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处处开
《莲花》内容简介
小说叙述年轻女子庆昭身患疾病,滞留高原,静等死亡。中年男人善生刚刚结束追名逐利的喧腾往日,内心长久压抑的黑暗苏醒,准备去与世隔绝的墨脱,寻访旧友内河。
内河是被世界遗忘的女子,命途多舛。一路上善生向庆昭讲述自己和内河的往昔,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奇崛险阻,恰似叙述中依次展开的一代人苦痛而流离的蜕变过程……
一如《莲花》作者所述,这是一本有关寓意、有关心灵的历史、有关所走上的路途的书。这是一句含糊其词的话,可多少还是指示了作者所致力的目标,所前进的方向。
“你如何来界定一个人生活是出于一种高贵的属性,还是放任自流,或者哪一种更接近幸福的真相?生命各有途径,不管它最终抵达的目的是卑微还是荣耀。”不问目的,但在途中,这仍然是面向虚无的生存。
苏内河这样来分析自己与纪善生:“因为独立而强大的精神系统,所以决定一些事情的时候,很少顾虑到身边其他人的感受。其实是在伤害他们。”
莲花的意象,或许取自于墨脱,但或许也指流浪者历经万苦所追求的生命的真相和内核。它生长在重重的沼泽中,吸引着朝圣者。历尽万劫,来到跟前,却发现,莲花不过是幻觉,生命亦如莲花,只是幻觉。有些人懂的,自然懂,而误解的,仍然也会长存的。 书中最后引用了敦煌的华丽宫殿做为莲花的具化意象,但正如书中所说的:一队疲惫的旅行者正在朝一座华丽的宫殿走去。其实这座华丽的宫殿,是旅途的驱动者做了法术,在荒野中幻化出一座城池,让他们进去休憩,经继续前行。其实那宫殿的一侧就是陡峭高耸的悬崖,河水湍急……
“时间也许每穿越一百年,就会有消亡和变更。没有人会再记得那些行走者和他们的道路,包括他们的言论和作为、卑微和付出、失落和挣扎,都将在时间里如尘土般寂静。全新的世界即使面临破碎也必须要建立。就如同某天进入墨脱的小路会因为废弃而被树林藤蔓覆盖,莲花状的高山之中的村落会蜕变成繁华县城。如同某天高原再次变为海洋,山脉沉没于海底,冰雪消融,大河入海,一切消失不见。地球也最终消亡…… 也许只有一种存在天地之间超越天地之外的力量,才能够永久地让人信服愿意相信为它轮回的生命之道。这也是人所能获得的慰藉和信念所在。”
善生,内河,庆昭。内河,是善生的莲花。墨脱,是庆昭的莲花。善生,是他母亲的莲花。安,《莲花》是不是你的莲花。而庆昭最后的生活,安,你是不是已经开始向往。《莲花》,无疑是安妮的新姿势,这本书,已经有了哲理小说的姿态。再次读这段话,我心里突然觉得安妮,会有超越。
曾经,在安妮的博客留言:请坚持,因为我们已然放弃。
重生的莲花
买了安妮宝贝的《莲花》,比我想象中的更需要些时间去读。 安妮的书总是荡漾着某种不安分的因素,勾起人内心深入最为脆弱的神经。
男主人公善生的两次不幸婚姻,庆昭的身体,内河的坎坷,深深的勾动着深夜某些脆弱,抑或经受着类似情绪的人们。 记得善生的第一任妻子离开时,说的那些话。
“我们却像一对早已失去了目的的旅客,一路停停走走,拖拖拉拉,只为内耐与妥协。维持这早已失去了价值观的联盟。我一直等待你能够爱上我;我存在于你的生命之外,一直与你毫无关联。”
当他的第二任妻子离开他的时候,几乎说出了同样的话,她不了解他,始终无法走入他的内心。 安妮书中的人物毕竟还是勇敢的,庆昭可以放弃在医院照顾她的男子远去拉萨,内河可以离开她所在的城市,投入河流之中。最为怯懦的善生,毕竟也接受了离婚的现实,重新去寻找内心深处深藏的那份情感,或许不是爱情,或许不是友情,是一种说不清的东西,可他们毕竟去寻找了。
, 犹如安妮在书中所写到的,“莲花代表一种诞生,清除尘垢,在黑暗中趋向光。一个超脱幻想的新世界的诞生。”
他们在经历了病、老、生、死等等变故之后,走向了自己所该走的轨道。这些轨道彼此间何时会纠结,何时会分离,冥冥之中似乎早有注定。就仿佛善生与内河,始终都属于不同的世界,各自有各自的路要走。 喜欢安妮小说中所描写的城市。
而《莲花》给我们一种全然清新的感觉,犹如接近佛界胜地前那片令人宁静的场景,清新而优雅,犹如淡淡的水墨画,浮现在你的脑海之中。
墨脱或许就是那样一个地方,让人放松自己。但我知道自己没有勇气去那里,因为太多的山路和太多的雾气一定会把自己吓跑。如同我不如善生与庆昭有勇气一般,我也没有勇气去那里。
内河说,自己是一个走钢索的人,走过去是虚无,命中注定要漂泊一生。一直徘徊在世间的边缘。但是,这是我的支撑所在。倒不是命中注定,而是很多时候自我的个性无法去改变与适应社会所造成的,太过自我的人往往会有这种感受。而太过思维丰富的人,太过注重精神世界的人,也会沉沦在自己的思索之中,不被他人所理解。
我们每个人都如同他们一样,
“ 身体里有两个分裂的人,一个带着野心与欲望,有力坚定,一个是安静的漫不经心的颓唐的你。”
而生活,总是残忍的,它不考虑你的思维,不考虑你的痛苦,甚至不考虑你是否能够承受的了,总是不断的变化,改变着生活的舞台背景,不断的向前流逝,你只能不断的换装,不断的跟上舞台上的其他人,甚至不断的忘记原先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不都是这样,不断在前进着。很多时候甚至不知道前方会怎样,但是也义无反顾或者说只能如此的行走着。岁月留给人们太多的遐想,但在当时的片刻,你甚至无法去思考太多,很多分叉处也只是不经意的一个冲动选择抑或偶然的错过,就只能沿着那条道路走了。 当你回头看时,不知你是离你所想的越来越靠近,还是越来越远。
莲花,长久以来在佛教里有它特殊的寓意。它代表“净土”,象征“纯洁”,寓意“吉祥”。藏传佛教里,莲花还代表最终的目标,即修成正果。
在文字里看那些相同的主角,尝试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在不同的故事里挣扎。这样的每一次阅读,仿佛心灵在经受同样的历练。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在这样的文字里,一次次寻找、尝试,最后仍然是否定。最后的结局,也许离我依然遥远。 有些事情是认同的。这样的一本书,拥有这样的名字是适宜的。这如同它的出现,恰在我最需要的适宜时刻。即将远行,
知道会将它带在身边,一起上路。在拥挤而孤独的火车车厢里,在黑暗且陌生的房间里。会缓慢而认真的读它。依然会有无形的双手,拈起胸前的血肉细致且坚定地搓揉。然后,一切结束。故事到达它的结局,而生活却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听音乐。字写到这里,法国香颂已经结束。耳机里又开始的是Beethoven的交响乐。有人说他的音乐是向命运吹响的斗争号角。不否认。但这也只是挣扎的另一种方式。
小说叙述年轻女子庆昭身患疾病,滞留高原,静等死亡。中年男人善生刚刚结束追名逐利的喧腾往日,内心长久压抑的黑暗苏醒,准备去与世隔绝的墨脱,寻访旧友内河。
内河是被世界遗忘的女子,命途多舛。一路上善生向庆昭讲述自己和内河的往昔,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奇崛险阻,恰似叙述中依次展开的一代人苦痛而流离的蜕变过程……
一如《莲花》作者所述,这是一本有关寓意、有关心灵的历史、有关所走上的路途的书。这是一句含糊其词的话,可多少还是指示了作者所致力的目标,所前进的方向。
“你如何来界定一个人生活是出于一种高贵的属性,还是放任自流,或者哪一种更接近幸福的真相?生命各有途径,不管它最终抵达的目的是卑微还是荣耀。”不问目的,但在途中,这仍然是面向虚无的生存。
苏内河这样来分析自己与纪善生:“因为独立而强大的精神系统,所以决定一些事情的时候,很少顾虑到身边其他人的感受。其实是在伤害他们。”
莲花的意象,或许取自于墨脱,但或许也指流浪者历经万苦所追求的生命的真相和内核。它生长在重重的沼泽中,吸引着朝圣者。历尽万劫,来到跟前,却发现,莲花不过是幻觉,生命亦如莲花,只是幻觉。有些人懂的,自然懂,而误解的,仍然也会长存的。 书中最后引用了敦煌的华丽宫殿做为莲花的具化意象,但正如书中所说的:一队疲惫的旅行者正在朝一座华丽的宫殿走去。其实这座华丽的宫殿,是旅途的驱动者做了法术,在荒野中幻化出一座城池,让他们进去休憩,经继续前行。其实那宫殿的一侧就是陡峭高耸的悬崖,河水湍急……
“时间也许每穿越一百年,就会有消亡和变更。没有人会再记得那些行走者和他们的道路,包括他们的言论和作为、卑微和付出、失落和挣扎,都将在时间里如尘土般寂静。全新的世界即使面临破碎也必须要建立。就如同某天进入墨脱的小路会因为废弃而被树林藤蔓覆盖,莲花状的高山之中的村落会蜕变成繁华县城。如同某天高原再次变为海洋,山脉沉没于海底,冰雪消融,大河入海,一切消失不见。地球也最终消亡…… 也许只有一种存在天地之间超越天地之外的力量,才能够永久地让人信服愿意相信为它轮回的生命之道。这也是人所能获得的慰藉和信念所在。”
善生,内河,庆昭。内河,是善生的莲花。墨脱,是庆昭的莲花。善生,是他母亲的莲花。安,《莲花》是不是你的莲花。而庆昭最后的生活,安,你是不是已经开始向往。《莲花》,无疑是安妮的新姿势,这本书,已经有了哲理小说的姿态。再次读这段话,我心里突然觉得安妮,会有超越。
曾经,在安妮的博客留言:请坚持,因为我们已然放弃。
重生的莲花
买了安妮宝贝的《莲花》,比我想象中的更需要些时间去读。 安妮的书总是荡漾着某种不安分的因素,勾起人内心深入最为脆弱的神经。
男主人公善生的两次不幸婚姻,庆昭的身体,内河的坎坷,深深的勾动着深夜某些脆弱,抑或经受着类似情绪的人们。 记得善生的第一任妻子离开时,说的那些话。
“我们却像一对早已失去了目的的旅客,一路停停走走,拖拖拉拉,只为内耐与妥协。维持这早已失去了价值观的联盟。我一直等待你能够爱上我;我存在于你的生命之外,一直与你毫无关联。”
当他的第二任妻子离开他的时候,几乎说出了同样的话,她不了解他,始终无法走入他的内心。 安妮书中的人物毕竟还是勇敢的,庆昭可以放弃在医院照顾她的男子远去拉萨,内河可以离开她所在的城市,投入河流之中。最为怯懦的善生,毕竟也接受了离婚的现实,重新去寻找内心深处深藏的那份情感,或许不是爱情,或许不是友情,是一种说不清的东西,可他们毕竟去寻找了。
, 犹如安妮在书中所写到的,“莲花代表一种诞生,清除尘垢,在黑暗中趋向光。一个超脱幻想的新世界的诞生。”
他们在经历了病、老、生、死等等变故之后,走向了自己所该走的轨道。这些轨道彼此间何时会纠结,何时会分离,冥冥之中似乎早有注定。就仿佛善生与内河,始终都属于不同的世界,各自有各自的路要走。 喜欢安妮小说中所描写的城市。
而《莲花》给我们一种全然清新的感觉,犹如接近佛界胜地前那片令人宁静的场景,清新而优雅,犹如淡淡的水墨画,浮现在你的脑海之中。
墨脱或许就是那样一个地方,让人放松自己。但我知道自己没有勇气去那里,因为太多的山路和太多的雾气一定会把自己吓跑。如同我不如善生与庆昭有勇气一般,我也没有勇气去那里。
内河说,自己是一个走钢索的人,走过去是虚无,命中注定要漂泊一生。一直徘徊在世间的边缘。但是,这是我的支撑所在。倒不是命中注定,而是很多时候自我的个性无法去改变与适应社会所造成的,太过自我的人往往会有这种感受。而太过思维丰富的人,太过注重精神世界的人,也会沉沦在自己的思索之中,不被他人所理解。
我们每个人都如同他们一样,
“ 身体里有两个分裂的人,一个带着野心与欲望,有力坚定,一个是安静的漫不经心的颓唐的你。”
而生活,总是残忍的,它不考虑你的思维,不考虑你的痛苦,甚至不考虑你是否能够承受的了,总是不断的变化,改变着生活的舞台背景,不断的向前流逝,你只能不断的换装,不断的跟上舞台上的其他人,甚至不断的忘记原先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不都是这样,不断在前进着。很多时候甚至不知道前方会怎样,但是也义无反顾或者说只能如此的行走着。岁月留给人们太多的遐想,但在当时的片刻,你甚至无法去思考太多,很多分叉处也只是不经意的一个冲动选择抑或偶然的错过,就只能沿着那条道路走了。 当你回头看时,不知你是离你所想的越来越靠近,还是越来越远。
莲花,长久以来在佛教里有它特殊的寓意。它代表“净土”,象征“纯洁”,寓意“吉祥”。藏传佛教里,莲花还代表最终的目标,即修成正果。
在文字里看那些相同的主角,尝试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在不同的故事里挣扎。这样的每一次阅读,仿佛心灵在经受同样的历练。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在这样的文字里,一次次寻找、尝试,最后仍然是否定。最后的结局,也许离我依然遥远。 有些事情是认同的。这样的一本书,拥有这样的名字是适宜的。这如同它的出现,恰在我最需要的适宜时刻。即将远行,
知道会将它带在身边,一起上路。在拥挤而孤独的火车车厢里,在黑暗且陌生的房间里。会缓慢而认真的读它。依然会有无形的双手,拈起胸前的血肉细致且坚定地搓揉。然后,一切结束。故事到达它的结局,而生活却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听音乐。字写到这里,法国香颂已经结束。耳机里又开始的是Beethoven的交响乐。有人说他的音乐是向命运吹响的斗争号角。不否认。但这也只是挣扎的另一种方式。