段极尽讽刺之能事。

种族背后更多是资源的掠夺,遇到反抗时,杀戮也就开始了。由此造成的仇恨、歧视和不平等随着时间流逝,愈发强大,一步步撕裂着美国社会。
3.《相助》《绿皮书》
有问题自然要解决,美国先进人士在历史长河中一直思考如何弥补种族裂痕。2011年《相助》和2018年《绿皮书》则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影片,各自用不同视角去尝试解决种族歧视这一顽疾。

《相助》中女主角斯基特得益于在北方大城市的教育,思想开阔,个性独立,更不耻南方家乡的发小对黑人女佣的歧视,于是打算将黑人的悲惨遭遇写成书昭示天下。
影片独到之处在于通过女性视角赋予了种族歧视大命题一丝明亮的色彩,通篇有一种励志向上的积极气息。本片英文名是《the help》,本意是指女佣,但是中文《相助》更贴切。

首先黑人女佣最后获得勇气,怒斥无良主人,这一份自由和勇敢的灵魂崛起。另外白人先进人士也有勇气面对自己造成的苦难。斯基特妈妈早已把黑人女仆看成朋友,但是迫于压力,还是将黑人女仆逐出家门。后来被女儿的著作所激发,斯基特妈妈也鼓起勇气对种族歧视者说不。
《绿皮书》则是用了公路片的形式讲述种族和解的故事。意大利裔白人托尼和黑人古典乐钢琴家唐完全是两个极端。托尼出身底层,崇尚暴力,不通笔墨,给妻子写信都坑坑巴巴,但也是宠妻狂魔,赚到钱立马上交给妻子。唐则是一个傲娇受,高贵有腔调,学识渊博,拥有三个不同学位。
因为一次旅行演出,托尼要做唐两个月的司机,可他们要去的是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诸州。在这趟旅行中,托尼为唐所遭到的歧视出头,唐也改变了托尼的举止行为。在相处中,双方获得彼此的认同和尊重,因为他们都面对着种族歧视这个真正的“恶魔”。
4.总论
当然,种族问题不能仅仅靠爱和理解才能解决,背后牵扯到政治、经济和宗教等诸多因素。而且不光光黑人被歧视,亚裔、墨西哥裔还有印第安人也都在歧视链当中。美剧《黄石》讲述三方势力的争夺,一方是主角团,代表着美国传统保守主义,一方是步步紧逼的印第安人,那是历史世仇,还有插上一脚的房地产公司,这是来自大城市的资本财阀,代表着城市文明和消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