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皮士精神,爱,音乐与LSD
Lana Del Rey2017年发行的Lust for life专辑里有一首歌: Coachella - Woodstock In My Mind

Coachella-她开始幻想1969年8月的 Woodstock,上世纪60年代末嬉皮士文化发展至顶峰,穿着波西米亚风头戴鲜花的青年涌入狂热的摇滚音乐节。 印象最深的一段 'What about all these children And all their children's children (在下一代是怎么样的,下下一代又会怎么样) And why am I even wondering that today Maybe my contribution Could be as small as hoping' 时而依靠着廉价免费发放的致幻剂,嬉皮士陷入执着并乐此不疲地追求自我不同于主流的叛逆道路。 Queen--Fat Bottomed Girls / Bicycle Race
霍夫曼博士发明了致幻剂LSD,Freddie Mercury写的bicycle race来源于霍夫曼吞食少量LSD后骑自行车的经历。LSD合法时期一度被滥用,成为调整思维、激发灵感的助兴剂。 嬉皮士文化前期以爱的内核,宣扬和平、反战、博爱、平等的思想,许多嬉皮士却自甘堕落,在外界的冲击下,逐渐沉溺于小众的享乐主义,个别成为反叛堕落的“异类”。 嬉皮士文化逐渐走向贬义,在70年代开始没落,一代人的思想和行动也在慢慢转变,有一种回归现实的落寞,被物质主义绑架的无奈,如Hotel California所描述 Eagles-加州旅馆
【So I called up the Captain, "Please bring me my wine" "请给我拿些酒" He said, 'We haven't had that spirit here since 1969' “从1969年开始这里没有了"】 spirit,烈酒和精神。1969年后,嬉皮士精神其实就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摇滚精神的是糜烂堕落的生活态度。而物欲原本在上一代嬉皮士文化的朴素思想里是被鄙夷的。金钱和享乐给乐手带来了迷失感,表现在了音乐里,在享乐的狂欢中好像是受命运的驱使,肉体任何时候都可以退场,但心永远不会离开。

昆汀指导的电影好莱坞往事,故事背景也发生在1969年。其中不乏嬉皮文化的黑色幽默,好像历史书上匆匆略过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