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线索值得回看咀嚼 诸多线索值得回看咀嚼——《疯狂哲学课:广告狂人与哲学盛宴》
2014年出版的书,大部分文章仅涉及前三季。各家对剧中人的评价各不相同,通过该书,大量忽略的细节梗被文章作者较深度分析。哲学教授看流行文化,很有趣,深化了观看体验。我感兴趣的几个点:
1.第二篇文章关于真实与虚构的解读涉及柏拉图激情,理性的分析。“一切都烟消云散了”语出自卡尔马克思和恩格斯,描述由资本主义推动的社会大变革。
2.自由意志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有无边界,人能否自由掌控?第三篇文章“一个做生意时带有歧视的人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我最深刻的文章第四篇“皮特,佩吉,唐,记忆与遗忘的辩证关系”。涉及尼采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健忘者是有福的,他们也能从自己的愚蠢中得到好处”。“尼采认为,太多的历史,太多的记忆,最终会摧毁现在和未来。‘无眠、沉思和对历史的感触到了某个程度,就会变得有害,最终对活着的生命造成致命的威胁”。人不能总是活在“过去”。“尼采写道‘能让幸福成为幸福的,总是同样的事物:遗忘的能力……那些无法完全忘记过去的人,不知道生命是幸福’”。但人无法彻底遗忘,越是压抑记忆,偶然的小事,微不足道的小事就会触发深埋的记忆。尼采的《论道德的谱系》“不会长期地把敌人、不幸和失误看得很重——这是力量地象征,在这其中,有一种超越自我地立良去形成、去塑造、去复原、去忘却……这样一个人,能够轻松地甩掉深植于其他人身上地寄生虫”。
4.第五篇,哲学家密度最大地一篇。克尔凯郭尔人生道路三阶段。尼采最后一人,权力意志。“尼采看来,最伟大的人追求的不是最大化快乐,最小化痛苦。他们追求的是权力。最高等级的快乐,是那些对我们自身具有支配性力量、进行自我反省时的快乐”。“满足、和平和平静是虚假的幻象……对爱、友情、尊重和荣誉的需要,不过是权力意志的表现形式,不做最后一人,承担责任,自我创新、经历风险,并且根据自我设定的价值观生活”。海德格尔的“真诚性”设定:“人们、必然性、固定性、沉沦和闲话就是不真诚生活的标准”。
5.第六篇成了兰德《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肩》的解读。客观主义、无私的利己主义。还是涉及到诚实问题。独立之人与二手之人:不仅要对别人诚实更要对己诚实。第七篇仍然涉及到真诚、诚实的问题,关键是人不能自欺。“尤其女性,成为女人意味着承担责任,不要接受“不真诚”的诱惑“。
6.第8篇搬出来康德,仍然讨论的仍是诚实如何必须。第9篇又回到讨论真实与虚假的界限。在尼采虚无主义价值观下,广告没有撒谎,宣传劝诱不是撒谎而是创造真实。“这只是语言创造现实的力量,不存在除语言假设和定义之外的现实”“表现即现实,说出来的真相便是真相。没有什么重大的谎言,没有什么系统,宇宙是中立的”。
本书是文章合集,不同作者对人物观点各不相同,甚至向左,有人说唐是英雄,有人说其是小人。但我个人觉得总体看,女性学者关于女性话题分析非常保守,谨慎。女学者关于女性话题讨论远远逊于本剧的女编剧。也许理论确实落后于创造现实吧。本书提到“在2007-2008年电视季里,接近80%的黄金时段剧集没有女编剧,而《广告狂人》第三季的9位编剧中有7位是女性”。广告狂人剧集中的女性意味深长,解读有很多角度,而且这些女主角的发展远远大于男性角色。7季看完,诚如本书所说noting is as it seems。她们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在我看来达到了现实主义的深度。情节没有蹭热点、政治,而是描述生活中的女性,矛盾又微妙,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