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德江 |“诡异山水”的神秘幽幻——陈克永抽象性山水赏读 贾德江 |“诡异山水”的神秘幽幻——陈克永抽象性山水赏读
“诡异”在汉语词典上的注释是奇特、奇异之意。“诡异山水”是我对陈克永那些玄奥冥蒙的抽象性山水的命名,表现为以一种诡异的笔调营造一种诡形、诡谲的诡境,既利用宣纸与水、墨、色接触所产生的水渍墨迹取代以笔画线的方法,它让我们看到的是以墨为主导、以色彩为辅的图式,在有流动和无序地冲撞中,构成风云际会、神秘幽幻的景观,表现出沉默中的喧哗、静寂中的骚动,暗含宇宙运行的大道、永恒之中的流变,得到了动人心魄的效应,完成了他对传统山水现行模式的诘问和变异。

《金秋》/ 陈克永
显然,陈克永这种带有水墨实验性的语言是受到“85新潮”的现代美术思潮的影响。陈克永可贵之处在于,他没有像那些前卫画家那样,把水墨性话语引向观念性、符号化的抽象表述,没有以很极端的对抗性把我们所熟悉的那套传统创作模式全盘否定。他的贡献在于,他的艺术语言的转换,是在重新理解和使用材料的基础上,让材料发出新的声音,作出新的表达,说出它从不曾说过并能为我们把握的意义,并透过笔墨精神仍看到对传统的深深依恋。应该说,陈克永的这种诡异山水捕捉到一种精神性化生的“语言”,为加深对水墨媒材物性的了解和新技法方面提供了经验。
《山随白云去无际》/ 陈克永
阅读他的一系列“诡异山水”,都有一种贸然闯入神秘世界之感,还有一种“思接千载,视通八荒”开拓混沌的豁达。虽然画家在诡奇的山水意象中,对山体水流也有局部性的具象描绘,也不乏使用勾皴点染的传统语言,但整体面貌的抽象性语言的技巧与格局,已突破了具象描绘而更具心象的宏观图景。作品的构成形式、语言的演绎、气象的流贯、体式的变幻与历史的文脉、传统的理法、外来的文化、时代的精神、自然的形态等交互作用而产生摒弃小格局组合而进入大格局的经营,由局部写实的具象描绘,借以展示一种总体性的运动方式,使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景象,不是连缀起来的枝节、片断,而是一种独立的、对自然世界总体把握的独特方式,它具有自己的高层空间和深层空间。

《醉春》/ 陈克永
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自然回旋流转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他的笔墨与传统精神也并未想去太远,若论及陈克永“诡异山水”的显著特色,我以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毛笔借助用墨技巧,让水与墨、渍水、倾色、泼墨及胶、矾等多种手法的运用,造成了有控制的渍痕与渗化效果,十分精意地表现晨光、暮色、月影、海潮、露气、风雨、阴晴的意境,在清晰与模糊的对比转换中,在虚虚实实、忽隐忽显的氤氲缥缈中表现情感的流动。

《奔腾咆哮民族魂》/ 陈克永
二是在状物上开始致力于呈现光感,即在把握整体色调并且讲求水墨层次关系的同时,吸收西法以表现光的放射与闪动,造成了光色辉映、光雾迷离的动人效果。而这种光感,已完全不同于一般西画中依光源而变动的表现,似乎是从山水自身发射出来的奇光异彩。三是引进了西方绘画的肌理意识,以不同于笔法的多姿多彩的肌理强化水墨材质的技艺美。这种由笔踪、墨痕、斑渍、水迹与施墨设色厚薄所形成的综合效果,虽闪现于画面的表层组织,却渗透到造型的意象之中。许多可以取得特异效果的制作手段,使他的“诡异山水”无不闪烁着生命的律动、智慧的光辉,使之有限时空转换为无限时空,在自觉中召唤新的艺术生命和现代精神。

《春山和雨入微茫》/ 陈克永
从长远观点看,“诡异山水”在中国文化转型的20与21世纪之交时出现,含有相当浓厚的文化重建意味。即为中国绘画走向世界提供相应的新价值参照,以先师古老的民族文化在走向一体化现代世界时的全新精神风采、思维方式及全新的观察世界眼光。
京海墨韵画院名家陈克永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
北京市文史馆馆员
中国山水画研究院院长
近期活动:
7月31日晚7:30,由北京京海墨韵书画院主办的“大美燕山”艺术直播活动即将举行,本场直播主角艺术家为中国山水画研究院院长、京海墨韵画院合作名家陈克永,直播期间将为广大观众带来精神上的艺术盛宴,揭秘你从未知道的艺术故事,其中包括巨幅作品走向辉煌背后的创作历程、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以及画家剪不断的浓浓乡情,直播中更有嘉宾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段铁前来助阵,阐述燕山画派创始人陈克永绘画的笔精墨妙与耐人寻味之处。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