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哲札记(八):唯理论
已经探讨的问题:强调以感觉与经验作为知识来源的经验论者如何讨论物质、观念、实体并最终走向怀疑论。
一般来看,重视知识的经验来源而不承认理性原则会比较容易滑向否认上帝存在的立场,作为最明显反例的贝克莱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将主观感觉经验贯彻到底从而捍卫上帝。反观同期的唯理论者,则普遍承认精神实体的存在以确保上帝存在的现实性与理性知识的可靠性,或是我思,或是实体,或是单子,由唯理论者的思想轨迹历程可以看出本体论建构对认识论深化的重要意义,经验与唯理二系的分歧从表现上来看是认识的来源与推理的原则差异,而其最根本的不同还是在于如何理解心与物的本体问题。
笛卡尔“由数学方法切入知识体系建构,首先提出作为指导原则的方法论:
一、真理的标准是清楚明白 二、分析:将复杂的命题与对象分解以获得简单清楚的性质与结构 三、综合:按照理性的秩序对简单对象组合上升 四、归纳:全部枚举
为了达成清楚明白的真理标准,需要进行的是理智直观与从作为基本原理的天赋观念出发而形成的演绎推理。这里所指的观念有三种,自我的、外来的、自我创造的,亦即所对应的纯粹理智、感觉与想象,其中能够符合清楚明白标准的只有自我的、天赋的理智,但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这样天赋的理智观念,天赋观念就必须由自在的转而解释为“潜存—发现”与作为能力存在而非作为现实存在的禀赋。于是就可以借助理智直观来考察现有的知识,为了找到确信可靠、符合真理标准的知识,就必须普遍怀疑,将所有知识的不稳定性、不清晰性因素排除,最终确立正确的依据。包括感觉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数学知识甚至上帝的存在在内的一切都被彻底怀疑之后,最终有一条无可置疑的结论,即“我在怀疑”这个基本事实,因为对“我在怀疑”的怀疑也是“我在怀疑”,由此推之,可以知道在思想的“我”就是那个最清楚明白的真理。“我”是思想的心灵实体,是与思想的内容所分离的思想形式,由此能思的心灵就与只是作为以广延为属性的身体所分离,二者会有联系也只是因为松果腺的作用。人这种认知主体能够确证作为终极实在的“我”,但同时,除了“我在”之外人无法再认识到任何确证的存在,因此人只是十分有限的存在,“我”只是不完满的精神实体。但“我”却能具有最完满的上帝观念,完满不能由于不完满产生,所以认识主体的上帝观念只能来源于更完满的存在即上帝,同时“我”既然不完满,就不可能是“一”,亦即必须有上帝来作为依靠。心灵实体的确立似乎有造成物质世界破灭的危机,但显然认识主体在物质世界也是具有足够清楚明白的观念存在的,不然自然科学就无法成立,而物质存在的有效性就在于上帝赋予的实在观念,由此得出心灵、上帝与物质三种实体。上帝是根本意义上的实体,心灵是以思想为属性的实体,而物质则是以广延为属性的实体,物质的广延只是量的特性,因此不仅无限可分,而且无限延伸。由此,物质的实在只是空间的实在,运动也就只是相对位移的机械形式,上帝是这种运动产生的第一原因,在上帝的推动之下,物体在相对位置之间不停运动,其动量也因此是守恒的。
将“实体”,尤其是作为精神存在的实体发挥至大的是斯宾诺莎,笛卡尔的实体是“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东西”,斯宾诺莎的实体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由此,实体必然是自因、无限、永恒、不可分、唯一的存在,这种存在只能是上帝:
一、自因:本质必然包含存在,或存在即属于它的本性 二、无限:不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存在 三、永恒:没有开端没有终结的必然存在 四、不可分:实体的部分不能是有限的 五、唯一:不能由多个互相限制
这里的实体属性基本延续的是古希腊本体论中对于存在的规定,另外一种表述是“自然”,即物质与思想同在的大全,作为原因与结果统一的自因。实体是无限,但对认识主体而言并非一无所知,人可以知道的属性是思想与广延,而思想与广延是同一的,广延的某个样式和这种样式的观念知识以不同方式表示而出的同一实体,但二者毕竟是不相同的两种属性,之间不能直接产生直接的关系或限制,由此,在表现在身心关系上就是心灵与身体作用同时发生的平行论。实体的分殊表达是样式,即在他物内通过他物而被认知的东西,样式是有限的他因,可以通过事物本身去认识到其有限的部分,也可以更高的必然原因去认识其本质。由此推之,样式与样式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将是作为有限他因的必然性而普遍存在。实体是唯一的认识对象,要么从自然必然性去把握实体,要么通过个别性的样式去认识,在此之上的产生的知识有:
一、传闻知识——意见或想象:由名称符号得到 二、经验知识——意见或想象:尚未由理智规定的经验 三、推论——理性知识:数学知识 四、直观——直观知识:由神的某一属性的客观本质的正确观念达到事物本质
由于思想和广延的统一性,真理本身——事物的客观本质——事物的真观念都是同一的:
一、简单的或由简单观念构成的 二、能表示一物怎样或为什么存在产生 三、心灵与其对象的形式符合
“观念与对象符合”是真理的外在标志,重要的是其内在标志,即真观念自身的清楚明白,这一点接续笛卡尔的真理标准,但不同在于斯宾诺莎的真观念并非先天禀赋,而是凭借直观与推理的认识能力所获得并作为工具展开关于具体表象的理性演绎。作为他因而有限的人具有这种强大的理智认识能力,所以能够摆脱样式的有限性而认识实体,也即达到伦理上的至善境界。作为实体的神是至善的终极目的,情感只是支配人的力量,理性则是使人通过自我意志而自觉认识神的根基,因此遵循理性而追求对神的理解的心灵才是自由的。所谓理解神的至善境界,就是认识人心与自然、实体、神的一致性,从实体的高度与神圣的自然法则去观照万物的本质。而所谓自由,就是仅仅由自身本性的必然性而存在、行为仅仅由自身决定,对于人来说,必然性在于实体的神,因此依照理性指导去认识神的人就是自由的,亦即获取直观知识。
笛卡尔、伽桑狄等思想家当做原则的机械论不可避免地面对“不可分的点”与“连续性”之间的矛盾,广延是可连续但不是不可分的点,原子是不可分的点但没有连续性,而真正作为统一的实体必然是既不可分又能够连续的,所以必须要不再以量或广延的规定来认识实体,而从质与能动性的角度做规定,这种思路就得出了既现实存在由不可分的形而上学的点,即单子。单子是唯理论一贯承认的精神实体:
一、单纯:没有部分,没有广延与形体,不可分 二、复多:事物无限,单子也无限 三、永恒:既然单纯无部分,则不能是由其他部分组合,只能是上帝的生灭,亦即永恒存在 四、相互独立:相互不可作用 五、质的区别:无量的区别,只有普遍差别与个体性原则 六、自因:独立自存,内在目的——力
单子只是精神实体,所以其质的差异就在于知觉的清晰程度不同,单子如因陀罗网,能够反映大宇宙的表象,并与宇宙共在,形成普遍联系的整体。上帝是最完满的单子,是创造一切单子的单子,也是单子宇宙序列的最高级。从最高级的单子上帝到最低级的单子“原始的隐德莱希”的序列之间是无限而连续的,每一单子与单子之间都是无数等级单子的存在,但相邻两者的差距又是非常小的,显然这种统一不可分的点与连续性关系结论的得出与莱布尼茨在数学上创制的微积分方法一致。单子之间既是自因又相互独立,就存在部分的自动破坏整体的可能,要保持宇宙秩序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就只能承认源自于上帝的前定和谐的存在,同样对于身体与心灵,也由于前定和谐而能够相互独立而又保持同步的作用。前定和谐下的自由是从潜能向现实的自我发展,单子是自因,是按照内部本性而非外部力量而活动的,但其现实则属于上帝的预定,于是自由就成为“某物不受阻碍地变成它注定要变成的那种东西”,是“被自身的理智决定”。由于单子是自生的根基,人的认识也自然是属于天赋观念的作用,天赋观念属于心灵的潜能,即“有花纹的大理石”,依靠感觉的辅助就可以是这种潜能而成为现实的观念,显然这里表现的是一种对唯理论与经验论分歧的调和,并以此提出推论与必然的真理、事实与偶然的真理两重真理,可以使用矛盾律和充足理由律把握这两种真理。其中,必然的真理是普遍无需证明的公设,而事实的真理是通过经验认识的,其实在性需要有充足理由而说明,偶然事物是无穷无尽的,对其充足理由的推究最终势必要追溯到偶然事物序列之外的必然实体,亦即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