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其实最难熬最尴尬的是这个年纪
最近看《二十不惑》,《三十而已》。
年龄这个残酷的话题又一次摆在大众面前,特别是女性。
看《二十不惑》的时候我清醒的知道,那已经不是我了。
看《三十而已》的时候我又会想,我现在努力想要打造的三十岁原来是这样子吗?
依然伴随着数不尽的烦恼,和生活的一地鸡毛!
没错,我25岁了。
其实与二十岁和三十岁比起来,不上不下的25岁才是最尴尬的年纪。
25岁,没有20岁的洒脱,又做不到30岁的现实。
就像关晓彤在《二十不惑》里面说的,女人的脸,从25岁开始衰老了。
对,其实不仅仅是脸,一切都是。
如果说18岁是第一次成年,我觉得25岁是第二次。

女人30岁的梦想,顾佳镇楼
1
我看《二十不惑》的时候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看到刚出校门的他们找工作做选择努力的样子,感觉很熟悉,但想一下才发现,已经离自己很久远了。
时间过得好快,自己已经离校门那么远了。
《二十不惑》梁爽说,“想做就去做,反正我们拥有最多的就是时间。”

而这个时候我只能感叹,25岁,已经不敢再说拥有最多的就是时间了。
25岁开始,生活好像真的不一样了。
25岁,越来越多新来的同事都开始叫你姐姐;
25岁,以前少吃几顿饭就能减掉的肉,现在已经不灵了。
25岁,再想要离职领导会劝你说,你已经25岁了,要成熟一点。
25岁,如果跟别人说你想要和他在一起只是因为喜欢,别人会劝你现实一点。
25岁的人不再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但也还没混成职场中的老油条。
25岁,心里的诗和远方已经照进现实。
都说20-30岁这个阶段是人一生中极其重要的时刻,甚至可以说,这十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这辈子的样子。

而对我觉得,25岁应该就是认清现实的年龄。
明白工作就是伴随着烦恼,生活就是会有遗憾,有些东西你再努力也改变不了。
从刚出校门的张牙舞爪,到慢慢被生活工作一点点被磨平棱角。
终于发现,世界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一样。
好多事,你努力也做不到,好多人你不得不放手。
25岁的我们开始认清这一切,开始学着生活在现实里。
但是心里那一点点理想主义的光芒却也没有完全熄灭。
25岁贯穿最多的应该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拼一下还是退一步的抉择,该往左还是右的迷茫。
2
如果说电视剧《二十不惑》是讲二十岁,《三十而已》是讲三十岁,那最近的一部剧《穿越火线》在我看来就很贴近我们的25岁了。

《穿越火线》的男主也就是鹿晗饰演的肖枫今年25岁了,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和几个朋友组队靠打游戏为生。
而就在国家宣布电竞可以成为一项正式体育运动的时候,肖枫的战队已经支撑不下去了,大家没有工作,没有钱,而且年龄也大了。
电视剧的第一集,上演的就是他们解散的场面,最后队伍只留下两个人,肖枫和大尉。
但最后,肖枫也在爸妈的劝说,还有大尉女朋友的谈话下决定放弃自己热爱的电竞,去了爸妈帮忙找的所谓的铁饭碗的事业单位。

25岁的肖枫是真的不想打电竞了吗?
不是,但是他已经25岁了。
妈妈跟他说:“你爸一辈子要强,但是现在在全村人面前都抬不起头,大家都说你儿子二十五六岁了,没个正经工作,天天就知道打游戏。”
是兄弟的女朋友说:“我们认识五年了,本来打算结婚的,但是他因为你和游戏迟迟不肯和我结婚,我爱他,我不想和他分开。”
是朋友跟他说:“还打什么啊,你有钱吗?”
25岁,就是没有办法像20岁一样张狂的说出,“老子热爱的东西,就要拼了命去追。”
因为我们已经开始知道,生活不是只有自己想做什么,还要开始考虑现实的问题。
社会的压力,父母的期待,这一切,都不允许他再任性下去。
不管你想不想,和周围人的聊天话题越来越多的是婚姻,升职,房子,甚至聊到孩子。
我们不得不开始考虑这些现实的问题,这些以前觉得和自己毫无关系的话题,一点点的全部摆在面前。
因为25岁,你开始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的。
25岁,你身体里开始住进越来越多的你。
一个父母期待的你,一个社会期待的你,一个朋友看好的你,然后自己期待的自己在身体里变得越来越小,苦苦挣扎。
这就是25岁,你既不敢往前冲,又不甘心向后退。
25岁,比20岁更加焦虑和迷茫。
3
其实25岁时的迷茫和焦虑大多数是对于30岁的恐惧和期待。
一方面害怕自己三十岁的时候还是一事无成,一方面又期待自己30岁的时候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听过这样一个问题,你理想中的30岁是什么样子?
听到最多的回答:活出自我、内心强大。
就像我们一直说的那句:“三十而立。”
无论男女,总觉得自己三十岁了,就应该有不一样了,就应该有稳定的生活,感情,人生方向。
感觉三十岁之前是培育一颗小种子,三十岁的时候,就是要开花结果了。
所以大多数25岁的人焦虑的点,更多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你现在的样子,和你理想的30岁之间的差距。
刚刚开始看《三十而已》这部剧的时候,真的是感受到了浓浓的压力和焦虑。
本来觉得只要25岁的自己好好努力,还是有希望30岁的时候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的,最起码是自己想要的方向。
但是看了《三十而已》之后发现,你以为30岁是尘埃落定,你以为30岁是开花结果。
你以为30岁是艰难生活的结束,其实原来是更难的生活的开始。

我在看《三十而已》的时候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像顾佳这么厉害的女人也有这么多烦恼,原来看起来的家庭生活都是幸福美满,需要花这么巨大的时间精力和代价去维系。
看到王曼妮更是像看到了自己,就算你到了30岁,在上海这座城市依然很难有自己的家。
看到晓芹发现,就算自己没有那么多欲望,想要每天傻开心也是很难的。
突然发现,自己想象中的30岁和实际的三十岁一点都不一样,该有的烦恼一样没少。
原来你以为的30岁,你理想的30岁,并不存在。
就像顾佳说的一句话:“生活的本质就是千难万之后有万难。”

4
而我们无论对于20岁,25岁,30岁的烦恼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对于这些年龄的偏见。
20岁就要敢拼敢闯,25岁就要折腾出点自己的方向,30岁了,就一切都理所应当变好。
如果这些年龄的时候,没有达到所谓的标准,如果到了30岁还迷茫还脆弱,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不开心。
但最后终于发现,
20岁有20岁的迷茫。
25岁有25岁的挣扎。
30岁有30岁的烦恼。
我们都期待解脱,期待没有烦恼。
但是就像《次第花开》中说的:解脱没那么神奇,也没那么容易。
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面对当下,回归内心,与烦恼开战。”
任何年龄,任何时刻。
曼妮在说新来的店长,又有学历,又年轻,自己年纪大了的时候,顾佳是这么对她说的。
“到了三十岁呢,大家都开始着急,买房子,存金子,生孩子,这些东西有个统称,叫做后路。
这就是很多人的错误观念,好像三十而立的警钟,就会在那一天集体爆发一样,一百条退路,没有一条是向前的,一旦有了这种观念,你说人生还能过好吗?
我们才30岁,人生的半场还没过完呢,你有什么不敢拼的啊!”

而我们才25岁,就开始找退路,开始恐惧,开始怂了。
其实能怎么样呢?
你20岁觉得难得不行的事情,25岁看起来也不过如此,你25岁的恐惧和迷茫,30岁想起来都是美好回忆。
就像晓琴在流产后大家一起去学校的时候说的“等到我们四十岁的时候,会不会也觉得,现在眼前的一切,不过三十而已,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是啊,哪来那么多顾虑,哪来那么多放弃。
不过,25,30,40........而已。
-
5阿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03 1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