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沉迷的小众艺术
查看话题 >我们在PQ四年展的园区,看到了神秘蘑菇人 (´⊙ω⊙`)

你还记得上一次在剧场看演出是什么时候吗?
疫情期间,演出行业被迫停滞, 创作者们不得不去思索和探索新的创作模式和观演方式。
除了因为疫情而不得不暂停的剧场演出,以及为了应对疫情而组织的线上演出和活动,或许我们还可以从国际前沿表演艺术家的作品中找找灵感 ,看看表演艺术创作与观众之间还可能产生哪些新的火花。

去年6月份,我们有机会去到布拉格,作为表演者参加了导师在PQ的项目,也趁此机会看到了很多来自不同国家创作者的新奇有趣的作品。
PQ——布拉格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每四年举办一次,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舞台美术及演出设计展演盛事。自1967年起,PQ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持续通过展览、艺术节、研讨会、表演、座谈会、教育活动和艺术驻地等多种形式,推动着国际舞台美术与表演设计的发展。


2019年的PQ以“想象、转化、记忆“为主题设置了三大板块

我们参与的项目属于Formations单元,
表演场地在主展馆前面的广场。
其实在18年春天的时候,我们也曾尝试投递过PQ的作品公开征集,参选“想象”板块的“特定场域表演艺术节”单元。
当时我们刚刚接触这个对我们而言全新的表演概念,在参加了英国特定场域表演艺术家Geraldine Pilgrim女士的专业工作坊后,开始了在这一领域的创作实践。
在之后的两年间(2018-2019),我们开始在欧洲和亚洲展开特定场域演出的创作,有了更多体会,也收获了一些反馈。2019年兜兜转转来到PQ参与别的板块的演出,不得不说是一种缘分。

什么是“特定场域表演”呢?
2019年PQ特定场域艺术节的策展人苏菲·江普(Sophie Jump)是这样说的:
"在英国,我们认为特定场域表演就是发生在剧院之外的表演。对我而言,就是在一个特定的场地、为某一个目的所设计的演出。那什么是表演设计呢?表演设计师就像是视觉的戏剧编剧,对观众如何接受这一个作品产生很大的影响。观众的身份不断转变,不仅可以作为观看者,也同样能参与到这个表演中。"


特定场域演出结合了场域的历史背景、环境氛围和建筑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表演构思。它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聚焦场域与表演作品之间的动态关系,允许场域空间在创作和演出过程中不断地塑造表演,又促使表演对场域进行回应。



在PQ特定场域艺术节中,不乏很多脑洞清奇的创作。比如: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突然出现一群蘑菇人在抬头看你
!!!

其实这些蘑菇人并不是演员,而是参与者。这个演出是来自台湾的艺术家Yao在2019PQ特定场域艺术节的参演作品。他说:“这是一场没有表演者的表演,所有参与者都在表演。”
在PQ期间,园区里还有许多或好玩儿或发人深思的作品上演。
By Mushrooms
Yao Liao

这个作品测试了观看者和被观看对象的边界。艺术家和参与者共同创造了肩头上长出蘑菇的人这个超现实形象。它融入在平凡的日常生活,而又与现实中的景观不同,成为一种奇观。这个作品既不需要舞台,也不需要彩排。它将观众带回到日常生活场景中,庆祝生活本身的表演性。

在现场,观众被邀请带上蘑菇头盔和无线耳机,收听直播音频引导。蘑菇们穿越历史的隧道,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以一种神秘的方式介入现实,在恍惚中与过路人和谐地互动。

你无法预期表演将会如何展开,因为表演行为本身只能通过参与者对声音的反应和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来实现。蘑菇头是一个避风港,将你与平凡的世界隔离开来。带上蘑菇头,表演就是你走过的旅程、你看到的风景、你听到的声音。


这里没有虚伪和假装。人们通过薄薄的网眼,从面具后面交换着视线。过去与现在;观看者与被观看对象;特定场域与普通场域的关系被重新定义。这是一场跨越界限的表演,现实就是它的舞台。作为参与者,或许在某个瞬间,你会体会到:建筑和景观是我们的风景;我们的存在就是表演。


The Hunt er/ed
Paravan

斯特莫夫卡公园曾是一个皇家狩猎场,动物经过特殊的饲养,以供贵族猎取。农民狩猎被严格禁止,否则会受到惩罚。这个表演场域的历史背景是整个表演的灵感来源。
PARAVAN剧团在这个演出中探寻“狩猎” 作为一种仪式,在当时所具有的社会和政治意义,以及如今这个仪式是如何作为一个隐喻、一个寓言,揭示权力在“狩猎”和“被猎”,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转移。
演员们头戴鹿角面具,身穿长袍,在月光下的猎场森林,呈现狩猎场景和皇室游行,并邀请观众参与体验权力的转移——猎人被猎杀,猎物成为捕食者。

对场地的历史进行回忆,是增强场地能量的一种方式。观众回溯历史,更加感同身受,直接沉浸在森林的肃杀气氛中,同时也在仪式感强烈的氛围中,加深了对场地的记忆。

The Hole
The Hole Collective

《洞》的是一场持续多日的互动式表演、一个装置作品、一场劳动实验。仅仅为了更换土壤去挖一个大洞无疑是种荒谬的想法,这意味着人们若要去完成它,需要去做某种从实用性上讲“无用的”劳动。


艺术家团队试图用讽喻的手段,追问“工作”在当代文化中的价值。他们邀请路人来一起用铲子挖洞,一起挥洒汗水,去打开一个通向地球内部的门。这是一个在负空间中不断被塑造的雕塑和运动。

《洞》的目的是围绕着挖洞这个核心任务聚集起一个临时的微社区,即使这个任务看起来很荒唐。通过这种方式,挖洞成为参与者、观察者和艺术家之间共享的短暂体验。
挖洞行为本身不是为了从土里提取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而是要通过一项非常简单的体力劳动任务促进新的社会关系的建立。它是一件艺术品、一种社区咨询形式、一场即兴编舞、一节锻炼课程和一次浪费时间。
在三天的过程中,洞被不断挖掘,而后又被重新填满,不留痕迹。

ENGI-MON
Scale Laboratory

ENGI-MON的概念是将日本传统舞蹈“盆舞”(Bon-dance)融入到公共艺术表演中。日本人相信,在每年的“盆踊节”,祖先的灵魂会回到这个世界,去拜访他们的亲戚。“盆舞“仍然被广泛地表演,形式多样。
在这个表演项目中,我们将“盆舞“诠释为一种交流的方式,并将其以一种更现代、无边界的形式重新创造出来。参与者都能从中亲身体验到日本的传统,并与其他人的快乐情绪相连接。


这是一段游行风格的表演。音乐家现场演奏音乐,舞蹈互动在现场展开,参与者可以很容易的加入,一起互动,并与之产生亲密感。


在黄昏的布拉格斯特莫夫卡公园,观众们带着面具,跟在身穿传统服饰的艺术家游行队伍身后,各色的灯笼,挂在用屏风围成的亭子上。天渐渐暗了下来,灯笼格外明亮,仪式的力量仿佛真的可以沟通天地。

艺术家们快乐的演奏和舞蹈,舞蹈动作也有祭祀的意味,他们邀请观众一起加入,带着面模仿舞蹈动作,而这也成为了这场表演或是说仪式的一部分。


虽然这些作品的展示方式各不相同,但每一件作品都在鼓励观众去体验场域本身更复杂更深刻的那一面,无论它是历史的、政治的、社会的、美学的、人造的、自然的、有形的或是无形的。
这些不同形式的表演,为我们提供了与空间互动的新思路与新视角,也让参与者留下一段段关于空间的新记忆。
花点儿时间去看这些作品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它们让观众对所见之物或所处环境产生了观点、感受和想法的转变。
图片素材取自PQ官网
(End)
“没座儿“等你来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