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快题课小记
第一日 20.07.28
晚上十点半从教室出来,发愣忘记摁电梯,才发现楼梯间空空荡荡只有我一个人,比起来中午放饭的时候人潮攒动好似要涨破的渔网挤得满满当当。
以前来上海只来看大都市的繁华样子,这下才知道原来夜晚热闹的不只是外滩。工人忙着立起新路灯,新的站在旧的旁边,油亮的黑漆和更纤细的犄角,是更时髦了。全家便利店正大筐大筐地吞吐着翌日要卖出的快餐便当,叮叮当当的门铃声不住得响。我在路上一辆一辆地扫过共享单车的二维码,车子一辆一辆地报错,我抬头向前看去,原来一路上横七竖八地歪靠在各处的都是被一波一波人群淘汰下来的废物而已。如果你住在城市无人的上游,夜晚不只有狂奔向前的基建工程,还有一片一片的单车尸体。
终于就位,骑车向青旅走,抢修管道的师傅吆喝着北方口音指挥我避让,骑飞车的外卖员从身旁唰得擦过,在我后怕之前,旁边摩托后座上的漂亮姐姐先关切地喊我小心。
一公里多点的夜色里,我骑在破破烂烂的马路上蝉在歇斯底里地嘶鸣。

第一日,快题画的很慢很慢,明明很快就起了草稿,形体构图过关,但是按比例放大之后,太多细节没有敲定,反复纠结浪费了大量时间,这是第一点需要注意的:草稿的每一条线画出来就要明确每一条线的用途,不能模糊,尤其是两空间交界的地方。另,要从人的活动类型的角度积累节点设计,此项工作还未完成⚠️。
二点,今天画的形式感较为特殊,不是考试的通发,还需注意积累通用技法。另,今日本应看吕圣东的设计书,但是太晚了,明早上课前读吧⚠️。
三点,能在短短的半天里画出完整的让我自己能看得顺眼的东西真的很难,不知道如何快速表达出自己信赖的东西。真的不想为了应付考试而去画图,我始终觉得我的设计应该是至少能先说服我自己的。
最后,明天早上起来要洗一下衣服,明晚回来去水果店买点水果,后者务必牢记。
第二日 07.29
今天站得太累了 而且感觉老师改的图很套路 九点半就往回走了,洗澡洗衣服买水果,一套下来也十点半过了。
青旅同舍的小姐姐们在屋里用投影仪看三十而已,四人间的墙太小,男主角的脸只能投在皱皱巴巴的窗帘上。除了我之外的三个人都是常住的租客,大家大多都早出晚归,昨天跟其中一个聊了聊,是同济延毕的硕士,读生物工程,被实验和论文困在青旅。
青旅入门的地方是一张大桌子,每天晚上放电影,但是大家都太忙了,画图的,搞商务的,读书的,做作业的,电子产品铺满了大桌子。电影默声地在墙上放着,前面是一群好像都要做大事的年轻人。
这个世界上人才好多啊,可是过了二十岁,这么多人才要到哪里去呢。

主轴线画断了,切割得有点复杂,不规则形状就是容易出现硬质和草坪比例失调的情况。对于需要观演的场所下沉比抬升更好。
今天总结出了一大堆问题,这下写完日记我就去逐个攻破,继续积累吧,早日画出耐看的东西。
第三四日
中午顶着大太阳骑车到一公里外的文具店买圆规。在文具店隔壁的麻辣烫凑活了一顿,店里生意很好,选菜煮菜挑选口味,井然有序,味道也意外得好,食客们一边满头冒汗,一边大快朵颐。
饭后又在旁边的牛奶店买足了三天的早餐,巧克力味道的曲奇饼松松软软,配上一杯黑咖啡,就是真实的物质力量。
晚上。四平路还在修,一根根竖起来的新路灯快要修到下一个路口了。
路边的浦东银行门口聚集了好多吹拉弹唱的爷爷奶奶,住在杨浦六七十年代的老街区里,感觉周围都慢慢的。卖水果的时候跟一个老爷爷分了半个瓜,“watermelon!”老爷爷给卖瓜的大叔展示英语,大叔流利对答“very good!”
上海实在太热太晒,烈日之下骑车三天之后,防晒霜的效果并不明显,肉眼可见地疯狂变黑,晚上遛到日月潭的优衣库买了个帽子,又买了件又长又肥又凉快的t恤裙,买点东西也算是放松了。
下铺的舍友凌晨四点钟醉醺醺地回来,弄得满屋子都是酒气。


第五日 8.1
进入八月份了。
又是风和日丽的一天,上海的晴天是十足的都市范儿,标致的云彩,高饱和度的湛蓝天空,亮瞎人眼的超强光线。
在路上看到了成片的麦冬的花,第一次知道这种地被可以这么好看。


晚上过马路的时候,路边的大爷很可爱,嘴巴左边叼着牙签,右边叼着烟,嘴巴很忙吧,要用力抿很紧才ok。
晚上在青旅的吧台学习,几个浙大同济大牛在聊健身,什么深酮饮食,轻断食,专业名词一大堆。牛逼的人原来要牛逼在各种地方。还有几个裸辞跑出来寻找人生理想的准社会青年,也很热情地发表看法。可能是我真的对这种复杂的生活方式不感兴趣,在这种热闹亲切的氛围下我依然整理完了三个知识点。

慢慢开始总结技巧了,等到周二休息日之后,我要开始准备套路化出图了,最近尝试了自由曲线、直线、椭圆,明后两天要落实折线和混合式构图。
另,继续完成备忘录里的整理计划。
8.5
上海的交通规则真的很严格,同济门口每天都有警察叔叔站岗,走人行道却没下来推车的非机动车要罚款50。
8.7
跟多年没有联系的堂哥吃饭。
我作为老孙家的老小,跟哥哥姐姐们都存在大于十岁的年龄差,小时候还觉得是个挺受宠的好位置,长大以后经常感慨自己其实是没有赶上好时候。等我现在进化到了成人形态,家里的叔伯们都已经不是三四十岁那个能吹牛能喝酒能聊天的有趣年纪,我也往往被当成小孩看待,被排除在大家的平行视线之外。
下午跟小雨哥一起去看了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博物馆建在上海中心的三十七层,展品不多,但属实精致。









8.12
总是在写烂尾日志,今天地铁上没事来给自己做个总结。
画到中间那几天真的心态有点崩,一天要么极度勤奋一心学习,要么就是极度懒惰回来只想躺尸看看综艺。心态确实不好,考研期间还是应该保持平稳,中间跟黎老师吵了一架,基本也是我单方面跳脚,黎老师持续绥靖。吵归吵,还是有点想念,计划回家之前偷偷去南京看看他。
先说图吧。
最后一天留到很晚让主讲老师帮我看了看图,几句话点拨了一直以来困扰我的问题。一直觉得主讲的老师画的图不是那么有趣,很怀疑我的设计方向是不是存在标新立异的问题,更怀疑自己是不是偏离了快题设计的考察目的。
东哥(快题老师)还是老辣的,说我的图面上画了很多肌理,而这种肌理表现应该基于对活动空间的组织安排,要让空间结构领导肌理走向。
真的一语点醒了我,其实露天剧场的台地究竟是画成平行还是斜切都是肌理的形式问题,重要的是你的空间类型丰不丰富。拿到场地之后第一反应应该是根据流线交通去安排布置场地中的停留集会场所,不能让几何划分占据主导。
问到后面课程结束之后如何继续练习,老实说要先把这是十几张图吃透,把问题规避掉,然后掌握滨水、高差、雨洪这类专项,再去做新的练习。
下面是几张当时画完随手拍了的图,不全,但是我估计没拍到的应该是画的更烂,回去再慢慢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