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5日20:40
嗯,尝试着把自己看画的感觉说一下吧。
我觉得年代越远的画作感觉越“正式”,而且画作基本上都和宗教相关,比如画一些圣经故事里的场景等。人物画呢,描述的主要都是“神”,不同画家画得人物/神容貌、气质、体态有一些区别。然后人物画慢慢出现了肖像画,画得主要是王公贵族,反映大自然的风景画也出现了,然后是静物画、普通的人也有了肖像画。
怎么说呢,这个过程能看出绘画绘制内容的发展,现在是万物皆可入画了吧,绘画风格呢,也越来越多元和注重画家的原创性。正好也看到书里说在历史上并不是一开始平民百姓都可以看《圣经》的,阅读《圣经》曾经也是和阶级相关的一件事,哎~
嗯,人类社会一直在进步呀,和艺术相关的活动基本上是全员普及了。
话题转一下啊,说起来,酿酒业似乎一直没有什么阶级的门槛,大家都可以尝试酿造和享用。再就是看到咖啡和啤酒花讲究产地,我发现现在水果也很强调产地和品种了,而且名字也都很好听(广告效应好),水果也都个性化发展了,啊~
【2020年7月27日20:40】
学一下印象主义的色彩理论吧。
化学家米歇尔-欧仁·谢弗勒尔发明了色彩理论。米歇尔著述了《色彩和谐与对比原则》。谢弗勒尔在巴黎哥白林织造厂的染色车间工作,他注意到色彩的强度不仅由色彩本身决定,还受到其与周围色彩关系的影响。原色(红、黄、蓝)与两种原色调调和而成的复合色(绿、桔、紫)在并置时显得更为强烈,他将这种关系称为同步反衬。将亮色置于暗色旁边的明暗对比也会对色彩的力量产生影响。并置红绿、蓝橙和黄紫之类的互补色能获得最大强度的色彩效果。在纯红旁配以纯绿,红色会更红,绿色会更绿。
欧仁·德拉克洛瓦可能是第一位受谢弗勒尔理论影响的艺术家,尽管他早年间就凭借自己的直觉发现了相似的概念,而且在绘画中将对比强烈的小块色彩并列放置。但是,印象主义者却是首批以原色和复合色作为主要色彩进行绘画的艺术家、虽然他们用色的范围早已超越色调的局限。为了保持色彩强度,印象主义者开始在预先准备好的画布上直接作画。相比运用暗棕色或棕红色来打底的传统,这样使画布可以显得更为明亮。卡米耶·柯罗开创了运用较为明亮的画布作画的方式,而且他将银色用在绘画中来协调蓝色和绿色。
当时并没有哪位印象主义者阅读过谢弗勒尔的书。现在他的理论成了众多对色彩感兴趣的艺术家的必修课。
嗯,说到色彩并置呢,最近看的这些画家里我觉得马奈的画色彩对比最鲜明,当然还没有看更多的,不知道对不对啊,我觉得他的画里黑和白对比最鲜明,而且是大块的对比。每幅画里都有一块区域是很亮的白色,然后有黑色区域与之呼应,其余区域再用稍微柔和一些的色彩来丰富来协调。比如《女神游乐厅的吧台》并没有《草地上的午餐》色彩那么强烈,色彩却更丰富一些,人物神态刻画更深入,而且呢,吧台上摆了好多酒瓶,各种酒类的,我发现了,哎~
© 本文版权归 豆友mn123qw789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